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班科學活動“摩擦力”公開課教案的思考》這是一篇優秀的幼兒園教案設計文章,希望對大家的學習工作有所幫助!
一、活動目標:
1、理解物體相互摩擦形成摩擦力。
2. 能與同行合作進行實驗,觀察并記錄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的變化。
3.體驗探索摩擦的樂趣。
4、讓孩子對探索自然現象產生興趣。
5、通過實驗培養相互禮貌和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二、活動重點難點:
要點:理解物體相互摩擦形成摩擦力。
難點:能夠與小伙伴合作實驗、觀察、記錄不同材料對摩擦力的變化
三、活動計劃:
物料計劃:
1.兩個不同表面的“坡度滑梯”。
2. 有 16 個鐵塊,上面粘著兔子。
3. 共有16個普通鐵塊、光滑便利貼鐵塊、砂紙鐵塊、橡皮筋鐵塊。
4.滑坡和草坡玩具各4套,滑坡玩具各4套。
5.記錄表、活動講義。
體驗計劃:
1、活動前,班主任可以讓孩子體驗一下摩擦力的現象,比如:試著在草地上推小木架,有什么方法可以讓小木架更容易推? (可以裝進小雨傘車) 最初體驗摩擦力形成時是什么樣子的,你有什么體會,初步了解身邊有相同現象的事物。
2、孩子用各種符號來記錄表達意見的經歷,他們會用符號和數字來記錄。
3、家長和孩子在家看新聞,關注和了解中國科技。
四、活動流程:
1.出示“母雞玫瑰散步”的圖片,班主任講故事,引出科學實驗。
(1) 出示公雞玫瑰和兔子路過稻草堆和池塘的故事圖片,由班主任講故事。
問題:羅斯是一只非常聰明的公雞。 她總能巧妙地保護自己。 明天,公雞羅斯又要下來散步了。 讓我們來看看發生了什么?
(2) 展示公雞玫瑰和兔子跨過籬笆的故事圖片。
問題:兔子在土坡上跳上了卡車。 猜猜,兔子會怎樣? 2、實驗:小白兔在斜坡上滑行,探索滑行的不同摩擦力,滑行程度不同。 (1)班主任出示教具,兩個相同高度的斜坡,一個是光滑的,一個是人造草坪,引導幼兒猜想和實驗。
問題:如果你是一只兔子,你會選擇從那個斜坡上快速滑出去捉公雞羅斯嗎? 為什么? 那就讓兔子試試吧!
(2)班主任提出實驗要求,幼兒進行實驗驗證。
問:兔子在那斜坡上滑得快? 結果和你剛才猜的一樣嗎? 你知道為什么嗎?
要求:兔子要同時從藍線的起點出發,比較哪個坡滑得快,哪個坡滑得慢。
(3)班主任對孩子的體驗進行梳理和提升。
總結:兔子在滑下斜坡的時候,也會形成一個制約它下降的力。 這些力被稱為“摩擦力”。 因為草坡表面粗糙,摩擦力大,兔子的下降當兔子滑下光滑的斜坡時,形成的摩擦力小,所以兔子下降得很快。
3、小組實驗:小兔子有辦法找出不同材料形成的摩擦力是不一樣的,記錄表格。
(1)幼兒自由討論減少摩擦的方法。
問題:這次公雞玫瑰又把兔子帶到了斜坡上。 兔子想,我一定要抓住公雞玫瑰! 我想找到一種方法,讓我慢慢地、平穩地、安全地滑下去接住它。 兔子呢? 大家有什么好的方法嗎?
(2) 出示光滑的斜坡玩具,讓幼兒分組用不同材質的小兔進行實驗,并以他們喜歡的形式記錄下來。
問題:哪種材料下落更慢? 哪種材料掉得更快? 誰將與低年級學生分享您的實驗結果? (請2-3位小朋友上來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總結:原來的皮筋和砂紙表面比較粗糙,在下降的時候減少了與光滑坡度的摩擦力,下降的速度會變慢。 但是,光滑的便利貼和小鐵塊等材料具有光滑的表面,可以減少下降時的摩擦。 如果減少與平滑坡度的摩擦力,下降的速度會更快。
(3) 在兒童小組游戲中,找出摩擦力最大的材料和摩擦力最小的材料,并按數字順序代表它們在表格中。
問題:要求學生分成兩組合作,同時在4個光滑的斜坡上比賽。 比較兔子下降最慢的材料是什么? 哪只兔子下降最快?
(4)幼兒分享游戲成果摩擦力的符號是啥,班主任總結改進。
4、結合故事情節,嘗試用摩擦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講述故事的結果,增加孩子繼續探索的興趣。
問題:兔子漸漸地溜了出去,公雞薔薇已經回去了! 公雞玫瑰又一次躲過了兔子,開心極了,原來摩擦這么靈驗! 這么小的同學,我們在哪里? 摩擦呢?
(2)看圖,嘗試通過減少或減少摩擦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問:雪天或雨天濕滑路面行走如何保證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孩子在衛生間的地板上怎么走才不會受傷? 如何滑出滑梯才安全?
(3) 觀看視頻了解摩擦力的更廣泛應用。
總結:摩擦的本領真的很棒!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用減少摩擦的方法創造了鐵路、子彈頭列車、磁懸浮列車等,我國自行設計的空中卡車也是采用減少摩擦的方法使空中卡車飛起來快速穩定,安全送我們到目的地。 我們中國的科學家真的很棒! 希望小學生們長大后也能像他們一樣,利用身邊的科學現象,為我們做大事。 為我們的祖國做貢獻,讓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小班科普活動《摩擦力》課后反思
《摩擦力》選自小班《山東省幼兒園主題活動教程——教師用書》
(湖南大學出版社,2014年8月,第2版) 第六主題“精彩的世界”中的一段科學活動,在了解身邊常見的科學現象的基礎上,加深了孩子們的探索興趣。
這部分的活動讓孩子通過“猜、試、玩、比”來發現摩擦的科學現象。 回想一下生活中使用的摩擦現象。
活動亮點一:故事貫穿始終,讓活動更加有趣。
《指導意見》指出:“要注重領域與目標的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促進兒童身心全面協調發展。” 因此,在這次科普活動中,我用繪本故事《母雞玫瑰去》中的故事情節沿用“狐貍滑出土坡”的思路,讓同學們猜測:兔子滑出土坡的速度有多快?滑出草土坡的速度快,還是滑出草土坡的速度快?孩子動手實驗的興趣。
活動亮點二:自我探索,發現摩擦的原因。
《指南》在科學領域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摩擦力的符號是啥,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初步探究能力。” 在反復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當“小兔子”滑出土坡時,會形成一種制約下降的力,這些力就叫做摩擦力。
活動亮點三:游戲實驗,了解摩擦力大小與物體表面粗糙度的關系。
《指南》在科學方面指出:“引導幼兒學會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不同年級的材料,下降的速度,在孩子們激烈的角逐中,孩子們得到了答案。 通過實驗,他們發現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活動亮點四:多媒體感官,回憶以前的經歷,感知摩擦,非常有益。
在活動的最后,讓孩子們回憶一下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摩擦現象,再次增加他們對摩擦的興趣。 通過播放視頻,豐富他們對摩擦力的理解,了解中國科學家利用摩擦力幫助我們制造的火車、高鐵、磁懸浮列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體驗中國科技發展的偉大,結成愛心為了祖國,感受摩擦力。
本次活動還存在不足: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實驗,充分驗證他們的猜想; 終于明白,生活中的摩擦并沒有什么意思,在利用視頻的基礎上,增加了一個游戲場景讓孩子完成活動后,我還有繼續探索摩擦的興趣。
幼兒園中班科普活動“摩擦力”公開課學習案例反思本文共8737字。
相關文章
《幼兒園大班學習案例與思考》: 1、小班安全活動學習案例:學習自我保護學習案例(附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火災電話、報案電話、家長電話. 2.知道如何保護自己。 3、鞏固對0-9數字的理解。 4、加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5.探索
《少兒體育活動學習案例107》: 1.大班戶外運動游戲活動呼啦圈聯賽學習案例 反思目標: 1.教會孩子練習靈活協調的跳躍動作,培養孩子的跳躍能力。 2、激發孩子參與呼啦圈的快樂情緒,培養孩子的合作游戲能力和開朗活潑的性格。 3. 在活動中,孩子們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