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第七單元《力》單元設計 單元概述 【單元內容】力是初中物理中比較抽象的概念,力的概念是物理學中的基本知識,也是學習力學的基礎。學生對力的概念有清晰的認識,對以后學習物理有很大的影響。本章從學生熟悉的自然、生活、生產現象中總結力的概念,通過活動、觀察、討論、交流、實驗探索等,使學生了解力的概念,認識力的三要素,知道引力、彈力、摩擦力的條件和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幾次大型的探索活動,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注意觀察,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習科學的探索方法。教材設計了小制作、家庭實驗室、拓展空間中的一些開放性問題,旨在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課程標準要求】本章內容屬于課程標準中科學內容的第二主題《運動與相互作用》,是該主題下二級主題《機械運動與力》的一部分。內容標準要求如下: 2.2.3 通過常見例子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摩擦力,認識力的作用。探究和了解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 例3 通過實驗,認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4 通過實驗,認識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的方向和速度,也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2.2.4 能用示意圖描述力。能測量力的大小。了解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
認識兩種力平衡的條件。 【單元學習目標】 1.認識力的作用和三要素。 2.會用示意圖描述力。 3.會測量力的大小。 4.通過常見例子或實驗,了解重力和彈力的三要素。 4.體驗彈簧測力計的使用過程,學會使用方法。 5.在“探索重力大小與質量的關系”中,讓學生從做實驗、收集數據、圖像處理實驗數據、分析演示等方面,體驗科學探索的過程。 6.探索和了解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度、接觸面間壓力大小的關系。 7.通過與生活中的力現象聯系,拉近學生與力學的距離,讓學生獲得感悟,培養學生將科技應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識。 【單元背景】學校即將舉行拔河比賽,要想在比賽中獲勝,就必須用更大的力。 什么是力?比賽雙方誰的拉力更大?有什么技巧可以取勝?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力”的相關知識吧。 四、【學習導航】 單元名稱 學習內容 學習任務 學時 功能關系 1.整體知覺 知覺基本概念 2 2.探究建構 理解彈性,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原理及使用 1 3.應用遷移 理解重力與摩擦力,運用圖像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 2 4.重構與拓展 單元 重構、拓展、通過 15.【學習方法指導】對于力學,學生對課本上的很多內容已經有了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這對教學是有益的。
但實踐證明,學生在學習力學時,頭腦中存在許多先入為主的錯誤觀念,特別是對力的概念以及力與運動的關系的認識,如:1、只有活著的人或動物才能產生力,或只有某些物體才能產生力;2、力的作用具有片面性,如“地球吸引人,而人不吸引地球”;3、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才有力;4、物體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運動等等。教學中,這些既有的“經驗”會干擾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另外,初中生的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比較弱,也給力的概念形成帶來一定的困難。本課通過探索,引導學生認識到彈性變形是物體的一個特性,進而自主探索彈力的概念。通過使用彈簧測力計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七章)彈力,學生可以總結出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教師可適當引導中學八年級物理下(第七章)彈力留學之路,盡量讓學生邊思考邊操作,自己探索,從中學習有規律的東西,因為在新課程理念下,科學探究不僅是一種教學方式、一種教學內容,更是一種精神——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實行探究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主動獲取知識。6.章節或知識點力與力的描述【學習目標】1.體驗從許多與力有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總結出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2.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驗,體驗和認識到物體之間的力是相互的。3.通過常見的例子和實驗,了解力的作用。
4、了解力的三要素;能畫出力圖、力的簡圖; 活動一、分析與力有關的現象,建構力的概念 1、日常生活中:手拍桌子,左手拍右手(學生實驗:左手拍右手,手拍桌子)。人推車……(學生示例) 2、體育運動中:足球運動員踢球,舉重運動員舉杠鈴,排球運動員抱球。 3、工農業生產中:汽車拉拖車,起重機吊運貨物…… 以上例子中,都有力作用,物體之間是直接接觸的。 4、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也有力作用嗎? 演示實驗:磁鐵吸引大頭針;地球吸引籃球。 例子:地球吸引月亮,太陽吸引地球…… 歸納與總結:有力存在的時候,總有一個物體作用于另一個物體。 推、拉、擠、擊、吸、舉、斥等都是這些動作的具體描述。因此。【指導語】1.體驗從眾多與力有關的日常生活現象中總結力的基本概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