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初中數學一個很常見也很耗時的學習方法就是在網上找一大堆公式總結或者數學模型。 許多同事花時間整理那些內容,或者干脆把它們放在文件夾里,但之后成績并沒有提高。 作為一名20多年的中學數學老師,我非常反對兒子自學!
大家好,我是尹老師。 哈爾濱中學(清北2022年58人)從業20+年,中級數學班主任,省十佳班主任。
為什么我不推薦朋友自學呢? 有3個特別關鍵的問題:
①你的理解可能不正確
② 精度無要求
③不同的系統和解決方案造成混亂
先說第一點,老師講課60%的內容是通過語氣、語調、邏輯重音、課堂節奏來傳達的。 單純的文字無法傳達足夠的信息。
以最簡單的判斷靜摩擦方向為例,可能就是7個??字:根據狀態邏輯反向推理。
不過這里雖然是三步,但是我講課有解釋和句子,應該是:按狀態,邏輯,逆向。 先看物體的狀態,得出受力分析,然后進行邏輯判斷摩擦力定義和公式,最后反推靜摩擦力。
第二點,兒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不夠好。 絕大多數朋友認為自己學得不錯,雖然還遠遠沒有達到熟練解題的水平,也遠沒有達到高分的標準。
很多朋友說,我自認為能聽懂課,做題不會,考試也就五六級而已。 那是你的把握不夠準確,雖然只有五六級。 對于這樣的兒子,雖然自學成才,但照樣按照五六極的標準自學,意義不大。
第三點,小學一道數學題不是只有一種解法,很多題有幾種解法。 光是平衡三種力量就有六種方法,對付能量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每個老師總結的方式都不完全一樣。
尤其是一些基礎比較薄弱的兒子,明天學一種方法摩擦力定義和公式,明天學另一種方法,到了考試的時候,不知道該用哪個。
在我看來,尤其是對于基礎一般的兒子來說,還是要用盡可能少的題型和方法來解決盡可能多的題型。 26道題型,44種方法,涵蓋中學數學全部內容。 重點似乎不在于數量,而在于準確的總結和熟練的運用。
明天的分享就先到這里了,跟著印大師,一起做學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