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與長度的測量”講座
1. 關于教材
本節是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教材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的主要內容是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需要分成兩節課講解,時間與誤差兩個知識點將在第二節課講解。在這節課中網校頭條,學生第一次科學地測量、讀物體,也是中學物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為下一節課的快與慢打下基礎。這節課的內容比較簡單,是由淺入深的第一節課,也是新課程標準的核心要求之一,觀察與測量是物理探究的基本技能,也是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一節非常重要的物理課。
【知識與技能】
1、認識長度及常用長度單位,并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 能夠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長度。
【流程與方法】
1、學會通過日常經驗粗略估算長度,具有初步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能力;
2. 通過進行簡單的測量,學習如何使用簡單的長度測量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長度測量的知識,可以讓我們了解到測量在物理學中的重要性,養成細致、嚴謹、科學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正確使用量具測量長度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量具測量長度
2. 學習情況
學生剛接觸物理,對物理比較陌生,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樂于探究、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本課程學生已經具備了一些生活常識和基本技能,但對物理的陌生往往會帶來一些心理和思維障礙。因此,只有讓學生動手、動腦,才能真正體會到物理是一門實驗科學,是一門充滿樂趣的學科。因此,要讓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以更生動的方式學會如何測量長度。
3. 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
本課能綜合運用多媒體展示、實驗探究、講授、啟發等多種教學方式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在學習中探究物理概念,學會使用尺子,體驗從發現問題到解決問題再到拓展延伸的過程,啟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和人文精神,讓學生在生活中合理使用尺子測量長度,體現物理的應用價值。
4. 談談教學過程
第一步:介紹新課程
有趣的介紹。在這堂課的開始,我利用多媒體展示課本圖片,并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我們如何知道門、窗、桌子的長度,以及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帶著疑問觀看多媒體上展示的圖片,明白直觀看到的長度不一定準確,需要測量。引導學生猜測用什么工具來測量長度,在學生回答后,引入主題——“長度與長度測量”。
第二節 新課程教學
引導學生用問題去觀察自己手中鉛筆的長度,并引出長度。讓學生自主探究鉛筆的長短,引導學生明白剛才大家說的長短其實就是鉛筆的長度,從而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得到準確的長度,長度的單位有哪些。
學生能自然地回答用尺子等工具測量長度的問題。此時,我會介紹如何正確使用尺子等工具測量長度。學生將根據課本內容獨立測量長度。在此過程中,老師會引導學生觀察手中尺子的零刻度線、最小刻度值和最大刻度,規范長度測量。
引導學生回憶我們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單位,如米、厘米、公里等人教版初中物理說課,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初步的了解,進而自然地引出長度單位的學習,掌握知識與技能目標中常用的長度單位。
多媒體展示多道換算題及換算方法,引導學生了解米與公里的關系,通過小組合作、小組練習等方式學習單位換算,選出部分學生上臺表演,老師指導學生改正錯誤題目。
步驟 3:合并摘要
老師引導學生自主復習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并引導大家思考是否還有其他工具可以用來測量長度,并擴展其他常用的測量工具。
第四步:作業設計
練習:課后練習;
想想如何使用今天學到的測量工具來測量一張紙的厚度。
5.黑板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