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之前,電和磁作為兩種獨立的物理現象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 正是因為這些研究,為電磁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18世紀末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德國哲學家謝林認為宇宙是動態的,而不是死氣沉沉的,電是宇宙的活力和靈魂; 電磁、光和熱現象是相互關聯的。 奧斯特是謝林的弟子,1807年開始研究電與磁的關系。1820年磁場對電流的作用,安培發現電流對磁針產生作用力。 他發現力的方向垂直于電流方向和從磁針到通過電流的導線的垂線方向物理資源網,并定量地建立了幾個數學公式。 這說明電流與磁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 法拉第相信電、磁、光和熱是相互關聯的。 1820年奧斯特發現電流對磁針產生作用力后,法拉第敏銳地意識到磁力也必然對電產生影響。 1821年他開始探索電磁效應。 1831年他發現,當將磁杯插入導體線圈時,線圈中會產生電流。 展示了電和磁之間的密切聯系。 麥克斯韋深入研究和討論了電和磁之間的相互作用,并發展了場的概念。 他在法拉第實驗的基礎上,總結了宏觀電磁現象的規律,引入了位移電流的概念,提出了一組描述電磁現象的正則偏微分方程,即麥克斯韋方程組,建立了宏觀經典電磁場理論。 德國科學家赫茲,1887年用火花隙激勵環形天線,并用另一個帶隙環形天線接收它,證實了麥克斯韋關于電磁波存在的預言。 這個重要的實驗導致了無線電報的發明。 從此,電磁場和電磁波理論應用和發展的時代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