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練習教案
摘要 本文介紹了初中物理習題的教學方法與體會,從基礎知識入手,精選習題,優化組合,采用“一題多解”、“一題多種變式”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關鍵詞 基礎知識、精選習題、引導、導學
在物理教學中,練習課是不可缺少的課型,它貫穿于整個物理教學之中。本文就筆者在練習課教學中采用的教學方法和體會進行探討。
1.從物理基礎知識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物理定律、公式是最基礎知識,在每次練習課前必須掌握。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筆者要求學生從5個方面進行全面復習。其次,學生要按照認知規律,能靈活運用物理定律、公式解決實際問題。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通過做基礎練習的訓練,使學生掌握運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和使用物理量時必須統一單位的要求,使學生形成做物理練習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做準備。
2. 認真學習課本中的選修練習
在掌握物理定律、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練習課的核心任務,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教師對練習的選擇是關鍵。
1. 聲學現象
聲音現象涉及的測試點有: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
2. 聲音的傳播
3.聲速及相關計算
4. 音樂聲音的三要素
5.噪聲的危害及控制
以上考點常以填空題、選擇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學生對概念、規則的記憶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1.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 原因:振動
2. 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介質
3.聲速:340m/s
4、回聲現象及其應用: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時經反射而產生的聲音;回聲的辨別和增強;回聲測距等應用。
2. 音樂聲音的三要素
1.音調:聲音的音調由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
2、響度:人耳所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與發聲體的幅度有關。
3、音調:發聲體的音質是由發聲體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
3. 音樂和噪音
1、區別:從物理學角度來講;從環保角度來講。
2、降低噪音的途徑:在聲源處降低噪音——消聲;在傳播過程中降低噪音——吸聲;在耳邊降低噪音——隔音
1. 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所有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當振動停止時,聲音也停止。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聲音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聲音在液體中的傳播速度大于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
3.回聲可用來解決距離、時間和速度等問題。
4.利用聲音的三要素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
5.噪聲控制方法。
1、刮風天氣,路邊安裝的電線會發出“嗡嗡”的聲音,這個聲音就是電線發出的。
2、音樂的聲音有三個特點:音高反映聲音,響度反映聲音,我們通過聲音來區分不同的樂器。
3、把手表放在枕頭下,隔著枕頭就能清晰地聽到手表發出的“滴答”聲,這說明枕頭的透聲能力比空氣要好。
4. 拿一塊紙板,讓它快速地從一把木梳上通過,然后讓它慢慢地從同一把木梳上通過。兩次使用的力度相同,因此兩次發出的聲音都是 [ ]
A.音高不同 B.響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前三個不同
5. 醫生用聽診器可以清楚地聽到病人的心跳。這是因為
A.聽診器能自動采集有用聲音。B.聽診器能降低聲音的擴散,并增加聲音的響度。
C.聽診器能減少噪音干擾 D.聽診器能有效地通過固體物體傳播聲音
6、為了探索聲音產生的條件,有人建議利用下面的小實驗現象。
A. 鬧鐘放在鐘罩里響了。將鐘罩中的部分空氣抽出后,鬧鐘聲音明顯減弱。
B. 讓音叉接觸水面,濺起水花
C.吹奏長笛時,用手指按不同的孔,可發出不同的聲音
D. 在吊鐘上固定一支小筆,待鐘聲響起后,迅速用一張紙在筆尖上劃過,在紙上畫出一條曲線。
你認為哪個實驗可以解釋聲音產生的條件?雖然其他現象無法解釋聲音產生的條件,但它們能解釋什么?
7、小明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一把不銹鋼尺和一把塑料尺來驗證音樂聲音的三個特性。請幫助他簡單描述實驗方法。
8、為了探測海底某處的深度,科學家將超聲波垂直發射到海底,經過數秒后,收到回波信號。請問海底該處有多深?科學家發現,這種方法不能用來測量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原因是什么?
9. 人體有許多器官,它們總是在運動。這些運動會引起振動,人體器官會發出各種聲音。你能說出其中三種嗎?
10.小偉的實踐活動組設計了下面的實驗來探索聲音。
實驗一:讓發聲的音叉接觸水槽中的水,你會看到水花四濺。
實驗二:用一根細鐵絲在??木塞下端掛上一個小鈴鐺,放在燒瓶里。輕輕搖晃燒瓶初中物理聲現象習題,會聽到清脆的“叮咚”聲。然后拔掉木塞,將沾有燃燒酒精的棉球放入瓶中。等火熄滅后,迅速塞上木塞,再次搖晃燒瓶。會聽到瓶中傳來比之前小很多的聲音。
實驗三:把自行車撐起來,一手轉動腳蹬,另一手握住紙板,使紙板的一端插入自行車后輪的輻條中。一開始慢慢轉動,能聽到紙板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音;加快速度,紙板發出的音調會越來越高;當速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紙板會發出尖叫聲。
以上三個實驗中,能表明發聲體在振動的實驗是,另兩個實驗分別表明。
聲學現象
1.振動。高低、大小、音色3.強4.A.B6.B和DA說明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C說明聲音的音高與振動頻率有關。把不銹鋼尺壓在桌子邊沿,改變振動部分的長度,可以體驗到音高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把不銹鋼尺壓在桌子邊沿,用不同的力移動不銹鋼尺,可以體驗到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通過移動不銹鋼尺和塑料尺發出的不同聲音,可以體驗到物體的不同音色。8.000m 原因是月球與地球之間距離處存在真空。
9.省略10.實驗一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頻率越快,音調越高。
2. 身體狀態變化
此部分涉及的測試點有:
1.溫度及溫度計的使用。
2、物質三態之間的相互轉變和熱量的吸收和放出??。
3、晶體的熔點及查閱熔點表的能力。
4、液體的蒸發及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
5.液體的沸騰及沸點與壓力的關系。
6. 應用狀態變化知識解釋簡單的熱現象。
1.溫度
1. 溫度的意義
2.攝氏溫度與熱力學溫度
3.溫度計: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溫度計的正確使用。
2. 身體狀態變化
1.熔化與凝固:晶體和非晶態材料的熔化與凝固條件;晶體和非晶態材料的熔化與凝固特性。
2、汽化、液化:
汽化:蒸發:蒸發的特性和條件;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沸騰:沸騰的特性和條件;沸點與壓力的關系。
液化:兩種液化方法。
3.升華和凝結
1. 記住六種物理變化的名稱:熔化、汽化、液化、凝固、升華和凝結。
2、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一看二清”。觀察它的量程;認清它的分度值。“三務必”。溫度計的玻璃球應完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得接觸容器壁或容器底部;溫度計玻璃球浸入液體后,應稍等片刻,待示值穩定后再讀數值;讀數時,玻璃球應繼續停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應與液柱上表面平齊。
3.利用熔化、凝固的條件、特性以及圖像,確定物理狀態的變化和熱量的吸收、釋放過程。
4.常見的自然現象及自然界變化三種狀態的關系。
5.兩種汽化方法的比較。
6. 升華和凝結與其他物理變化的比較。
7、熟練記憶物理狀態變化的特點并靈活運用、解釋有關現象。
1.云、霧、雪、霜、露、雹、冰都是由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水蒸氣凝結成的物質是;水凝固成的物質是。
2、吹氣和呼氣都是空氣從嘴里出來。用嘴吹氣可以使沸水冷卻下來。這是因為:
降低水溫;冬天可以對著手吹氣,使手暖和起來,這是因為水蒸氣遇冷,手的表面溫度就會升高。
3.如圖1所示,為結晶萘的熔融圖像初中物理聲現象習題,從圖中可以看出,80℃的萘是[ ]
A.固態 B.固液共存狀態
C.液體 D.以上皆有可能
4. A、B兩盆水中都有冰塊,A盆中的冰塊比B盆中的多,A盆放在陽光下,B盆放在陰涼處,當兩盆中的冰塊都未完全融化時,則[ ]
A.盆A中的水溫高于盆BB中的水溫,盆B中的水溫高于盆A中的水溫。
C.兩盆水的溫度相同 D.沒有溫度計,兩盆水的溫度無法比較
5、探索“0℃的水和0℃的冰有什么區別?”
設備:水、冰塊、容器、布、錘子、紙巾
猜想:小組討論:結合現有的經驗,討論水和冰的區別,并做出猜想。
控制平等,
步:
1. 拿一大塊冰和一杯水,試著用它們填滿兩個同樣大小的容器。你發現了什么?
2. 取一大塊冰和一杯質量相等的水,嘗試將冰融化成水,看看它們的質量是否相等。
10℃。
6、在探究影響蒸發速度的因素實驗中,學生作出如下推測:影響液體蒸發速度的因素可能有:
A.液體的溫度;B.液體的表面面積;C.液面上方氣流的速度;D.液體的類型。
一名學生設計了如下實驗:取兩個相同的燒杯,每個燒杯中裝入等量的酒精,將一個燒杯放在烈日下,另一個放在陰涼處,一段時間后觀察并比較兩個燒杯中的酒精量。該學生設計此實驗的目的是為了驗證假設。
請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假設D。請簡要描述實驗方法。
7. 如圖2所示,晶體的熔化圖像為
圖1
A. 圖 A B. 圖 B C. 圖 C D. 圖 D
8.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來驗證“蒸發量的快速增加與液體表面的空氣流動速度有關”
身體狀態改變
1.霧、露、雪、霜、冰雹、冰 2.吹動空氣加速水的蒸發,蒸發吸熱液化,液化放出熱量。 DC 省略。
A. 取兩個相同的杯子,分別盛入等量的酒精和煤油,放在相同的溫度環境中,過一段時間后,用天平稱量它們的質量。如果相等,則與液體的種類無關。如果不等,則與液體的種類有關。D. 提示:同樣量的水倒入盤中,干得很快,但倒入瓶中,干得慢。
3. 光的反射
該部分知識涉及的測試點有:
1. 光的直線傳播
2.真空中的光速
3. 光的反射定律將完成反射光路圖
4.平面鏡成像及其特性
它們常以填空題、選擇題、畫圖題、實驗題等形式出現,如反射定律的實驗驗證,可通過實驗題考察;反射現象及反射光路,可通過畫圖題考察;平面鏡的成像特性,可通過實驗或選擇題考察。
1. 光的產生:光源
2. 光的直線傳播
1. 條件: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
2.現象:針孔成像;陰影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三點在一條直線上。
83.真空中光速:c=3×10米/秒
3. 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入射光、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反射光和入射光分別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三條線共面,兩角相等,法線在中間”。
2.光的反射種類:鏡面反射;漫反射。
3、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平面鏡所成的像為虛像;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
圖像與物體大小相等;連線與物體垂直于鏡面。
1. 利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相關現象
此類問題的解釋是了解三點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了什么物體;
解釋發生了什么現象和結果。例如:陰影的形成。由于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當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物體時,射向物體的光線會被遮擋,在物體未被照亮的一側會產生與物體相似的暗區,這就是陰影。
2. 反射面的旋轉
當反射面繞入射點旋轉時,注意法線也會旋轉,并且法線旋轉的角度與界面旋轉的角度相同。法線始終垂直于界面。理解這種關系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
3. 判斷平面鏡所成的圖像是否正確
觀察像點是否用虛線連接,由于該像為虛像,所以應該用虛線表示;
連接相應的物點和像點,觀察它們的連線是否垂直于鏡面,物點和像點到鏡面的距離是否相等。
4. 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作圖問題
類型: ① 已知物體與鏡像; ② 已知像與鏡像物體; ③ 已知物體與像鏡像
注意:用實線表示物體,用虛線表示圖像和連接物體與圖像的線留學之路,用對角線表示鏡面。
具體方法: ①按反射定律畫出:從物體點任意畫兩條射線到平面鏡,按反射定律畫出它們的反射射線,兩條反射射線反向延長的焦點即為虛像點。 ②按平面鏡的成像特點畫出
這里我們重點講解用對稱法畫光路圖,也就是根據平面鏡圖像的對稱性來完成光路圖。平面鏡圖像的特點是物體在平面鏡中的像是一個虛像,像與物體大小相等,連線垂直于鏡面,與鏡面距離相等;簡言之:正立、大小相等、對稱、虛像。利用對稱法可以很方便地解決四類平面鏡畫圖問題:確定虛像的位置;確定觀察范圍或照明范圍;確定光路;確定光點的位置。在畫圖過程中,我們
第 1 章 聲學現象
1. 單元回顧目的
知識和技能:
1.復習聲音的產生、傳播、特性、噪聲及利用的基本知識。
2.通過復習,學生了解聲音的產生和傳播的條件,控制噪聲的方法,以及聲音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
利用知識。
3. 能夠利用聲速和運動速度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回聲計算問題
4.熟悉中考該部分的題型及熱點考點。
過程和方法
1、學會通過復習、總結來整理知識。
2、通過復習活動,進一步了解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師生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知識的渴望,使他們愿意探索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和原理。
2.重點難點:
重點: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條件、聲音的特性、噪聲的防治方法。其中,聲音的產生條件、聲音的三大特性、噪聲的控制是目前最熱門的研究對象。
難點:音高、響度、音色的辨別,超聲波和次聲波的危害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 審查內容
本章介紹了一些聲學的基本知識。內容包括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音調、響度和音色,以及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點是聲音的產生和傳播,這是解釋各種聲學現象的基礎。
4. 知識分類
5. 教學時長:3小時
第一課
1. 回顧與介紹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人們通過語言來溝通思想、表達感情。優美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給人以美的享受。令人不快的噪聲會分散人們的注意力,影響工作,妨礙休息,甚至影響人們的健康。各種物體的共振現象及其應用,是中國人在聲學上的偉大發現之一。課本閱讀材料中提到的回音壁、三音石、天壇圜丘等,也是古人利用聲學原理創造的奇跡。
2. 基本練習
完成以下一組填空題。⒈ 一切發出聲音的物體都在振動,聲音的傳播必須依靠介質。⒉ 聲音在固體和液體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快,聲音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⒊ 如果回聲比原聲晚0.1秒以上到達人耳,人耳就能分辨出回聲和原聲;如果少于0.1秒,回聲和原聲就混合在一起,使原聲更強。 ⒋ 音樂聲的特性有:音調、響度、音色。其中,音調與聲源的頻率有關,響度與聲源的振幅有關,與聲源和聽者的距離有關。 ⒌ 減少噪音的方法有:在聲源處減少_、在傳播過程中減少_、在耳朵處減少_。
3.復習流程:基礎知識講解:
1. 聲音的產生:
A. 物體振動時,會產生聲音。振動停止時,物體也不再發出聲音,但聲音仍能繼續傳播。
B.固體振動產生聲音的例子:敲門、桌子、人在地板上走動等,都會引起固體振動產生聲音。
C.由身體振動產生的聲音的例子包括海水沖擊海岸時產生的海浪聲,以及著名的錢塘江潮水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