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程啟明和數學的緣份要溯源到小學時代。那時的數學老師授課生動有趣,總是能把深奧的數學知識講得通俗易懂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免費,程啟明便對化學形成了極通州趣。
遭到那位老師的影響,1978年,年僅16歲的程啟明考入華南師范學院數學系。1982年,程啟明從華南師范學院數學系結業,來到學校任教。
其實自己的數學成績始終挺好,但作為一名老師,怎樣把知識更好地教給中學生,讓課堂既干貨滿滿,又能飽含趣味,程啟明仍然在尋思。
好在程啟明和當初這位讓他喜歡上數學的老師成為了室友。程啟明可以再去聽老師的課,借來他的學案參考。除此之外,程啟明都會參考其他老師,學習你們的長處,最終產生了自己的教學風格。
盡管教學方式是漸漸學來的,但程啟明對手寫學案的堅持從走上講臺這天起就有,至今早已41年。“那個時侯沒有多媒體,所有老師都是手寫學案的。備課、寫學案是最基本的要求。”
02
雖然寫學案是基本要求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物理教案免費,但程啟明還是要求自己做到優秀。他的學案從來都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備課要分三個過程:
為了防止一些臨時性問題、臨時性任務拖慢教學進度,程啟明經常起碼提早一天備課。翻看他歷年的學案,每一頁上的字跡都端正工整,幾乎每一頁都有悉心設計并勾畫的圖示。
在程啟明的辦公室里,手寫學案本按年份次序,整齊地碼滿了兩個羊皮紙盒。他每學年寫3本左右,到如今早已有100多本,累計400多萬字。
△20世紀90年代,程啟明制做的翻印備考資料。
這個假期,程啟明針對這屆中學生的特性,再度更新了學案。“比如‘恒定電壓’這個知識點,明年的學案內容里,教學設計和例題等都做了改變。”
教了40多年數學,知識點“倒背如流”,為何還要一遍滿地更新學案?程啟明說,他對自己有要求,必須做一個讓中學生滿意的老師。“盡管知識點變動不大,而且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肯定會有不同。后來的學案須要更新的內容其實少一些,但哪怕只有一個字要改動也是好的。”
程啟明對教學的認真,彰顯在了中學生的成績上。他說,從教40多年來,自己所帶班級的數學成績永遠是最好的,“平均分、優秀率、及格率都是最好的,從來沒考過第二”。
03
正如程啟明當初受小學數學老師影響選擇成為一名數學老師一樣,也有好多中學生在程啟明的影響下,選擇成為了班主任。
程老師的中學生中,有百余位走上班主任崗位,其中數學老師就有30位,還有人和程啟明成了朋友。
△程啟明(左一)和自己以前的中學生陳武(中)成了朋友。
教學中,程啟明的中學生們也會手寫學案,還常常與程啟明交流教學心得。“我的好多中學生成為老師后教學成績十分好,都是數一數二的。”
今年,放走一批初一中學生的程啟明到了退職年紀,他回絕公辦中學的高薪聘請,病休繼續留在北京市南湖高中。“說實在話,我還是蠻喜歡教書的,很有成就感。”
現在,程啟明在教的中學生大多是05后,中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比原先多了,知識面更寬了,程啟明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備課上,也努力擴寬自己的知識面。“教書育人遠比寫學案復雜。我的目標是做一個永遠不會被中學生問倒的老師。”
程啟明的辦公室中掛著一幅他寫的鋼筆字,“立德樹人,六年行道樹百年樹人德為先”。程啟明解釋,這是老師的職責和使命,掛在辦公室是一個提醒,也是心懷崇敬之心。
程啟明老師寫的不僅僅是學案,更在書寫他對職業的熱愛與尊重。明天是我國第39個班主任節,致敬程老師,也致敬每一位敬業的老師!
▌本文來源:衛視新聞陌陌公眾號(ID:)
監制/李浙主編/張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