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慶
區域:廣東省-上海-莊河
中學:葫蘆島市第十五小學
共1節課
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得知,動滑輪在提升重物時,手拉繩所做的功與動滑輪對重物所做的功相同
所做的工作是不平等的;
2. 了解W Total、W 、W Extra的含義,并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
3、知道什么叫機械效率及其估算方法,借助以上實驗摸索出的數據估算出機械效率,知道機械效率點大于1;
4、通過實驗探索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找出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2 學業情況分析
經過高一上學期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控制變量、比較、總結等實驗方法。在1.2節的學習中,杠桿和滑輪架的知識已經掌握被學習了。 本課主要是學習定義和
認識、有用功、附加功、總功、機械效率等知識。 為下一課做準備機械效率與什么有關,了解積木、坡道等的機械效率。
3 重點難點
重點:有用功、附加功、總功、機械效率等的定義和理解難點:機械效率的理解和應用
4 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期教學活動 1 【教學】新課教學
教學過程:
出口
現在書桌上有一堆石頭,你拿什么來養那堆石頭?
方式? 桌上的任何樂器都可以使用。 請朋友思考討論,記錄討論結果,看看哪組朋友想得最多?
令人興奮的樂趣讓中學生保持參與
新課
教學
1. 有效工作、額外工作、總工作
通過多媒體演示三種方法并組織中學生討論:
1. 石材在強化過程中??,各有哪些作用?
2.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完成哪些工作?
3. 哪些工作是你不愿意做卻又不得不以多種不同方式去做的?
師生共同了解三項技能
通過中學生的討論、思考、比較和分析,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
兩者關系的信息。
2、機械效率
(1) 機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昨天列舉的三種運沙方式,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好呢?
哪種方式最糟糕機械效率與什么有關,為什么?
通過討論和分析,中學生了解到有用的工作越多越好,額外的工作越少越好,因此班主任引入了機械效率的概念
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
估算公式:η=
(2)機械效率的一些特點
組織中學生討論:
1、機械效率有單位嗎?
2、為什么沒有小于1的機械效率?
3、用小數和百分比表示機械效率。 你覺得哪種表達方式更好?
(3) 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中學生組對自學教材P87的內容進行討論、分析、舉一反三:
1)改進機器結構,使其更合理、更輕便
2)經常保養,定期潤滑,減少摩擦
(4)范例部分
通過多媒體演示實例:
起重機將重達 3600N 的貨物吊起 4m。 如果額外功為 9600J,起重機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總功是多少?機械效應
費率是多少? 起重機在哪里花費額外的工作?
1)組織中學生分析、討論、計算
2)展示中學生解題過程
3)總結與評價
3.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以上的學習,朋友們知道了在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中,摩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斜面的機械效率。 對于斜面,如果斜面的光滑度相同,其機械效率與什么有關?
1、問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其傾角有什么關系?
中學生根據班主任提出的研究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測
2、猜想和假設:斜率越陡,機械效率越高(或越低)
班主任指導中學生根據剛剛學過的機械效率公式,對實驗原理、待測化學量、所用設備、實驗方案及注意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3. 研究計劃和實驗設計包括:
(1)實驗原理η==
(2)需要測量鐵塊的重力G、斜面高度h、拉力F、斜面寬度L
(3) 實驗所需設備:彈簧測力計、秤
(4) 實驗方案:改變坡度的傾斜度,檢測坡度較緩、較陡、最陡時的機械效率
(5)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沿斜坡做勻速直線運動
4.數據采集記錄表
坡度
鐵塊上的重力 G/N
坡高h/m
斜坡拉力 F/N
坡口寬度 L/m
有用的工作 W 有用的/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慢點
陡峭的
最陡的
五、分析與論證
推論:坡度越陡,越硬,機械效率越高
坡度越慢越省力,機械效率越低
六、評價與溝通
小組討論:如何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中學生的分析和討論,我們了解到總功中有用功的多少表示一臺機器的性能,所以我們引入了機械效率的概念和估算公式
通過組內中學生討論進一步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機械效率是機械性能的重要標志之一,提高機械效率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通過中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舉一反三,培養了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
目的是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中學生加深對有用功和總功概念的理解。
旨在讓中學生通過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來學習檢測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
讓中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通過實驗探究驗證他們的猜測,培養中學生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良好品質。
課堂
概括
讓小組成員總結一下我們都知道的寫這節課,一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隨時補充。
培養中學生總結總結
知識能力
手術
小組成員課后討論分析:如何衡量小車架的機械效率,如何提高小車架的機械效率?
加強小組成員課后合作和探索的機會
第三節 機械效率
課程設計 課堂記錄
第三節 機械效率
一、第一學期教學活動一【教學】新課教學
教學過程:
出口
現在書桌上有一堆石頭,你拿什么來養那堆石頭?
方式? 桌上的任何樂器都可以使用。 請朋友思考討論,記錄討論結果,看看哪組朋友想得最多?
令人興奮的樂趣讓中學生保持參與
新課
教學
1. 有效工作、額外工作、總工作
通過多媒體演示三種方法并組織中學生討論:
1. 石材在強化過程中??,各有哪些作用?
2.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必須完成哪些工作?
3. 哪些工作是你不愿意做卻又不得不以多種不同方式去做的?
師生共同了解三項技能
通過中學生的討論、思考、比較和分析,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和
兩者關系的信息。
2、機械效率
(1) 機械效率的概念和公式
昨天列舉的三種運沙方式,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好呢?
哪種方式最糟糕,為什么?
通過討論和分析,中學生了解到有用的工作越多越好,額外的工作越少越好,因此班主任引入了機械效率的概念
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
估算公式:η=
(2)機械效率的一些特點
組織中學生討論:
1、機械效率有單位嗎?
2、為什么沒有小于1的機械效率?
3、用小數和百分比表示機械效率。 你覺得哪種表達方式更好?
(3) 提高機械效率的途徑
中學生組對自學教材P87的內容進行討論、分析、舉一反三:
1)改進機器結構,使其更合理、更輕便
2)經常保養,定期潤滑,減少摩擦
(4)范例部分
通過多媒體演示實例:
起重機將重達 3600N 的貨物吊起 4m。 如果額外功為 9600J,起重機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總功是多少?機械效應
費率是多少? 起重機在哪里花費額外的工作?
1)組織中學生分析、討論、計算
2)展示中學生解題過程
3)總結與評價
3.探索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以上的學習,朋友們知道了在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中,摩擦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種常見的簡單機械——斜面的機械效率。 對于斜面,如果斜面的光滑度相同,其機械效率與什么有關?
1、問一個問題: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其傾角有什么關系?
中學生根據班主任提出的研究問題提出自己的猜測
2、猜想和假設:斜率越陡,機械效率越高(或越低)
班主任指導中學生根據剛剛學過的機械效率公式,對實驗原理、待測化學量、所用設備、實驗方案及注意問題進行討論分析.
3. 研究計劃和實驗設計包括:
(1)實驗原理η==
(2)需要測量鐵塊的重力G、斜面高度h、拉力F、斜面寬度L
(3) 實驗所需設備:彈簧測力計、秤
(4) 實驗方案:改變坡度的傾斜度,檢測坡度較緩、較陡、最陡時的機械效率
(5)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沿斜坡做勻速直線運動
4.數據采集記錄表
坡度
鐵塊上的重力 G/N
坡高h/m
斜坡拉力 F/N
坡口寬度 L/m
有用的工作 W 有用的/J
總功W總/J
機械效率
慢點
陡峭的
最陡的
五、分析與論證
推論:坡度越陡,越硬,機械效率越高
坡度越慢越省力,機械效率越低
六、評價與溝通
小組討論:如何提高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中學生的分析和討論,我們了解到總功中有用功的多少表示一臺機器的性能,所以我們引入了機械效率的概念和估算公式
通過組內中學生討論進一步了解機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機械效率是機械性能的重要標志之一,提高機械效率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
通過中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學習,舉一反三,培養了中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能力。
目的是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中學生加深對有用功和總功概念的理解。
旨在讓中學生通過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來學習檢測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
讓中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通過實驗探究驗證他們的猜測,培養中學生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良好品質。
課堂
概括
讓小組成員總結一下我們都知道的寫這節課,一個小組派代表發言,其他小組隨時補充。
培養中學生總結總結
知識能力
手術
小組成員課后討論分析:如何衡量小車架的機械效率,如何提高小車架的機械效率?
加強小組成員課后合作和探索的機會
標簽:3 節課、機械、效率、教學設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