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數(shù)學全書13.3摩擦教案新民教版》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 《九年級數(shù)學全書13.3摩擦教案新民教版(8頁珍藏版)》更多信息請在人人圖書館在線搜索。
1. 13.3 摩擦 【學習目標】 1 了解摩擦是如何形成的。 2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原因有關。 3 了解摩擦的利弊。 重點:通過減少和減少摩擦來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設計一個探究實驗。 【學習過程】 一、摩擦力 1、什么是摩擦力? 2、摩擦力形成的條件是什么? (1) 兩個物體必須相互接觸 (2) 接觸面必須有壓力 (3) 兩個物體的相對運動已經(jīng)發(fā)生或即將發(fā)生 3. 摩擦力是限制物體運動的力物體之間的相對運動,不一定是物體的運動。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但不一定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也就是說,有時摩擦是動力,有時摩擦是阻力。 四、摩擦力的種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知識應用】 1、緊急制動過程中,汽車總是滑行一段距離
2、能夠停車的原因是車輛; 之所以車輛在滑行一定距離后最終會停下來就是這個原因。 2、小剛用水平推力推著還在水平地面上的講臺,但沒有加速。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講臺不受摩擦力 B 推力等于講臺的重力 C 推力大于地面對講臺的摩擦力 D 推力相等到講臺桌上地面的摩擦力 3 ,如圖所示,人在正常情況下向前行走時,如果鞋幫沒有鎖緊在地面上,地面與腳的摩擦力方向腳趾是_(填“前”或“后”)。2. 探究什么與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有關【教師教案】猜想設計實驗(設備、如何檢測摩擦力、研究方法)【學生實驗】結(jié)論:注意力與質(zhì)量、面積、速度等無關。知識應用】 1 1. 一個人在水平地板上以200N的力水平推動一個重600N的袋子。
3、勻速直線運動,如果人突然減推力到300N,則地板與包的摩擦力為()2。 作出如下推測:A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 B與物體之間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C與物體之間接觸面的粗糙度有關; D與壓力有關。 一塊粗糙的長木板,兩個帶鉤的鐵質(zhì)長方體,一個彈簧測力計。 (1)實驗中,用彈簧測力計水平驅(qū)動鐵塊,勻速運動摩擦力的符號是啥,因為由知識可知,此時鐵塊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等于彈簧的讀數(shù)測功機。 (2)下表是小李的朋友設計記錄的實驗數(shù)據(jù)表:實驗次數(shù),壓力,長木板表面的鐵塊,鐵塊
4、彈簧測力計的速度和速度/N1光滑的鐵塊很慢。 2.22 光滑的鐵塊速度慢。 2.23 光滑的鐵塊速度很快。 2.2 小李的實驗可以驗證猜想(填寫序號)是(填寫“正確”或“錯誤”)。 他在實驗中的做法是。 (3)如果要驗證猜想B,他的操作步驟應該是:a; b. 3.增加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學生預習]預習P61《摩擦與我們》,思考:減少摩擦的方法:[學生討論] 1.自行車上什么地方可以減少摩擦? 有什么可以減少摩擦? 用什么方法來減少和減少摩擦? 2. 拔河比賽獲勝的秘訣是什么? 3、如果生活中沒有摩擦。 發(fā)揮你的想象力,說出一些可能的場景。 【知識應用】 1.下一步
5、所列的四個例子,其目的是減少摩擦力() A.潤滑輪軸 B.在旱冰鞋上安裝輪子 C.氣墊船底部與海面之間有一層氣墊D 車輛抱死時,輪胎下往往是碎石或稻草 2、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下面的練習中,為了減少摩擦,()A在溫泉射手蓋的側(cè)面刻上白色B田徑運動員在比賽前用粉筆在手上擦C在拔河比賽中用力握住繩子D 在手提箱輪子上安裝小件 3. 許多箱蓋的腹面常有一些垂直的格子。 這是為了; 用手緊握杯口,保持瓶身垂直。 如果你減少手臂的力量,杯子就會受到摩擦力。 (填“增加”、“減少”或“不變”) 【應用自測題】 1、自行車剎車時,車輪還在滾動,剎車片與輪模杯之間的摩擦力是_摩擦力(可選填寫“滑動”,“
6.”或“quiet”),這個是通過減少_來減少摩擦。 2.同事看到家里的衣柜門松了,關不緊,找了一張紙,對折幾下層疊夾在柜體和門扇之間后,衣柜門會關緊。這主要是降低柜體和門扇之間的摩擦力。 3.有一個長方體,質(zhì)量為1kg在水平臺面上,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長方體靜止不動,此時它所受的摩擦力為N;當拉力減為6N時,長方體做一個直線運動勻速直線運動;若拉力減為8N,則長方體受到的摩擦力為N。 4、如圖所示,小方在做“探究影響滑動大小的因素”實驗時摩擦力”,運行中的誤差是為了修正誤差,應驅(qū)動彈簧測力計使鐵塊移動。 如果在鐵塊上放置另一個重物,則鐵塊所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將是(選擇“增加”、“減少”或“不
7. ") 5. 如圖6所示,小明進入高鐵站時,聽說所有行李都要過“安檢”,他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將小件行李放在傳送帶,先向左滑動,然后隨著傳送帶勻速向右移動。小明的行李重200N,滑動時遇到的摩擦力是重力的0.3倍,移動時遇到的摩擦力6. 木塊和小車勻速向右直線運動,遇到障礙物,小車停下,鐵塊從a點滑出在卡車上到b點(如圖A所示)是因為有鐵塊的存在;鐵塊能停在b點,說明鐵塊受到方向的摩擦力(填入“左”或“右”)滑動過程中檢測摩擦力 小明在障礙物上固定一個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用手拉動小車向左移動(如
8、圖B)為鐵塊受摩擦力的方向(填“左”或“右”),其尺寸為N7。 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與時間t的關系以及物體的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A、B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當t1s時,物體是在一個狀態(tài)。 當t5s時,物體遇到的摩擦力N.8。 如圖所示,物體M沿斜坡勻速下降。 請畫出其受力示意圖。 9. 小明用上下圖所示裝置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接觸面粗糙度的關系 減少接觸面積 D 水平方向勻速驅(qū)動鐵塊 10. 許多植物通過自己獨特的能力改變摩擦力。
9. 甲魚體表的粘液 B. 飼養(yǎng)鳥類骨關節(jié)腔內(nèi)的滑液 C. 蚯蚓體表的剛毛 D. 海豹的光滑皮膚 11. 朋友李明學運動與力 那里有以下理解,其中正確的是() A.擊球時,手的推力使足球繼續(xù)在空中飛行。 B、在草坪上靜止不動的籃球一定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 摩擦力 D 運動物體如果不施力,就會逐漸停止 13、如圖所示,放置在 M 和 N 兩個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物體 P 和 Q 分別受到 FP5N 和 FQ 的水平拉力=3N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確定()A的桌面M一定比桌面N粗糙
10、BP所受的摩擦力必須小于Q所受的摩擦力。CP的質(zhì)量必須小于Q的質(zhì)量。DP的速度必須小于Q的速度。 14.小明喜歡使用簡單的設備來探索化學問題。 一天,他用一塊長木板N、一塊鐵塊M和一個彈簧測力計,按照以下方式研究了滑動摩擦的原因。 先將長木板N平放,用彈簧測力計拉動鐵塊M在N上作勻速直線運動,如圖9A所示。 此時鐵塊M上的滑動摩擦力為fA; 從一開始,鐵塊M就被彈簧測力計拉著沿N斜坡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9B所示。 此時鐵塊M所受的滑動摩擦力為fB。小明的實驗討論正確的是() A兩次M受到滑動摩擦力f A f BB 小明的實驗是研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 CB 彈簧秤示值等于f BD 小明實驗時間控制
11、等量是接觸面積的大小。 15、如圖,小華在做“探究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實驗時,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帶動水平臺面上的物體,使其沿直線滑動以恒定的速度。 下列表達式中的兩個力屬于平衡力 () A 物體在桌面上的壓力和桌子對物體的支撐力 B 彈簧測力計對物體的拉力和桌子的摩擦力物體 C 物體上的彈簧測力計 物體的拉力和物體的重力 D 物體在桌面上的壓力和物體的重力 16. 如圖 5 所示,物體 A 的重量為10N。 當壓力為50N時,物體沿垂直壁面勻速下落; 當壓力減小到60N時,物體處于靜止狀態(tài)。那么物體靜止時遇到的摩擦力為()A,小于10NB、10NC、50ND、60N17,如圖所示,放置了條形磁鐵在水平工作臺上,電磁鐵水平放置,上端固定。
12、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滑板P逐漸向右接通,磁棒仍靜止不動。 在此過程中,磁棒上的摩擦力( )逐漸減小,方向向右。 逐漸減小摩擦力的符號是啥,方向向右。 逐漸減小,方向向左。 逐漸減小,方向向左。 18、一個人站在扶梯上,隨扶梯勻速上升,如圖1所示,則下列關于人受力分析的說法正確的是( ) 人A受重力,垂直向下的彈力和向右的水平摩擦力。 B 人受到重力、垂直向下的彈力和向左的水平摩擦力。 人 C 受到重力、垂直向下的彈力 D 人受到重力、垂直向下的彈力,以及扶梯對人的推力,斜向下,方向與速度相同。 從接觸地面到物體A靜止的這段時間里,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的摩擦力f的大小隨時間t變化
13、變化關系的形象是() 20、用圖7所示的方法檢測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橋面滑動時的摩擦力。 下面的說法是正確的。 A是在瀝青橋面和冰層上測的摩擦力是一樣的B在同一個橋面上不管鞋子里有沒有石頭,摩擦力都是一樣的C只要鞋子一動,測功機的讀數(shù)等于同一橋面上履帶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D 履帶板在不同速度下作勻速運動,測功機讀數(shù)相同。 實驗裝置如圖所示。 一塊粗糙的木板固定在水平桌子上。 木板上的滑塊通過一根輕繩繞過定滑輪,繩子的另一端掛著托盤。 實驗過程中,在托盤中倒入適量重物,使滑塊勻速直線運動。 回答下列問題: (1) 為檢測滑塊的滑動摩擦力,需檢測的數(shù)學量為_。 (填寫選項
14、前面的數(shù)字)木板的質(zhì)量m,滑塊的質(zhì)量m,重物的質(zhì)量m,托盤和重物的總質(zhì)量m。 (2)滑塊的滑動摩擦力表達式為f=_。 (用已知或檢測到的數(shù)學量符號表示) (3)實驗的理論依據(jù)是:_。 (4) 本實驗存在不足之處,請記下其中之一:_22。 為了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這些誘因之間的關系,小明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了一系列的實驗。 以下為部分實驗步驟(實驗時保持木板水平固定): 第一次:將鐵塊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帶動鐵塊,使鐵塊作直線運動勻速劃線(圖11),讀出彈簧測力計示值如下表:方式(圖12),讀取彈簧測力計的指示,并包括在下表中: 第3次:放兩塊相同的
15、將鐵塊疊放在長木板上,然后用同樣的方法帶動鐵塊(圖13),讀取彈簧測力計讀數(shù),計入下表: (1)拉動彈簧用彈簧測力計鐵塊做勻速直線運動的目的是_。 (2) 如果已知每個鐵塊的質(zhì)量為2kg,請幫助小明填寫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 (g為10N/kg) (3) 從實驗數(shù)據(jù)可以發(fā)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積的大小無關。 (4) 對比兩次實驗第1次和第3次的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如下推論:鐵塊對實驗木板的壓力數(shù)/N 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N滑動摩擦力/N14.024.038.0 將上述實驗中相同的鐵塊A、B疊放在水平臺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的作用下,A、B一起勻速直線運動速度,此時A對鐵塊B的摩擦力為N; 如果 A 和 B 彼此靠近
16、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動A,使它們勻速運動,然后推動F2N23,如圖A,用拉力傳感器(一種能感應力的裝置)拉動一個水平面右圖為鐵塊,A端拉力均勻減小,0-t1期間鐵塊靜止,操作塊移動后拉力變化,使鐵塊處于均勻狀態(tài)t2 后的直線運動。 經(jīng)計算機對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處理后,得到如圖B所示的拉力隨時間變化圖,并回答下列問題: (1) 以F=5.3N的水平拉力拉動靜止的鐵塊時,鐵塊的摩擦力是多少? 力的大小為Ng; 若用F=-5.8N的水平拉力拉動鐵塊,則鐵塊上的摩擦力大小為Ng。 (2) 如圖C所示,為研究滑動摩擦力Ff的大小與接觸面壓力FN大小的關系,將1牛頓的重物每次壓在鐵塊上17牛頓的重力,分別為水平拉力F使鐵塊作勻速直線運動。實驗的測試數(shù)據(jù)如下:鐵塊水平面上的壓力FN(N)和橫向張力F(N)5.15。 如圖所示,同一個水平的桌子上有一個長方體的鐵塊和一個石塊。 現(xiàn)在您想找出鐵塊或石塊的下表面哪個更粗糙。 請只使用阻值符合實驗要求的彈簧測力計一臺。 設計一個實驗來檢驗你的猜測 寫下實驗步驟并分析實驗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