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精講】
中考熱點三、換算方法
換算法:在物理學中,對于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我們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來理解,或者用易于測量的物理量來間接測量。 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稱為轉換法。 。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時,很多地方都應用了這種方法。
初中物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當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就可以判斷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 也就是說,根據電流產生的效果來判斷;
(2)分子運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很難研究,但可以通過研究擴散現象來理解;
(3)判斷磁場是否存在,將小磁針放入其中,看其是否轉動;
(4)判斷電磁鐵的磁力強弱時,用電磁鐵吸引的插針數量來確定;
(5)研究鼓面振動產生的聲音以及聲音響度與振幅的關系時,用紙屑或粉筆反映鼓面的振動情況;
(6)觀察光的傳播時,利用水霧或煙霧觀察光的傳播路徑;
(7)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來反映物體的溫度變化等;
(8)物體的變形或者運動狀態的改變可以證明某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
(9)馬格德堡半球實驗可以證明大氣壓的存在;
(10)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11)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
(12)月食現象可以證明月亮不是光源;
(13)奧斯特實驗可以證明電流周圍存在磁場;
(14)指南針指向北方,可以證明地磁場的存在;
(15)鉛塊實驗可以證明分子間引力的存在;
(16) 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證明它具有能量。
中考熱點話題四、等值替代法
等值法是一種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 等價是指不同的物理現象、模型、過程等在物理意義、作用或物理定律方面是相同的。 它們可以相互替代而不改變結論。 對等方法是指面對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案或想法,使其效果完全相同,從而化難為易,找到解決辦法。
初中物理主要使用的方法有:
(1) 在力的合成中,幾個分力共同作用可等效為一個具有相同作用的合力。 相反,一個力也可以分解為幾個具有相同作用的分力;
(2)在一個電路中,幾個電阻可以等效為一個合適的電阻,反之亦然。 比如串聯電路的總電阻和并聯電路的總電阻都采用了等值的思想;
(3)在研究平面鏡成像的實驗中,使用兩根相同的蠟燭,其中一根與另一根的圖像等效;
(4)物體的重心;
(5)曹沖的大象稱重中,大象被換成了等價的石頭,效果是一樣的。
中考熱點話題五、科學推理法
推理法:推理法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忽略次要因素,做出合理的推論,得出結論,以達到認識事物本質的目的。
初中物理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1)學習牛頓第一定律; (2)研究聲音能否在真空中傳播
中考熱門話題六、類比
類比:在理解一些物理概念時,我們常常會用生活中熟悉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現象進行類比,以幫助我們理解。 例如,在理解電流大小時,可以用水流來類比。 在理解電壓時,可以用水壓來類比。
初中物理主要使用的方法有:
(1)研究電流時,用水流來類比電流;
(2)用“水壓”類比“電壓”;
(3)用水泵類比電源;
(4)研究做功速度時,類比運動速度;
(5)理解內能時,類比機械能;
(6)用水波類比聲波等。
其他探索方法:如:極值法; 放大法(累積法); 歸納法(如:阿基米德原理); 圖像法(晶體熔化圖像); 比率定義方法(密度、壓力、功率等)。
【經典實例分析】
例1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系,老師說:“同一根水管可能有的地方粗,有的地方細,有的地方水流快,有的地方水流慢。”但在任何時刻初中物理轉換法,通過水管各段的水量是相等的物理資源網,我們的串聯電路也是如此,有的地方電阻高,有的地方電阻低,但是每一段的電流都是一樣的。地方總是一樣的。” 老師就用了這個方法。 。
思想導航:為了把要表達的物理問題解釋清楚,常常用具體的、有形的、眾所周知的事物來類比要解釋的抽象的、無形的、不熟悉的事物。 通過類比,人們可以對所揭示的事物有一個直接、具體、生動的認識,并找到相似的規律。
答案:類比
例2 為了測量未知電阻Rx的阻值,學生A和B在實驗室找到了如下實驗設備:電源(恒壓)、電流表、電阻箱(0~99Ω可調,可調節)。可以準確讀取出線和進線電路的電阻值)、開關和多條電線的電阻值。
(1)同學A設計了如圖所示的電路,并進行了如下實驗:為了保護電流表,先將電阻盒的阻值R0調到最大,閉合S1,斷開S2,然后將電阻箱連接到電路的電阻。 該值調整為10Ω。 此時當前指示編號如圖所示; 打開S1并關閉S2; 此時電流指示數變為0。2A。 可見,電源電壓為,未知電阻Rx的阻值=Ω;
(2)在此基礎上,B同學提出了新的實驗方案:首先將電阻盒的電阻值R0調到最大,打開S1,關閉S2,記錄此時的電流表示為I; 打開S2,關閉S1,然后調節電阻盒,使電流指示仍為I。讀出此時連接到電路的電阻盒的電阻值為R1; 此時,Rx=R1。 你認為他得出這個結論的原因是什么?
思路導航:(1)A同學的實驗中,閉合S1、斷開S2后,將連接電路的電阻盒阻值調整為10Ω。 此時電路中僅接入電阻盒,電流指示值為0.3A。 ,可計算出電源電壓U=I1R=0.3A×10Ω=3V; 然后打開S1并關閉S2。 此時,只有Rx連接到電路中。 此時電流指示數變為0.2A,則Rx=U/I2=3V/0,2A=15Ω; (2) 在學生B的計劃中,打開S1,關閉S2,記錄當前值為I; 然后打開S2,關閉S1,然后調節電阻箱,使電流值為I 仍為I。由于電阻箱和被測電阻連接在同一電源上,當流過它們的電流為同樣,兩者的電阻相等。
答案:3; 15; 因為R0和Rx兩端的電壓相同,所以當電流相同時,電阻也相同。
例3:小明想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設備來探究電壓一定時電流的熱效應與電阻的關系。 瓶內電阻絲的長度和粗細是相同的。
(1)請用鋼筆畫線代替電線來幫助他完成電路連接;
(2)電流產生的熱量難以直接測量。 因此,在本實驗中,顯示了電流產生的熱量。 這種用直接可觀測的量來顯示難以直接觀測到的量的方法稱為“換算法”,這種方法在物理研究中經常使用,請舉個例子:;
(3)本實驗除了控制電壓一定外,還有一些量需要控制;
(4)本實驗中,如果兩根電阻絲同時通電,瓶內溫度計的讀數會增加很多。
思路導航:(1)電路連接如圖:
(2) 在本實驗中,電流產生的熱量通過溫度計讀數的增加來表示。 在物理學中,這種用直接可觀測的量來顯示難以直接觀測的量的方法稱為“轉換法”。 這種方法常用于物理研究中,例如:
① 研究振動產生聲音時,用乒乓球的振動來表示音叉的振動;
②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固體、液體、氣體的擴散(或生命、自然界中的熱現象)來推斷分子的熱運動;
③探索平面鏡像時,用同一支蠟燭找出像的位置;
(3)本實驗中,除了控制電壓恒定外,需要控制的量還包括兩瓶煤油的質量、通電時間等;
(4)如果兩根電阻絲同時通電,由于銅絲在長度和粗細相同時電阻較小,根據Q=U2t/R,可以看出瓶中的水A 吸收更多熱量,因此 A 瓶內部溫度計顯示的讀數要高得多。
答案:(l)如上圖所示; (2) 溫度計指示增加了多少; 研究振動產生聲音時,用乒乓球的振動來表現音叉的振動; 或者在研究分子運動時,利用固體或液體、氣體的擴散來推斷分子的熱運動; 當探索平面鏡的圖像時,使用相同的蠟燭來尋找圖像的位置等; (只要符合換算方法即可) (3)兩瓶煤油的質量、通電時間等,只要回答這兩個量就夠了; (4) A.
點評:本題重點關注“換算法”和“控制變量法”。 這兩種方法經常出現在各地的高中試卷中。 在復習過程中,學生應通過解決具體問題逐步提高對這兩種方法的認識。 意識和理解。 “轉換法”是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物理規律、物理模型、思維視角、物理過程、物理狀態等進行轉換,將復雜化為簡單、困難化為容易,間接獲得問題解決方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方法可以充分展現人的想象力設計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品質,充分體現問題解決者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達到巧妙解決進而達到快速解決問題的目的。 物理模型的靈活轉換是物理思維的重要方法。 學習這個方法,會讓我們解決物理問題變得更加得心應手,熟練、快速地解決物理問題,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實施例4 如圖A所示,凹面鏡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 手電筒中的反射裝置相當于凹面鏡(圖B)。 它可以使小燈泡發出的光又遠又直。 此設計利用光的反射過程,以光路為原理。
小新猜測:聲音也有反映。 凹面對聲音也有類似的影響嗎? 于是,小新利用雨傘和機械手表進行了以下探索活動:
(1)如圖C所示,將雨傘水平放置并固定。 他把耳朵貼在傘柄上,逐漸改變耳朵在傘柄上的位置,直到聽到周圍的聲音更加清晰。 寫下這個位置。 A、這說明聲音在凹面上反射時,凹面對聲音起到了作用;
(2)為了進一步探究凹面對聲音的影響,他在傘柄上的A點掛了一塊機械表。 當他的耳朵位于三米外的B點時(B與A處于同一水平),聽不到手表的聲音; 經過分析,他找到了另一把一模一樣的雨傘,經過必要的調整,他終于聽到了手表的聲音; 然后將兩把傘如圖所示放置(填寫“A”或“B”)。
思路導航:光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本題將光的反射與聲音的反射進行了比較,所以要注意知識的傳遞:將學到的光反射的規則應用到聲音的反射上。 (1)從凹面鏡對光的會聚作用,到凹面對聲音的會聚作用; (2)分析題意,可知兩把雨傘應該按照條件A所示的方式放置,而圖A所示右側的雨傘可以將聲音反射回B點,加強原聲。 如圖B所示,第二把傘是凸的,聲音分散后會反射,所以聲音會弱一些。
答案:可逆 (1) 收斂 (2) A
點評:用光的線性傳播和光的反射來分析聲音的傳播。
【改進總結】
1、初中物理教材各章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滲透了物理學的科學研究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受到科學方法的影響和訓練,逐步掌握最基本、最重要的科學。 達到促進知識學習、培養能力、提高科學素質目的的方法。
2、根據實驗目的設計、操作、分析實驗結果時,必須同時運用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等多種思維方法。
(答題時間:30分鐘)
1、兩根不同長度、粗細、材質的導體連接到具有相同電壓的電路上。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 長導體中的電流一定較大
B、短路導體中的電流一定要大
C、無論哪一段導體被拉伸,流過它的電流肯定會變小。
D、無論哪一段導體被冷卻,流過它的電流肯定會變小。
2、在《研究電流、電壓與電阻的關系》實驗中,如圖所示,我們首先將電阻盒的阻值設置為一定值初中物理轉換法,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的阻值,記錄電流值和 根據對應的值,電阻不變時電流成正比關系; 然后多次改變電阻箱的阻值,調整滑動變阻器的滑塊,使其每次保持不變,并記錄每次電阻箱的阻值。 此時R與對應的值、電流成反比關系。
3、在驗證焦耳定律的實驗中,為了比較兩根不同電阻絲發出的熱量與電阻的關系,實驗時應同時移動兩根電阻絲( )
A、兩端電壓和通過的電流相同
B、阻值和通電時間相同
C、通電時間與通過電流相同
D、兩端電壓、通過電流、通電時間相同
4、分子運動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很難研究,但科學家可以通過墨水擴散的現象來了解它。 這種方法科學上稱為“換算法”。 以下是小紅在學習期間遇到的四個研究實例。 使用的方法與剛才研究分子運動的方法相同( )
A.利用磁感應線研究磁場問題
B. 電流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當判斷電路中是否有電流時,我們就可以判斷電路中的燈泡是否發光。
C、研究電流、電壓、電阻的關系時,先保持電阻恒定來研究電流和電壓的關系,然后保持電壓恒定來研究電流和電阻的關系。
D. 研究電流時,將其與水流進行比較
5、如圖所示,電池內阻可以忽略不計。 電壓表和可變電阻R串聯形成通路。 若將可變電阻R的阻值減小到原值的1/3,則電壓表的讀數為: 當U增大到2U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流過可變電阻R的電流增加到原來的4倍。
B、可變電阻R消耗的電功率增加到原來值的兩倍。
C. 可變電阻兩端的電壓降低至原值的2/3。
D、如果可變電阻R的阻值減小到0,則電壓表的讀數變為4U
6、學生在學習電學知識時,在老師的指導下,想到如圖所示的機械實驗現象,進行比較,找出相似的規律。 錯誤的是( )
A、水壓使水管內有水流; 同樣,電壓會引起電路中的電流。
B. 水泵是提供水壓的裝置。 同樣,電源是提供電壓的設備。
C、水泵工作時消耗水能。 同樣,電燈發光時也會消耗電力。
D、水流經過水輪機時,消耗水能,轉化為水輪機的動能; 同樣,當電流通過電燈時,它消耗電能并將其轉化為內能和光能。
7. 給你兩根長度相同、截面積不同但粗細均勻的鎳鉻合金線、一個電源、一個電流表、一個滑動變阻器、一個開關和幾根電線。 現在需要研究的課題有:①導體的電阻與導體截面積的關系; ②導體的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③串聯電路總電阻與各串聯導體電阻的關系。 基于上述實驗設備,可以完成的研究課題有( )
A. 僅① B. ① 和② C. 僅② D. ①、② 和③
8.(多選)在初中物理實驗的探索中,我們運用了多種科研方法。 下列四個研究實驗中,采用相同研究方法的兩個是( )
A.探討哪些因素與摩擦力的大小有關
B.探討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C.探討電阻上電流與電壓的關系
D.探索杠桿的均衡條件
9、為了研究光的傳播,我們引入了“光”。 以下研究方法與此相同( )
A、通過小燈泡的亮度來區分電流的大小
B.通過磁力線研究磁場的分布
C. 通過水流了解電流
D. 通過擴散現象感知分子的運動
10、物理實驗中常用當量替代法。 例如,用7Ω電阻代替支路中的2Ω、5Ω串聯電阻。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支路電流不變。 這意味著7Ω電阻相當于2Ω和5Ω串聯電阻。 對電流的阻斷作用是等效的,因此可以用7Ω電阻代替2Ω和5Ω串聯電阻。 在用如圖所示電路測量未知電阻的實驗中,采用了等效替代法。 其中,Rx為待測電阻(阻值約為幾百歐姆),R為滑動變阻器,R0為電阻盒(電阻盒的最大阻值大于Rx)。
(1) 請根據實驗電路圖填空以下主要實驗步驟。
①按電路圖連接電路,將電阻盒R0阻值調至最大;
②閉合開關S1前,滑板P置于____端; (可選“a”或“b”)
③閉合開關S1;
④合上開關,調節滑塊P使電流表指針指向適當位置,記錄此時電流表示值I;
⑤ 先打開開關,然后合上開關,保持阻值不變,調節____,使電流表讀數仍為I。
(2)本實驗中,若將電流表改為電壓表,其他設備不變,則采用等效替代法繪制測量Rx電阻的實驗電路圖。 (要求設計的電路連接后,只能通過開關改變電路連接)
11、以下三個實驗: ①用刻度尺測量細銅線的直徑:先將細銅線緊緊地繞在鉛筆上50圈,然后用刻度尺測量線圈的總長度,除以50; ②測量a引腳的質量:先測量100個引腳的總質量,然后除以100; ③研究影響摩擦力的因素:首先保持壓力相同,研究摩擦力與接觸面粗糙度的關系,然后保持接觸面粗糙度相同,研究摩擦力之間的關系和壓力; 以上三個實驗中:兩個實驗的思維方法是相同的,這兩個實驗遇到的問題的共同點就是解決問題的共同方法。
12、在物理實踐活動中,小剛運用物理知識研究了旅游鞋的防滑性能。 他先收集了十個品牌的新型旅行鞋,按照重量的不同,在鞋子里放入不同質量的重物,使它們重量相等,然后將鞋子放在水平的玻璃板上,用彈簧秤將它們水平拉動。方向。 鞋子以恒定的速度滑動。 他這樣做是為了測量在一定條件下鞋子上的摩擦力。 此時,摩擦力相等。
13、我們了解了物質的結構之后,我們對物質的存在形式有了一定的認識。 如圖所示,它是一個形象地描述物質存在形式的模型。 圖A描述了主體,圖B描述了主體,圖C描述了主體。 這就是方法。
14. 以下是學生物理學習研究的幾個例子:
①學習汽化現象時,研究蒸發和沸騰的異同
②根據熔化過程的不同,固體分為晶態和非晶態兩大類。
③比較電流表和電壓表使用的異同
④研究磁場時,引入磁力線來描述磁場。
上述例子中,以“比較法”為主要科學研究方法的有( )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15、初中物理學習中涉及到很多科學研究方法,如等效替代法、控制變量法等。在下面物理研究的例子中:是控制變量法; 它是物理模型方法; 是等價替換法; 是轉換方法;
A。 研究與液體內部壓力有關的因素;
b. 研究磁場時,引入“磁力線”的概念;
C。 在學習串聯、并聯電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
d. 在研究光的傳播時,引入“光”的概念;
e. 在研究一個物體受到多種力作用的情況時,引入“合力”的概念;
F。 利用擴散現象證明分子的不規則運動;
G。 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H。 通過小磁針的偏轉來判斷磁場的存在;
我。 研究與力的影響相關的因素。
16.(多選)在物理實驗中,我們用換算方法測量的物理量包括( )
A. 質量 B. 功率 C. 電阻 D. 密度
17、物理研究中經常使用“等價代入法”、“控制變量法”、“模型法”、“類比法”等方法。 下面舉幾個初中物理的例子,其中用到了等價代入法。 是的( )
①用磁力線描述磁場; ②研究電流時,將其與水流進行比較;
③研究電路時引入“總電阻”的概念; ④研究機械問題時引入“合力”的概念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D. ③④
18、人類在探索自然規律的過程中,總結了許多科學研究方法:等價替代法、控制變量法、實驗推理法、理想模型建立法等。在下列研究方法中,建立方法使用理想模型 ( )
A. 引入“聯合力量”概念
B. 將撬棍抽象為繞固定點旋轉的硬棒
C. 用“水壓”來類比“電壓”
D、保持電阻恒定,觀察電流隨電壓的變化。
19、科學家根據實驗,經過合理推理,建立了牛頓第一定律。 你們中有誰在探索以下規律時也使用過這種研究方法? ( )
A. 聲音在真空中不能傳播 B. 光的反射定律 C. 焦耳定律 D. 平面鏡的成像特性
20、在探究與導體發熱量相關的因素的實驗中,如何更好地比較不同導體的發熱量? 請說出兩種可能的方法。 使用了什么研究方法?
21、如圖所示,有一塊直的輕質木板(不考慮木板的重力)。 其左端與旋轉軸O相連,右端A用細繩系在垂直壁B上。 此時木板正好水平,夾角∠BAO=37°,繩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為10N,兩點OB之間的距離為5m。 現將一個重量為 10N 的小木塊放在 O 點附近(可視為在 O 點)的板上,讓它在水平拉力下以 2m/s 的速度向右勻速直線運動。 5N 的力。 已知sin37°=0。 6、sin53°=0。 8)
求:(1)小物體在木板上運動時,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
(2)小物體在木板上移動了多長時間,繩子就斷了?
(3) 繩子AB斷裂前,拉力F對小木塊做了多少功? 它能產生多少電力?
22、物理興趣小組的學生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 當用力擠壓裝滿水的玻璃瓶時,細玻璃管內的水面會明顯上升。 這是使用薄玻璃管中水面的變化來擴大玻璃瓶的微小變形。 在以下實驗中也使用了這種擴增想法:()
答:將不同的電阻線連接到同一電路,并通過比較電流比較電阻。
B.將聲音調音叉放在乒乓球附近。 乒乓球將反彈,以表明調諧叉正在振動。
C.讓不同的紙錐同時從相同的高度掉落,然后按著陸順序判斷運動速度。
D.在磁鐵周圍均勻地撒上小鐵歸檔,并通過觀察鐵歸檔的分布來了解磁場的分布。
23.分析復雜的電路時,為了簡化電路,電路中的電流表和電壓表通常首先是理想化的。 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答:將電流表視為大電阻B.將電壓表作為電線
C.將電流表視為斷開連接的D.將電壓表視為斷開連接
1.C
2.電阻箱兩端的電壓和導體兩端的電壓表示當前導體的電阻。
3.C
4.乙
5.D
6.C
7.乙
8. 交流電
9.乙
10.(1)②a
④S3
S3 S2滑動 R Box的抗性R0
(2)
11.①②
測得的物理量太小,無法直接測量
一起測量相同大小的多個測量的物理量,然后除以測量的物理量的數量。 這是累積測量方法。
12.彈簧測功機和相同壓力的指示
13.固液 - 氣體模型
14.A
15.Agi bdce fh
16. BCD
17. D分析:在物理學中,一個或多個物理量,物理設備,物理狀態或過程被另一個物理數量,另一個物理設備,另一個物理狀態或過程以獲得相同的結論,此方法稱為等效(替代)方法以及使用此方法可以簡化和直觀地研究要研究的問題。
18.B分析:介紹“結果力”作為等效替代方法的概念,將“水壓”作為類比作為類比方法的類比,保持電阻恒定并觀察電壓的電流變化為電壓。控制變量方法,將撬棍作為圍繞固定點旋轉的硬桿旋轉的硬桿是理想的模型方法。 簡化復雜的問題,丟棄次要條件,掌握主要因素,理想化的實際問題以及構建理想的物理模型是一個重要的物理思想。 在建立理想化的模型的基礎上,有時為了更生動地描述要研究的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有必要引入一些虛擬內容以生動和直觀地表達物理狀況。
19.分析:光反射定律,平面鏡的成像特征以及焦耳定律都是基于實驗的分析和歸納來獲得的。 聲音無法在真空中傳輸的事實是通過實驗合理推理獲得的。 實驗推理方法基于大量可靠的事實,將實際的實驗作為原型,通過合理的推理得出結論,并深刻揭示了物理定律的本質。 這是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思維方法。
20.(1)使用相同的匹配頭觸摸加熱導體。 首先點燃的任何點都會釋放更多的熱量; 將導體浸入相同的煤油中,并使用溫度計測量煤油的溫度。 溫度較高的人會釋放更多的熱量。 (2)轉換方法
分析:無法直接觀察到導體釋放的熱量,并且直接用儀器測量焦耳數量并不方便。 為了比較不同導體釋放的熱量,使用間接方法來獲取它。 這使用“轉換方法”。
21.(1)f = f = 5n; (2)假設當塊從o移動到a的距離s時,繩索被損壞,然后fab·(ob·cos37°)= gs,s = 4m; t = s/v = 4m/2m/s = 2s; (3)w = fs = 20J,p = fv = 10W。
22. B分析:問題中給出的是放大方法的應用。 A是比較方法; C是觀察方法; D是轉換方法。 僅B是擴增方法。
23. D分析:簡化電路本質上是為了使用等價概念來簡化電路中的電流表和電壓表。 由于電流表的電阻很小,因此它可以等效于一部分線,而電壓表的電阻很大。 可以等效于斷路。
臺灣101遠程學習小學,初中和高中課程現在正在招募...
臺灣101遠程教育相關文章:
回復“ 101”以獲得價值268元的免費學習卡的北京101在線學校;
回復“等級 +主題”以獲取相關的學科課程解釋和測試問題;
如果您非常隨意并隨意說任何話,那么編輯也非常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