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電流》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我希望它可以幫助有需要的你。
初中物理教案第 1 部分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電流的概念和單位,理解其物理意義,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
(2)懂得利用電流的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強弱。
能力目標
(1)通過觀察、比較水流的大小來了解電流的大小,培養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
(2)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計算電流大小。
情感目標
養成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從比較水流的大小開始,用類比的方式解釋水流的大小,從而導出判斷水流大小的方法。 它提出了如何知道電流的大小。 由于電流通過導體時會產生各種效應,因此可以通過效應的大小來判斷。 電流的大小。 這已經被實驗證明了,利用電流通過小燈泡的熱效應來判斷電流的大小。
對于實驗課本來說,使用兩節干電池產生的效果大,電流也大。 得到了電流的定義和定義公式。 電流的單位是紀念物理學家安培。 電流的單位指定為安培,1 表示安培的大小。 其他電流單位和安培的換算。 給出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計算電流。
最后,教材舉例說明了一些電器的電流大小,讓學生對電流的實際大小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分享建議
本節內容是學習電學的基礎。 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包括比較學習、實驗教學、概念教學、數學分析以及相關的實踐學習。 針對不同的教學單元可以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課程介紹了通過比較水流大小來判斷水流大小的方法。 在如何知道電流的大小方面,可以用實驗的方法觀察燈管的亮度來知道電流的熱效應的強弱,從而判斷電流的大小。 在當前概念教學中可以運用定義,使學生深入理解電流的定義,知道電流的計算公式和單位。 在形成電流單位概念方面,可以利用實用材料幫助學生學習。
教學設計方案
【重點和難點】電流的概念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 電流廣泛應用于電路分析,是電路計算的基礎。 本部分注重建立電流的物理圖像,使學生真正理解電流的物理意義。
【教學設計流程】
1. 當前大小的表示
方法一、類比水流大小的表示方法,學習電流大小的表示方法。 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媒體材料幫助學生想象電流也是有大小的。 結合小燈泡發光的實驗發現,可以用電流熱效應的大小來判斷電流的大小。 尺寸。
方法二: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采用實驗探究的方法。 老師提供實驗設備并列出諸如:探索電流大小等主題。 學生可以設計實驗方案; 提出問題并制定實施計劃; 進行實驗和演示等。
2.電流的概念
方法1.教師分析電流的物理意義和概念,得出定義和單位。 注意,該方法可以類推。 分析1安培的物理意義。 該內容可以采用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
方法二:對于基礎好的班級,學生可以自主學習。 教師提示學生由物理量的定義導出公式和單位,以及單位換算方法。 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教材和信息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理解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養成從信息中學習的習慣。
3、應用知識
方法一、教師講習題,進行與電流相關的計算,并提供一些電器電流大小的信息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及反思,形成學生關于電流大小的概念。 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舉例。 例如,學生可以查資料找到一盞臺燈的電流并計算2分鐘。 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 學生需要提出的主要問題是:獲取信息、電流單位的轉換、公式變形、解決問題過程的標準化以及建立電物理量的圖像。
方法二、對于基礎好的班級,可以給學生提供信息,包括當前電器大小的信息、當前單位的擴展信息、發現電流的歷史信息等。 學生設計有關電流的計算示例; 他們可以獨立學習電流的單位。 建立電流大小的概念,獨立學習一些有關電流的知識。
【版式設計】
第一節電流
1.電流大小
1、電流的效應:熱效應、化學效應、磁效應。
2、電流的大小可以通過電流作用的大小來判斷。
2.電流的概念
1、定義:電流等于1s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
2.公式:
3.單位:
4、單位換算:1A=
1mA=1000μA
3. 申請
計算2分鐘內流過臺燈導體截面的電量。
已知:
求:
解:根據公式可得
答:通過臺燈導體橫截面的電量是。
詢價活動
【主題】科學家安培的一生
【組織形式】學生團體
【活動方式】
查看有關物理學史的信息
瀏覽相關網站,查看并記錄
小組討論
初中物理教案第 2 部分
教學目標
1. 通過小組實驗,學生可以學習用伏安法測量導體的電阻。 加深您對阻力概念的理解。
2、進一步提高綜合運用電工儀器進行電學實驗的能力。 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通過伏安法測量電阻。
教具
學生電源、直流電流表、直流電壓表、滑動變阻器(50Ω、1.5A)、電鑰匙、線繞電阻(5Ω、10Ω各一個)、電線。
教學流程
(一)新課程介紹
(l) 歐姆定律的內容和公式是什么?
(2)歐姆定律為人們提供了測量導體電阻的方法。 這個方法叫什么?
在本課程中,您將通過小組實驗學習使用伏安法來測量導體的電阻。
(二)新課程教學
(寫在黑板上) 3、實驗: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電阻。
問:伏安法測量電阻的原理是什么?
(板書) 1.實驗原理
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分別測量電路中導體兩端的電壓和流過導體的電流。 導體的電阻可以根據歐姆定律計算。
(板書) 2.實驗電路。
問題:(1)用伏安法測量某種導體的電阻需要什么設備? 電路中各設備起什么作用?
2、設計實驗電路并繪制電路圖,如圖所示。
3、要方便地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以獲得三個不同的電壓值和相應的電流值,電路中應安裝什么裝置? 如何將其連接到電路上? (這個問題可以靈活運用)
根據學生的討論,老師給出了完整的實驗電路圖(如右圖)。
講解學生分組實驗的注意事項:
(1)為了方便實驗操作,應考慮儀器在桌面上的放置。
(2)實驗時電源電壓為4伏,電壓表量程為3伏,電流表量程為0.6A。
(3)首先使用阻值為5歐姆的線繞電阻作為實驗的待測電阻。 調整滑塊位置,使電壓表分別指示1伏、2伏、3伏。 每次觀察當前值。 ,找到電阻值和每個電阻的平均值,然后使用阻值為10歐姆的電阻重復上述實驗。
(4)其他注意事項同平常。
出示實驗數據記錄表。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 教師巡查、指導檢查。
實驗完成后,整理儀器。 請幾個實驗組的學生匯報實驗數據,教師將實驗數據填寫在表格中。
討論:
(1)觀察表中數據。 在測量某個被測電阻的實驗中,電壓、電流、電阻數據有何特點?
(2)某被測電阻兩端施加的電壓不同,流過的電流也不同,但測得的3次電阻值相同(或基本相同)。 這是什么意思? 為什么是這樣?
(3)鞏固知識
1、有同學根據公式R=U/I得出如下結論:導體的電阻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中的電流成反比。 您認為這個說法正確嗎? 如果不是,有什么問題嗎? 在哪里?
2、當在導體兩端施加2伏電壓時,流過導體的電流為0.4安培。 導體的電阻是多少? 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增加到5伏,導體的電阻是多少? 如果導體兩端不加電壓,流過導體的電流是多少? 此時導體的電阻是多少?
(四)課堂小結
(5)布置作業
1. 完成實驗報告。
2.課本練習。
3.預習:串聯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關系是什么?
【評論】
本實驗教案完整、可行。 寫作和講課還應注意以下問題:
1、伏安法測量電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驗,將來會有很多應用。 因此,應進一步強調本實驗的重要性以及使用該方法測量電阻的實用性。
2、本實驗將進一步說明電流表和電壓表的使用。
3、實驗時需要向學生說明,連接好電路后,必須經過老師檢查后,才能按下實驗按鈕。
4、通過實驗初中物理教學設計及反思,進一步證實電阻值的物理本質不隨U、I的變化而變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白數學中的公式和物理中的公式不能同等理解。 物理公式中要強調每個物理量的物理意義,不要把電阻的大小搞錯。 與電壓成正比、與電流成反比的誤差。
初中物理教學的反思(三)
本節是本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對電流與電路教學的反思。 學生第一次接觸到電的物理量——電流; 他們第一次學習連接電路; 他們第一次學習繪制簡單的電路。 因此,本課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讓學生了解簡單的電路,能夠連接簡單的電路,畫出簡單的電路圖。 同時,從一開始就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和良好的畫電路圖的技能。 習慣。 由于電流及其方向的概念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一開始就教授電流,學生可能會因為“導線中的定向運動是自由電子(負電荷)”而感到困惑; “電流的方向定義為”正電荷的運動方向”等知識點造成思維沖突,導致后續電路的學習產生心理障礙。因此,在教學時,我調整了知識點的排列現在我總結一下我對本次課堂教學的反思:
成功要點: 1.導入。 當上課鈴聲響起時,學生們被問:“你們聽到什么?” “散發出什么?” “什么可以轉化為聲能?” “電腦從哪里來?” 黑板上畫出“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幾個字。 鐘消耗電力并將其轉化為聲能; 教室里的燈消耗電能并將其轉化為光能。 您還知道哪些其他消耗電力的物體? 學生舉例。 老師把黑板上寫的概括為“電器——消耗電能的設備”。 電源提供電能,電器消耗電能。 什么東西傳輸電能? 老師總結并在黑板上寫下了“電線——傳輸電能”。 燈、電視……不可能一直工作,需要組件來控制它們。 老師把黑板上寫的概括為“開關——控制電路的裝置”。 總結組成電路的元件。 學生思考清楚,結果自然而然。
2.目前的教學情況。 在這個鏈接中,我使用了類比。 將電流與水流進行比較。 水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電流從高電位流向地電位(教學生正極電位高,負極電位低)。 電源的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用電器具,最后返回電源的負極。 水流與水流的區別:水流依次流過; 電流是由電路中自由電子同時定向運動形成的。 此時總結為:①電流的形成:電荷定向運動的形成(可以是正電荷、負電荷,也可以是正負電荷同時向相反方向運動); ② 電流方向:將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指定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運動的相反方向)。
我不知道的是:這節課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但由于缺乏實驗設備,在分析力電流是否使燈泡按順序點亮時,只是演示教師無法通過實驗達到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歸納結論。 過程。
這樣,在缺乏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學生對電路實驗的學習就顯得被動。
《當前》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1.《機械運動》物理教案及教學反思
2.一年級《水果》英語教案及教學反思
3.物理小實驗教程及原理 - 電流熱效應風車 - 5068少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