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父親去年九月份就要上中學了,我們倆做實驗那天是2020年6月22日,在幼兒園中班念書,之前老師留下一個實驗讓母親引導小同學一起完成,那便是光線步入水底折射反射實驗:形成彩虹一樣的多彩色。
二、準備材料
1、一個水盆
2、水
3、一張白紙
4、鏡子(或光碟)——注:用光碟是父親說的,他說在中學就是用光碟做的實驗,并且我們家沒有廢光碟,也不能把好好的光碟給浸到水里去,壞了就得不償失了。所以我們一大早就去生活用具店買了一枚穿衣鏡,似乎是3元錢一枚,做實驗的穿衣鏡,要求不高。
三、開始行動-實驗進行時
孩子在中學做實驗的時侯沒出現過彩虹一樣的多彩色,只有印痕在。下午用水里的穿衣鏡對著陽臺外灑進來的陽光,一開始掌握不好方向,也出現父親說的印痕光的折射創意小實驗,或則一不注意,穿衣鏡就出了海面,在暗一點的地方出現白光。
經過不斷調整,就呈現了彩虹一樣的多彩色,如圖
本人拍攝
本人拍攝
本人拍攝
本人拍攝
本人拍攝
四、實驗原理(彩虹的產生原理)——以下內容來自網路
彩虹是陽光以一定的角度照射在水滴上發生折射和反射而產生的。雪后,天空中遍布了小水滴,這是一種天然的三棱鏡。陽光透過水滴時,因為折射和反向作用,被分解成七色光,只要太陽角度適當,能夠看見美麗的圓弧緞帶。
假如空氣干燥,或則天空中只有微小的水滴,那就不會產生彩虹。通常來說,水滴越大,虹帶越窄,色調越鮮明;反之,水滴越小,虹帶越寬,色調就黯淡。有時,我們可以看見天空有兩條彩虹:一條叫主虹,色調艷麗,上面是白色,外邊是藍色;另一條叫副虹(又叫霓),上面是白色,外邊是紅色,虹色較淡。這些現象是因為陽光透過水滴時,發生兩次折射和反射的緣故。
我們看到的彩虹都是彎彎的光的折射創意小實驗,而沒有筆直的。就連武當山山頂的“佛光”也是方形的,這是為何呢?
緣由一:光的波長決定光的彎曲程度,天空中所有的小水滴都排列在一個圓周上。圓周上的水滴與太陽、人眼的相對位置都相同時,從這種水滴里折射出的彩色光線,就能投射到人眼中。當那些水滴所形成的彩色光線合在一起時,人們才可以看見一條七彩斑斕的色調光帶。
本來光是筆左轉進的,但它也具有一旦步入水底都會折射的性質。因而太陽光在通過雨的顆粒時才會折射。不同顏色的光,在水滴上折射的程度是各不相同的。
光穿越水滴時彎曲的程度,端視光的波長(即顏色)而定一一藍色光的彎曲度最大,白色光與藍色光次之,依這種推,彎曲最少的是紅色光。每種顏色各有特定的彎曲角度,陽光中的藍色光,折射的角度是42度,紅色光的折射角度只有40度,所以每種顏色在天空中出現的位置都不同。
因為光折射的角度因顏色而各異,所以七種顏色會以各自不同的角度折射,因而很漂亮地排列上去。由于彩虹呈現于與太陽方向相反的天空,所以想在雪后看彩虹時要背對著太陽。
緣由二:與月球的形狀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月球表面是一個曲面而且被厚厚的大氣所覆蓋,雪后空氣中的水濃度比平常高,當陽光照射入空氣中的小水滴時就產生了折射。同時因為月球表面的大氣層為一弧面因而引起了陽光在表面折射產生了我們所看到的圓弧彩虹!實驗結束后的體會
五、實驗結束后的體會——光線步入水底折射反射實驗:形成彩虹一樣的多彩色
實驗結果已呈現,自我覺得還蠻有意思的。母親時常見到彩虹色都很激動,我似乎看見彩虹色也會跟隨高興,這些現象對我來說原本就是很正常的,曉得其中的原理,也沒哪些可新奇的,并且在做實驗的時侯真的很開心,調整水底穿衣鏡的角度的時侯,很渴望下1秒能看見彩虹色出現在墻壁或白紙上或天花板上或布簾上。
簡單的實驗能帶給我們父子倆愉悅心情,希望我們能始終如此快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