日子就這樣白白地過去了,不知不覺我們就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 是時候冷靜下來,寫下計劃了。 計劃應該怎樣寫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份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方案。 它們僅供參考。 歡迎您閱讀它們。
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一)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個班共有學生245人,其中一班79人,三班82人,四班84人。 由于我剛剛接手這三個班,所以對他們的情況不太了解。 我只能通過上學期的期末統一考試成績和班級情況。 粗略評估,各班學生成績參差不齊,尖子生少,學習困難生多,兩級分化較為突出。 上課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靈活性不夠。 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進行探索性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思考,提高學習積極性【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典型計算20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二年級的學生剛剛接觸物理。 這是一門新學科、新學科、新起點、新理念,教學難度大。 學起來有難度,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在這個時期更加努力,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二、指導思想:
本教材是教育部直接領導的課程標準研究組經過反復討論完成的。 在使用這套教材時,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倡導新物理課程理念中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 ”,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發展。發展【初二物理】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典型計算20題,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與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相聯系的教學,不注重科學探究,提倡多元化的學習方式教學,從而培養符合學生需求的人才。社會的需要。
三、教學內容安排: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為第1-5章,包括聲、光、熱、電的現象和基礎知識。
四、教育改革措施:
在新課程的指導下,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 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學中,我們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修養,加強與學生的關系。 連接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教學,將學習內容與學習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系貫穿于教學之中。
五、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A.初步了解物質的形狀、形式和變化,物質的性質和結構,了解物體的尺度、新材料的應用等,初步了解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B、初步了解聲、光、電等常見自然現象,并了解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C.開始了解物理學和相關技術的一些歷史背景,意識到科學發展的艱辛和曲折,知道物理學不僅僅是物理知識,還包括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知識。精神。
D、具有初步的實驗操作技能,能夠使用簡單的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能夠測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能夠記錄實驗數據,了解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撰寫簡單的實驗報告,并使用科學術語、簡單的圖表等描述實驗結果。
2、流程與方法:
A.體驗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夠簡單描述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的主要特征。 具有初步觀察能力。
B、在觀察物理現象或學習物理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的能力。
C.通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學會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計劃,能夠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具備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過參加科學探究活動,可以初步了解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學習信息處理方法,具備初步的信息處理能力。
E.學會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總結簡單的科學規律,嘗試運用書本上的科學規律來解釋某些具體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F、能夠以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意見,具有初步的評估和傾聽反饋意識,具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A、能夠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初步體會自然現象的美麗與和諧,親近自然,熱愛和諧相處。
B、對科學知識有渴求,樂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
C、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能夠體會到克服困難、解決身體問題的快樂。
D、樹立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對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規律有初步認識。
E.有與他人溝通自己觀點的愿望,懂得溝通與合作的重要性,有積極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意見,勇于放棄或糾正自己的觀點自己的錯誤觀點。
F、有科學為人類服務的意識,有理想,有保衛愿望,熱愛祖國,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六、具體措施:
1. 鼓勵科學探究的教學
A.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參與科學探究。
鼓勵學生通過有目的的探究活動,積極動手動腦,學習物理概念和規律,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了解科學方法,獲取科學知識,逐步樹立科學創新意識。
B. 幫助學生養成評價自己作業的好習慣。
C、探究活動中注重溝通與合作。
在現代社會和科學工作中,個人內部和群體之間的交流與合作非常重要,應注重學生這方面良好素質的形成。
2、幫助學生盡快走上自主學習的軌道。
在教學過程中,要幫助學生自己構建知識模型,而不是照搬知識。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至關重要。
3、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
4.加強與日常生活、技術應用和其他科學的聯系。
A. 以多種方式為學生提供廣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與生活、社會有著極其深刻、廣泛的聯系,在實際教學中,要結合當地實際,利用學生常見的例子,盡可能利用圖片、投影、視頻、光盤、CAI課件等進行教學。教學。
B.閱讀理解中,收集信息、觀察、記錄作為課后作業的一部分。
C、盡可能讓學生用自己的物體進行物理實驗。 讓物理貼近生活,讓學生用物理知識武裝頭腦。
7. 教學計劃:
科學之旅1課
第 1 章:聲音現象 6 課
第 2 章:光現象 6 課
第 3 章:鏡頭和應用 6 課時
第 4 章:物質狀態的變化 5 課
第 5 章:電流和電路 6 課
期中考試第 1-3 章
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第二部分
1、教材及課程標準分析
第一章聲音現象 1.通過實驗探索,初步了解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了解樂音的特點。
3.了解現代技術中與聲音相關的應用。
4、懂得防治噪聲。
第二章光現象 1、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一均勻介質中的傳播特性。
2.探索和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
3.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與物體的關系。
4.了解凹面鏡的會聚效應和凸面鏡的發散效應。
5、通過觀察和實驗,我們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并比較色光混合和顏料混合的不同現象。
第三章透鏡及其應用 1.通過實驗,了解凸透鏡的會聚效應和凹透鏡的發散效應。
2.探索并理解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3.了解凸透鏡成像的應用。
第四章物質狀態的變化 1.能夠區分固態、液態和氣態。能夠描述這三種物質狀態的基本特征
2.能夠說出生活中常見的溫度指標。 了解液體溫度計的工作原理。 會測量溫度。嘗試表達您對環境溫度問題的看法
第五章電流與電路 1.從能量的角度理解電源和電器的功能。
2、能夠閱讀和繪制簡單的電路圖; 了解串聯和并聯電路的特性; 能夠連接簡單的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 能夠舉出生活和生產中使用的簡單串聯或并聯電路的例子。
3、認識電流,會使用電流表,了解串、并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
4、了解家庭電路和安全用電,有安全用電意識。
二、本學期教學主要目標
[知識與技能]
能夠理解和掌握本學期各章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相關物理現象,解決相關簡單問題
[流程與方法]
注重物理實驗,讓學生體驗物理知識的探索過程,進一步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所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一些簡單的問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對科學的感情,受到科學精神的熏陶。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素養,增強科學感情,受到科學精神的熏陶。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和傳播、聲音的特性; 光的傳播,平面鏡成像; 凸透鏡成像規則; 物質狀態的變化; 電流和電路
難點:讓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方法,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研究方法探索問題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認真落實學校提出的“雙思維、三環六步”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2.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喜歡物理
3、注重提優補短,同時促進中學生進步。
4、堅持“階段清晰”,及時反饋教學情況,及時改進教學
5、課堂教學注重思想的傳授,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使學生了解和學習一些科學研究方法。
6、注重探究性問題的訓練
5、教學進度安排:
輕微地
初中二年級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第三部分
一、指導思想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比較貼近日常生活。 教學以“生活中的物理”為理念,讓學生生動形象地體驗物理的樂趣。
2、學生情況分析
八 (2) 年級的學生是物理新手。 這是一個新開設的學科、一個新的課題、一個新的起點、一個新的理念。 教和學都很困難。 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在這個時期更加努力,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
三、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1). 學生對物質的形態和變化、物質的性質和結構等沒有清晰的認識,需要對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2)。 學生對機械運動、聲音、光等自然界常見的運動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但這些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尚不清楚。 (3)。 學生對物理及相關技術的一些歷史背景、科學發展的艱辛和曲折還不是很清楚。 物理學不僅指物理知識,還包括科學研究方法、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意思不明白。 (4)。 對實驗操作有熱情,使用簡單實驗儀器和測量工具的能力有待培養,一些基本物理量的測量方法還不夠標準化。 (5)。 記錄實驗數據、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簡單的實驗報告書寫、用科學術語、簡單的圖表描述實驗結果等能力都需要培養。
2、過程和方法: (1)學生經歷了觀察自然現象的過程,具備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夠在觀察中發現一些問題,并具備初步提出問題的能力。 (3)學生尚未具備制定探究計劃和實驗計劃的能力。 (4)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差。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學生對自然充滿好奇,有親近自然、熱愛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二)有對科學知識的渴求,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物理原理,樂于參加觀察、實驗、生產、調查等活動。 (三)有公開發表自己意見的愿望,敢于提出與他人不同的意見。
三、教學計劃
1. 教材分析
在內容選擇上,教材貼近學生生活,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歷,注重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學習方法上,我們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實踐,通過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材采用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體系,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學習發展水平為線索,兼顧物理知識結構。 教材充分體現了“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理念。 這樣的安排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則,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
本書共5章,第一章講述物質的狀態及其變化; 第二章是關于物質世界的規模、質量和密度;
第3章; 物質的簡單運動; 第4章聲音現象; 第5章光現象。
二、教學目標
(1)第一章物質狀態的變化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了解溫度的概念,并能正確使用常用的溫度計測量溫度。 了解熔化和凝固的現象,了解晶體和非晶材料在這些過程中的不同溫度特性。 認識液化和汽化現象,知道蒸發和沸騰時的吸熱,了解蒸發的速度與表面積、溫度、空氣流量有關。 了解升華和升華現象。
(2)第二章物質世界的規模、質量和密度
A。 使用秤、量筒、量杯可以測量物體的長度和體積。 b. 理解質量的概念
概念并能夠使用秤測量物體的質量。 C。 通過實驗探索,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夠運用密度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d. 對納米材料和“綠色”能源有初步了解。 e. 結合密度概念實驗,體驗科學探究過程。 F。 結合本章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能力。
(3)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
A。 了解什么是機械運動。 b. 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考物體的。 C。 知道機械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
(4)第四章聲音現象
讓學生明白振動使物體發出聲音,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 聲音是一種波。 頻率越高,音調越高; 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5)第五章光現象
研究光現象及其規律,包括:光的線性傳播、光速、顏色; 光的反射定律; 光、紅外線、紫外線的折射及其應用。
三、措施:
(一)認真研究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適當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將“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到社會”的教學理念運用到教學方法中。
(二)認真分析學生情況,確定優秀學生和需要努力學生的水平,并制定相應的計劃。
(三)充分發揮課堂效率,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培養,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四)注重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為學生進行獨立探究的訓練。 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熱情。
(五)及時開展單元測試,認真總結反思,循序漸進,腳踏實地。
四、教學安排
每周內容
第一周身體狀態和體溫變化
第2周 熔化與凝固、汽化與液化
第三周 升華與升華,生活與科技中物理狀態的變化
第4周回顧和總結、測試和評分
第五周:物體的比例和測量、物體的質量及其測量
第六周探索——物質密度、新材料及其應用
第7周回顧和總結、測試和評分
第8周 動與靜、探索——比較物體運動的速度
第9周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和平均速度測量
第10周回顧和總結、測試和評分
第11周 期中考試準備、期中考試和評分
第 12 周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第 13 周 音樂、噪音和環境保護
第14周聲學現象在科技中的應用
第15周復習和總結、測試和評分
第 16 周 光的傳播、光的反射
第17周學生實驗-探索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第18章:光的折射,物體的顏色
第 19 周回顧和總結
第20周期末考試
【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初中物理教學工作方案03-16
二年級物理學期教學工作計劃03-16
二年級物理下學期教學工作計劃02-28
初中物理第二學期教案08-15
初中物理第二學期教案06-20
初二物理教學的反思03-01
二年級物理教師學期工作計劃03-25
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計劃6篇08-31
四選初二上學期物理教學工作方案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