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要注重教與學、教與練、引領與主體、學知識與學做人、學知識與提高能力、綜合要求與因材施教等等,這些都引入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在課堂教學中運行。什么形式的優化,可能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與體會,我對初中物理課的聽課與評課有以下幾種方法: (一)課前要有一定的準備。俗話說,留心世事,學以致用。教師要想真正從聽課中有所收獲,必須是一個用心聽課的人。要專心,就必須做好聽課的一些準備。如果打算聽某人的課,應該事先問他講的是什么內容,找出教材預習一下,看看課文講的是什么,寫得怎么樣,有沒有什么難點、疑點;同時,試想一下自己,如果我教這樣的課文,我會怎樣預習去講,這樣聽課的時候就有了對照。如果不預習,倉促進課堂,茫然地聽講,不了解老師的教學意圖,對教材也不熟悉,那收獲也不會多大。(二)上課時要認真觀察、認真記錄。教師在聽講的同時,要邊聽邊觀察、邊思考,要注重教與學,看教師對教材的研究,看重點的處理貝語網校,看難點的突破,看教法與學法的設計,看基本教學技巧的展現。看學生的學,要看學生的課堂表現,看學生學習參與的心情,看學習習慣。總之,要看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地位的有機結合。(三)聽課后要進行思考、整理。在分析總結別人的課程時,要注意比較、研究,取長補短。
每個教師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聽課教師要善于比較,研究和準確評價各種教學方法的優缺點,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別人的有益經驗,改進自己的教學。(一)從教學目標的角度分析?首先,從教學目標的角度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度。全面,是指可以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確定;具體,是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的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度,是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教學大綱為指導,體現年級、年級、單元教材的特點,符合學生的實際年齡和認知規律,難度適中。其次,從目標達成度看,要看教學目標是否明確地體現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教學方法是否緊密圍繞目標并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上是否盡快觸及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二)從教材處理方式角度分析?評價一個教師的課的質量,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實施,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個教師的課,不僅要看教師知識傳授的準確性和科學性,還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重點。(三)從教學過程角度分析?教學目標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取決于教師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操作。
因此,在評價一堂課的時候,要對教學過程進行評價。教學過程的評價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一)看教學思路設計?教師課堂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因此,評價者在評價教學思路時,首先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符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其次要看教學思路設計是否獨到、出彩,給學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覺;第三要看教學思路的層次和脈絡是否清晰;第四要看教師教學思路在課堂上的實際運行和效果。平時我們看課的時候,看到有的教師上課不好,效率低下,很大程度上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者教學思路不符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造成的。因此,在評價一堂課的時候,一定要重視對教學思路的評價。(二)看課堂結構安排?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教學思路側重于教材的處理,體現教師課堂教學的縱向教學情境;課堂結構側重于教學方法的設計,體現教學的橫向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堂課教學過程各部分的設置,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又稱教學環節或步驟。不同的課堂結構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很重要。通常初中物理評課記錄,好的課堂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較高。第四,從教學方法和手段的角度分析。最忌諱的教學方法是單調和僵化的,不管方法有多好,如果每天都照搬照抄,也會讓人感到無趣。
教學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因此,課堂評價不僅要看教師能否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選擇教學方法初中物理評課記錄,而且要看教師能否努力使教學方法多樣化,使課堂教學與眾不同、不斷更新、富有藝術性。評價教師教學方法時,既要看常規,也要看改革創新。特別是在評價一些質量好的骨干教師的課堂時,不僅要看常規,更要看改革創新,要看課堂思維訓練的設計、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科活動的開展、新型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藝術風格的形成等。現代教學呼喚現代教育手段,“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而單一的教學手段應成為歷史。教師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運用還應看投影儀、錄像機、電腦、電視、電影、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的適時、恰當的運用。目前,在教學方法問題上還存在“四個一”現象,這在課堂聽講和評講中應予以解決。五、從教師基本教學技能分析?1、看黑板2、看教風:3、看語言4、看操作6、從教學效果的角度分析課堂效果的評價。有時,也可以采用測試法。即課后,評講者現場出題測試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然后通過統計分析來評價課堂效果。綜合分析還包括從教師的教學個性、教學理念等方面進行分析。整體評價法的具體操作,不一定一開始就必須從七個方面逐一進行分析評價,而是先對自己聽過的課進行梳理。如何梳理:第一步是從整體入手,大致看一下整堂課的教學流程是怎樣安排的,主要教學步驟有哪幾個。第二步,從整體到部分,對每個教學環節進行逐步分析,對以上七個內容分別進行梳理;第三步,從部分到整體,對每個教學環節整理出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然后,按照一定的順序,站在課堂整體的角度,逐一進行分析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