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初中物理2物體密度的教學設計,共5頁。教案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過程、轉換關系、物理意義、小信息、密度是物質的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預覽等內容,歡迎下載使用。
問:哪個物體的質量更大?
學生回答:物體越大,質量越大。
老師不斷提問,引導學生完成驗證實驗:大物體質量大嗎?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
讓學生討論和回顧天平的使用,并讓學生描述老師的實驗驗證。經過測量發??現,體積越小,質量越大。
老師繼續提問:為什么體積小的物體質量更大?
學生回答:構成物體的物質有不同類型。
老師趁勢提問:物質的質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老師及時指導,學生總結:物質的質量與物質的體積和物質的種類有關。
通過對兩個典型任務的研究,我們得出的結論是,由相同材料組成的物體具有相同的質量體積比。
由不同類型的材料組成的物體具有不同的質量與體積之比。
老師介紹:同一物質的質量與體積之比相等是物質的一個特性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這個特性用密度來表示。
第二節:新課程教學
1、定義:由某種物質組成的物體的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稱為該物質的密度。 (也可以定義為:單位體積內某種物質的質量)
2. 公式: 。
3、密度單位:國際單位:千克/米3 kg/m3
常用單位:g/cm3 g/cm3
4、換算關系:1g/cm3=/m3=103kg/m3
1公斤/立方米=10-3克/立方厘米
5、物理意義:
1、水密度:1.0×103 kg/m3
物理意義為:1m3水的質量為1.0×103 kg
2.想一想:
你能解釋一下它們的物理意義嗎?
鐵7.9×103kg/m3
鋁2.7克/立方厘米
6、小知識:因為密度的知識非常有用,科學家們測量了各種物質的密度,供大家使用。 (具體參見課本上部分物質的密度)
7.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1、一般情況下,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密度。
2、密度相同的物質不一定是同一種物質,如煤油和酒精、冰和蠟等。
3、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狀態下密度不同。就像冰和水一樣。當物體的狀態改變時網校頭條,質量不會改變,因為體積改變,所以密度改變。例如,一塊冰融化成水后,密度從0.9×103kg/m3變為1×103kg/m3,但質量沒有變化,因此體積變小。
4、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關于質量和密度概念的區別:質量是物體的特性,密度是物質的特性。例如,如果使用半瓶汽油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剩下的一半的質量只有原來的一半,但密度保持不變。
(2)密度與材料的種類有關,與材料的質量和體積無關。
(3)密度與溫度有關。一般來說,物體會因熱而膨脹,因冷而收縮。質量不會改變,但體積會改變,導致密度改變。
(4)密度的大小與狀態有關。當物體的狀態發生變化時,質量保持不變,但體積發生變化,導致密度發生變化。
8.預習密度公式的應用:(第二課)
1、計算物質密度:ρ=m/V
計算密度并識別物質。
2、計算物體的體積:V=m/ρ
可以計算一些體積難以測量的物體(如沙子、其他不規則形狀的物體)
3.計算物體的質量:m=ρV
有些物體質量太大而無法直接測量
9.總結及板書設計:
6.2.密度
1、密度的定義:
2、密度計算公式:
3、密度單位:
4、換算關系:
5、物理意義:
6、信息量小;常見物體的密度(詳見正文)
7. 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
8.預覽密度公式的應用:
10.家庭作業:
1.預覽密度公式的應用;
2. 完成“一課一練”第6.2節中的1-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