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窮理,物聯我心;駕光馭電,凝望星空。我們是北京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我們想帶你去看霍金的那片星空?!?span style="display:none">w7o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廣州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
學
院
介
紹
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是中學教學、科研實力最為雄厚的大學之一?,F有化學系、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和學院化學教學部。
大學在基礎理論及應用領域的研究均取得突出成績?,F有市級優勢重點學科1個、省級特色重點學科1個、廣州市重點扶植學科2個、省級科研平臺1個、省普通院校重點實驗室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市重點實驗室1個。天體化學團隊被評為廣西省“千百十工程”先進團隊。目前有三個實驗研究平臺:超快(皮秒)光學實驗平臺、固體化學與材料實驗平臺、光纖通訊及傳感器實驗平臺。
大學依托大學的上海學院電子設計創新實踐基地和化學基地,積極組織中學生出席了廣州省學院生化學實驗設計競賽、全國和湖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制做競賽等中學生課外科技活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大學現有教員工102人,其大專任班主任74人,含正高18人,副高24人,高級32人。專任班主任中獲得博士學位比列80%。大學有中科院雙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省國慶勞動獎狀獲得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級人選5人,珠江學者1人,云嶺學者1人,香江學者1人,洪堡學者1人。近兩年,引進優秀青年博士28人,其中來自上海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學院、南京學院等國外著名學府15人,來自耶魯學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瑞典崇信學院、香港學院等海外知名學府13人。
近些年來承當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40余項(其中國家級重點重大項目8項),省局級科研項目20余項,市局級科研項目40余項,縱向科研項目10余項,入選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省科技獎二等獎等市局級以上獎勵13項,獲發明專利20余項,班主任在國外外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50余篇,2011年以來300余篇被SCI收錄。
近些年來,中學生積極出席各種中學生課外科技大賽,獲“挑戰杯”、“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等國家級銀獎8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18項;市級銀獎1項,銀獎26項,二等獎36項,三等獎55項。
專
業
介
紹
現有化學系、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系、物聯網工程系和學院數學教學部。有天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天文學和信息與通訊工程(共有)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匯聚態化學、理論化學、物理電子學、課程與教學論(化學)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物聯網技術、運動控制技術、學科教學(化學)3個專業碩士招生方向。有《物理學》、《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物聯網工程》3個專科專業。
一、物理學專業
1.學制學位:學制4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2.培養目標:把握數學學的基本知識與原理及實驗技能,具有良好的物理基礎,遭到科學思維和數學學研究方式的初步訓練,熟悉現代教育技術,把握學校數學的教學方式,能在中等中學從事數學課程教學及數學教學研究的人才,具備在數學學,天文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學科領域進一步深造能力。
3.主干專業課程:高等物理、力學、電磁學、熱學、普通化學實驗、理論熱學、電動熱學、熱力學與統計化學、量子熱學、近代化學實驗、中學數學教學設計等。
4.專業特色:數學學專業是北京市特色專業。依托兩個市級重點學科(天文學、凝聚態化學),本專業具有強悍的師資力量,對大專教育堅持以培養中學生數學專業能力培養為根本,所有專業基礎課都由院長主講,新生入學即接受院士指導,可選擇多個方向加入科研團隊,盡早成才。
5.職業發展方向:小學數學班主任、各級各種教育機構班主任、科學研究和科學普及工作者等。
6.化學學是一門帶有方式論性質的學科。人類在探求物質世界基本運動規律時所產生的觀察、描述、數學敘述、理論建立和應用研究對人類社會的科學技術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這一系列對化學規律探求過程中所產生的科學哲學,包括尊重客觀事實、理想化模型、數學剖析方式、近似理論等能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思維方法,為其他理工類學科甚至社會學科的發展提供方式。
二、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
1.學制學位:學制4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培養目標:培養具備較扎實的數理科學、計算機以及光電領域專業知識基礎,才能綜合運用光電元件與系統設計、光電測量、智能光電信息處理等技術手段解決相關復雜工程問題,具備較寬的科技視野、良好的合作與溝通能力以及實踐創新與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能適應光電領域發展及社會發展需求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
3.主干專業課程:應用光學,化學光學,激光原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信息處理技術,光電測量技術,光纖傳感器技術,工程物理,程序設計與算法剖析,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等。
4.專業特色:(1)智能光電感知,借以適應國家重點推進的科技新寵——智能技術的發展,為智能制造領域提供精準的感知與辨識能力;(2)光電材料與元件,適應珠三角光電產業對高性能光電元件的需求,為信息、能源、生物等領域的前沿發展培養人才。
5.職業發展方向:在光電測量與傳感器、光電成像與辨識、光電材料及光電元件、光學設計、激光應用、光通訊、光電系統集成等及其相關領域從事設計、開發、管理、銷售等工作。
6.專業的社會發展前景:光電信息是現代信息科學技術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本世紀最前沿的技術領域之一。光電專業人才需求量大,尤其華東地區對光電測量、光電成像、光電材料、光通訊、顯示技術等光電相關領域工程技術人員的需求極大。本專業往屆結業生有在大族激光、奧蘭若科技等國外外著名光電類企業工作,也有在臺灣學院、復旦學院等名校深造。本專業在2018年順利通過IEET國際工程教育認證(我校首個IEET認證專業),標志著本專業人才培養符合EAC國際認證規范,結業生學歷亦受國際認可。結業生可同時報考他國工程師執照與執業資格,就業市場將進一步向全球拓展。
三、物聯網工程專業
1.學制學位:學制4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2.培養目標:把握物理及其他相關自然科學基礎知識以及與物聯網相關的計算機、通信、電子、信號處理、自動控制的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和良好的綜合素養,能勝任物聯網相關技術的研究以及物聯網應用系統規劃、分析、設計、開發、部署、運行維護等工作的高層次人才。
3.主干專業課程:物聯網技術、無線傳感網路、計算機網路技術及應用、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EDA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衛星導航定位技術、移動估算與5G聯通通訊、程序設計與算法剖析、數據庫與數據挖掘、云估算、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控制原理與技術、微電子技術、通信原理、數字訊號處理等。
4.專業特色:專業囊括物聯網感知層(包括傳感、射頻辨識、核心控制等)、網絡層(包括傳感網路、通信系統、計算機網路等)和應用層(面向產業和行業應用)的相關理論和工程實踐知識。以聯通互聯網為基礎平臺,研究和學習怎么對物聯網大數據進行實時采集、路由、捕捉、處理、分析、挖掘和云估算,實現智能物聯網的建立和通過網路遠程感知或控制對象。以“聚焦物聯、立足基礎、產學結合、持續創新”為培養方針,產生三個主要發展方向彰顯了物聯網技術發展前沿: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層)、移動互聯網技術(網路層)、智慧城市技術(感知層及物聯網系統)。通過優勢師資力量和課程資源,產生了科研和教學互相融合以服務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的特色,在省內專業排行居于前列。
5.職業發展方向:物聯網產業和相關行業、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從事科研、開發、架構設計、創新創業、培訓或教學、技術管理、技術推廣和產品營銷等工作。
6.專業的社會發展前景:物聯網是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型高檔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省占有突出地位,也是物聯網核心產業群集聚區,地區經濟和產業發展對具備物聯網技術的高素養人才有急切的需求。地處國家中心城市上海市,背靠粵港澳大灣區,上海學院物聯網工程專業的發展為結業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寬廣的發展平臺。
名
師
介
紹
大學現有教員工102人,其大專任班主任74人,含正高18人,副高24人,高級32人。專任班主任中獲得博士學位比列80%。大學有中科院雙聘教授2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全省國慶勞動獎狀獲得者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2人,省“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千百十工程”省級人選5人,珠江學者1人,云嶺學者1人,香江學者1人,洪堡學者1人。
陳建生
天體化學學家,中國科大學教授,中國科大學數理學部副部長,北京學院特聘院士。
中國科大學—北京學院聯合上海天體化學中心校長,上海學院天文系院長。領導BATC(上?!_灣—)CCD多色巡天計劃。曾主持“九五”中科院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和“973”項目—星系產生與演進。
周又元
天體化學學家,中國科大學教授,上海學院特聘院士。
曾任中國天文學會星體和宇宙專業委員會書記。現為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天文學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書記。發表論文100余篇。1980年和1990年兩次獲得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1992年獲得中科院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學家獎。
樊軍輝
院士、博士、博士生導師。
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院士、廣州市羊城學者首席科學家等。廣州省天文學會理事長、省化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化學學會副校長、中國天文學會常務理事;廣州省文聯委員;近些年來,承當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973計劃”、國家“攀登計劃”、和國家“863計劃”等項目。發表SCI論文150多篇。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中國科大學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廣東省丁穎科技獎、廣州市青年科技創新獎個人非常獎等。
張靖儀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院長。常年從事引力與相對論天體化學的研究工作。
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知名雜志發表了學術論文70多篇,被SCI文獻引用1700多次。有ESI(高被引)論文1篇,有2篇論文被諾貝爾獎得主F.引用。2014、2015、2016連續兩年步入國際知名出版集團(愛思維爾)發布的“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重慶市科學技術獎銀獎,非常是曾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際獎“Award2008”,以及中國數學學會2012年度“最有影響論文獎”一等獎。
陳淵
陳淵: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副校長。
主要研究方向為磁性材料的臨界相變性質研究。承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三項、廣東省基金二項。發表論文有40多篇,其中第一作者發表論文20篇,均被國際四大檢索之一的SCI收錄,并有多篇論文發表在影響因子較高的B等國際知名期刊上,并被國外外同行多次引用。獲“廣州市優秀班主任”“廣州學院優秀班主任”稱號。
王洪光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副校長、廣東天文學會副理事長。
研究方向為脈沖星數學和天文信息化教育。主持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與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文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四川省“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發表學術論文50多篇,曾獲教育部自然科學成果二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和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勵銀獎等。
郭康賢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重點扶植學科“凝聚態化學”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物理電子學”學科帶頭人,安徽省化學學會常務理事,固體化學與材料研究所主任。近些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研究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以及北京市教育局重點研究項目共10多項;科研成果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3項、廣州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在國外外核心期刊上發表60多篇學術論文,其中40多篇被SCI或EI所收錄。
羅高涌
院士、博士、博士生導師、電子信息系所長。
主要從事訊號處理與數字通訊領域的研究,是載波通訊、衛星通信、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電力線通訊、無線聯通定位跟蹤、物聯網技術等研究領域的專家。主持過多項由德國政府及相關企業捐助的科研項目及通訊產品研制,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及大會發表了70多篇研究論文及10多項專利技術,出版中文譯著1部《in》。兼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公安部項目評審專家、廣東省教育廳項目評審專家等。
謝洪鯨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物理系所長。
研究方向為低維匯聚態化學,對低維半導體結構體系的聲子模和極化子效應有比較深入的研究,目前已發表論文四十余篇,其中SCI收錄41篇,單篇論文的最高他引次數達106次,目前h-index為14。曾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及福建省院??萍歼M步銀獎(均為第三完成人)及北京市科技進步獎(第一完成人)。
劉翠紅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低維匯聚態化學,對半導體微結構的光電性質,尤其是拉曼散射有比較深入的研究,近些年發表論文50篇,并被邀為ofand、A以及理論數學通信等國外外權威學術期刊的審稿人。主持完成省自然科學基金和上海市院??萍加媱濏椖扛?項。主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國家級規劃教材2部。
張江水
院士,博士,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天文觀測研究,涉及星際介質、恒星產生、活動星體核等領域。近些年主持/參與國家基金委、科技部等各級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當前在研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1項。在國際權威天文專業刊物發表論文40余篇。有關水超脈澤幅射及其宿主AGN環境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同行們的積極關注,已被天文專業刊物引用近百次。為四川省教育廳“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
方曉惠
研究員、博士、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光纖通訊技術和光纖傳感器技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3項、廳級項目2項、市級項目1項、香港博士后基金1項。發表論文50多篇,其中SCI檢索論文20多篇,國際大會約請報告3篇。日本專利一項。
陳曦
院士、博士,博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射電天文分子譜線觀測研究。獲得了大量國際小型射電觀測設備時間(逾4000小時),在國際權威天文學刊物上已發表SCI論文40余篇(第一及通信作者SCI論文20余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參加重點項目1項;主持中國科大學人才專項基金1項;參與10多項國家重大基礎研究課題。連任2013年度中國科大學青年創新推動會會員;獲得2007年中國科大學劉永齡獎學金-非常獎。
王鋒
院士、博士,博士生導師。
云嶺學者,中國科大學江西天文臺天文技術方式博士生導師,先進估算軟件技術與應用廣東省創新團隊首席院長,湖北省技術創新人才、云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SKA項目科學數據處理(SDP)中兼任管理專家組成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其中重點項目1項),甘肅省基金重點項目2項,其它各種省廳級與企業委托項目近120項。共發表各種論文200余篇,SCI/EI論文50余篇。獲省廳級科技進步獎銀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4項。
鄧輝
院士,碩士生導師。
青海省中青年學術和技術帶頭人。主要從事天文數據處理、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以第一或通信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SCI/EI檢索16篇),獲得省廳級科技進步銀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
獲
獎
情
況
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粕浞职l揮學科優勢,將理論學習應用于實踐。2015-2017年,共計44人次獲市級以上得獎,其中國家級獎項17項,市級得獎27項,專利立項7項。
(優秀中學生個人得獎情況)
(優秀中學生個人得獎情況)
(大學團隊、學生得獎情況)
優
秀
校
友
構建高校以來中山大學物理系就業前景,我校涌現了多位杰出校友。
甘達
2005年結業于北京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歷任上海市朗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總監。
2014年創建上海朗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任總總監兼系統構架師。公司產品科技濃度很高,與例如華為、聯想、微軟等各國際大企業合作與博弈,產品主要輸往北美、歐洲、亞洲等地區。
林述穎
2011年結業于北京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創建了南京極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歷任CEO。
在校期間曾入選國家獎學金,連任上海學院十佳中學生。結業后三年即開始創業,從事智能家裝行業方面的研究。公司與許多大企業都有合作,公司的產品科技濃度、性價比、品質都很高,名揚國際。
張志遠
2013年結業于北京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已改名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歷任職于北京市元奧儀器有限公司,兼任銷售部區域總監及產品總監。
結業后從事高速成像與空間運動圖象剖析行業,服務領域享譽國防單位、全國各大科研高校、汽車工業及各種高新企業。案例有風洞高速成像與剖析系統、焊接過程近紅外高速成像系統、水下彈道跟蹤系統、汽車碰撞高速成像系統、航天電子材料非接觸式快速應變檢測系統等等。
陳博倫
2014年結業于北京學院化學與電子工程大學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已改名為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現就職于上海杏林睿光科技有限公司,兼任研制部副總監。
公司旨在于激光器和激光器應用系統開發,部份領域產品處于國際一流水平,陳博倫在公司負責光電系統的開發,作為項目負責人,曾多次出席國外外的小型光電展會,與國際一流公司進行技術交流與學習。
國
際
交
流
為提升中學生培養質量,開拓中學生國際視野,我校創立了一系列國外外交流項目。
國外外交流項目
1.項目名稱:中外雙學位項目
項目概況:為提升中學生培養質量,開拓中學生國際視野,我校于2008年即將加入教育部《“1+2+1”中美人才培養計劃》,創辦了中俄雙學士學位項目。自2011年起,美國芝加哥學院、澳大利亞科延學院陸續與我校構建合作關系,分別開設“2+2”中英、中澳雙學士學位項目。雙學士學位項目要求中學生在我校和美國院校各學習三年,雙方院?;フJ學分,結業后可同時獲得南京學院與美國相應學院的學士學位。
項目優勢:
(1)獲中外雙學士學位,全面拓展國際視野;
(2)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接受國際精品教育;
(3)科學教育計劃安排,節約時間、學費,就業先人一步;
(4)著名院校留學背景,海外深造先人一步。
學習時長:4年
2.項目名稱:海外碩士項目
項目概況:為全面培養國際化復合型人才,中學與美國部份院校聯合舉辦了“1+1”碩士項目。出席該項目的朋友在我校就讀期間,需出席為期一年的國內院校碩士專業銜接課程,英文水平達到相應要求后,赴美國院校進行為期一年的碩士專業課程學習,考評合格者可獲美國院校所頒授的碩士學位證書。該碩士學位證書可獲國家認可。
項目優勢:
(1)省時:相對于在國外修讀研究生,大四在讀生可在大四階段修讀該碩士銜接(或預科)課程,節約一至三年的時間;
(2)省錢:相對于個人獨立申請出國攻讀碩士的情況,增加入學要求,減短留學時間,節約留學費用;
(3)可靠:與我校合作的出國留學碩士項目的美國高校全部為中國教育部即將認可的美國正規高校,其所授碩士學位可獲國家認可;
(4)急劇減少出國留學被拒簽的風險:本項目采取統一代辦護照的形式,急劇減少了出國留學拒簽率,護照通過率較高。
學習時長:2年
3.項目名稱:美國院校交換、交流學習項目
項目概況:為了進一步擴寬我校中學生赴海外學習的渠道,拓展中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我校與諸多世界著名院校合作,為我校中學生提供一個以訪學中學生身分在世界著名院校,如加洲學院伯克利校區等學習一到兩個學期的機會,中學生在美國所修的學分獲北京學院認可。
項目優勢:
(1)體驗世界著名院校優質教育,體會頂尖名校卓越的學術氣氛;
(2)專業選擇廣泛,學制修身,不同程度的中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進程,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要學的課程;
(3)寬廣國際視野,結識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同學;
(4)為我校中學生入讀世界著名院校搭建橋梁。
學習時長:3—9個月
面向群體:北京學院??埔?、二、三年級及研一中學生。
項目要求:具有一定的英文基礎,并才能通過項目要求的面試和筆試。
報考時間:每學期開學第一個月。
4.項目名稱:暑假游學、語言培訓項目
項目概況:為了給我校中學生提升口語及聽力、體驗美國文化與生活經驗提供機會,我校自2008年起,每年暑假就會組織朋友到美國、美國等國院校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暑假游學、語言培訓活動。
項目優勢:
(1)提早體會世界名校的風采,享受名師的補習;
(2)全英語環境教學中山大學物理系就業前景,英文水平尤其是據說能力將得到空前提升;
(3)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學生愉快輕松學習德語及各項文化活動;
(4)家庭寄宿等多種住宿形式,能使中學生親身體驗美國村落生活;
(5)平添海外游學背景,為申請海外留學平添砝碼。
學習時長:2—5周
面向群體:北京學院??埔?、二、三年級及研一中學生
項目要求:有一定日語基礎,希望體會美國名校文化氣氛、拓展視野、提高法語水平者均可報考。
報考時間:每年1—3月份。
就
業
深
造
1.著名就業單位
政府機關:上海市大嶺山征兵辦;清遠市農業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九零一鞋廠沙田軍需維修廠;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惠來縣公安局;安鄉縣教育局;陸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龍華區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
事業單位:湖南省海洋與漁業環境檢測預報中心,廣州節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第三分公司,鄭州市自來水公司,佛山市農村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節電信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北京供電局有限公司,北京北方人才資源租賃中心
小型企業:廣州游民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新東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電視臺,百勝餐飲設備有限公司,廣州北方通訊建設有限公司,交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建設交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交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農業交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聯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中國財險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溫氏乳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交行股份有限公司
2.結業生深造高校(可多個高校,不限碩士、博士)
(1)臺灣學院;
(2)佛山學院;
(3)中國人民學院;
(4)華北理工學院;
(5)中國科大學國家天文臺;
(6)中國科大學北京天文臺;
(7)中國科大學北京化學與物理研究所;
(8)上海學院;
(9)上海學院;
(10)臺灣城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