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上過數學課,個中滋味多了,可以寫成一本書,明天不談。今談的是因為工作的緣由,我聽過不少英語課,從中學到高中、高中,直至學院,水平高低先不說,一個共同的特點或則說普遍的毛病是假。假的特點是,大的方面說如班主任粗劣或水平不高的自我演出啦,設計無數個坑,勾著中學生往里跳啦,空洞和貼標簽似的升華以及老師不著調的語言等。小的方面說,PPT和各類聲光設備,讓人眼花繚亂啦,課堂上隨便賜教中學生、老師奔來跑去、呼風喚雨的抽風狀啦,以及讓中學生誦讀腔爆棚的吟誦和老師堆上去的板著臉等,這都是假英語課,不是真英語課。
我曾贊揚過的廣東張賽琴老師、遼寧魏書生老師和廣東孫紹振老師等的英語課是真英語課,但少,少極了。總算,我又看見了一堂樸素無華,樸素到只用粉筆和黑板、無華到老師只用嘴的英語課,一堂讓我難忘的真英語課。這堂課的講課老師是早已74歲的來自北京的賈志敏老師物理課聽課評語,想起這年齡和我總算捕捉到了的這些真英語課的覺得,就想哭……
賈老師給中學三年級的中學生講閱讀與寫作。課前他用工整的板書在黑板上(沒有加標點)寫下當日要述說的古文,內容如下:一人家貧賣畫以度日一日作畫一年無人問津問師師曰試倒之一年作畫恐一日可售試之然。
38字的小文在賈老師的講授里簡直幻化成短文、學生和老師的三重變奏曲,真實、和諧、動聽而引人回味。賈老師首先由古字說起,明句逗、釋意。他說到古文的三大特征無標題、無標點、語言簡潔,之后讓中學生練標點并指導中學生吟誦。非常值得說的是中學生一聽要求朗誦就開始集體誦和拿腔拿調。賈老師立即止住,說“不要拿腔拿調,就要根據正常人說話那樣讀。”他又點了幾個中學生讀,中學生還是習慣的拉著長音“家~貧~”,他說,“不是家~貧~,就是家貧!”糾正后,讓全班跟隨他一起學“家貧”。在他的課堂上中學生發出的不是唱法,而是真聲,是硬生生真人真生活中的樣子,真棒!
在剖析短文教學時,賈老師緊緊扣住文本內容講解,既不添枝加葉,也不虛張陣勢,真深切切說文,實實在在授課。例如講貧字的理解,讓中學生用詞語抒發,一貧如洗、家徒四壁、貧困落魄---,中學生用了一串,忽一生說,他家里窮極了,老師馬上說意思對,但不是詞語。又如恐字,中學生分別答估計、可能、也許--,有生說焦慮,賈老師馬上糾正你再看原文,這兒是擔心嗎?賈老師的剖析抓重點字、詞,抓重點字、詞在篇章中的理解和運用,符合數學教學規律和特征,也符合這一歲數段中學生認知規律和特征。
在指導中學生練習上,賈老師簡直達到調度有余、出神入化之窘境。他先要求中學生用十分鐘時間將古文擴充成五百字的文字,之后讓中學生隨堂練習,有的念開頭,有的念中間,有的念結尾。賈老師的評價除了真,但是實。有中學生說,他好不容易爬到山頂,賈老師說,你這是屁話,思維不清楚,該寫的不寫。有中學生說,他窮得像乞丐一樣,賈老師馬上止住,別瞎夸張,那位作家是窮,但不是窮得像乞丐一樣,有中學生又說,他的家貧窮得沾滿了蜘蛛網,賈老師馬上說,蜘蛛網不是窮,是臟,引來中學生哄堂大笑,但卻得到了真實的語言體味。他夸中學生也同樣真實。有中學生說,那位作家畫了三天賣了一年也沒有賣出去,而畫了一年的那幅栩栩如生、人見人愛,賈老師非常夸獎這個小孩“人見人愛”用得好---。賈老師就是在這樣的真實的批評與夸獎相結合的過程當中,提高與鍛造著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
賈老師的語感非常好,這是英語老師的看家本領,也是傳家寶,但如今像要失傳似的。有中學生說到年青人和青年人,他和中學生說,可以說年青人,但你是“青年”后面就不用加人了。還有最后讓中學生給這段小古文加題目,例如一個作家的故事、一幅畫的故事、果然這么、倒過來試試、成功的竅門、慢工出細活----,中學生們一個個題目蹦出,老師都點頭稱是,不去逼中學生說主題、提升思想,讓體會語言之美,恣意盡意。
尤其要說的是賈老師在課堂上彰顯下來的對中學生的真實真摯的愛。我在聽課中常常見個別老師在上課前說“老師愛大家,老師喜歡大家,大家喜不喜歡老師啊”之類的問答,煽情直率又讓人想笑。賈老師沒有這種屁話,直接授課、直接入題。伴以在中學生中間走動,不時親吻下兒子頭,糾正姿勢。當中學生站上去回答問題時,他會走過來聆聽,“嗯,不對,這兒應當是……”“好,挺好,這句非常妙……”學生每念一句,賈老師都及時強調其字句中的優點和不足,一字、一詞、一句地指導更改。在聽中學生回答時,他常常用手按男中學生的脖子,責怪著,“你昨天沒聽啊,你要聽啊。”遇到好詞句,他不吝贊詞,壓低音調的夸。正是在這夸獎與批評、寬與嚴之間滲透出一種真誠的愛。我一向以為,賞識教育不是對中學生一味說言不衷心的壞話,甜得發膩的贊揚,真正的愛應當是嚴格加賞識,夸獎與批評,而賈老師的課堂上飽含了這些嚴格教學和慈悲關懷相結合的真愛之氣氛。
賈老師的課沒有精致的講義,沒有動聽的音樂,也沒有眼花繚亂的畫面,沒有煸情的話語,每一句話都真實自然,每一個指導都恰到用處,每一句點拔都能讓兒子有所進步,包括我這個大人都止不住頻頻點頭,講得好啊!
應當說一堂課,很難碰見中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但可以肯定的說在賈老師的引導和院長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就能得到真提升。可惜的是當下這樣的老師還是太少了,目前那位雖然早已74歲。坐在我身邊的一位優秀老師告訴我,有些教研員揶揄賈老師的授課,覺得他太土、太傳統、太慢、太不剌激、太不潮流,這樣的認識還不在少數。聞此,我這個也曾為中學數學教研員者心寒疾首,這樣的人可氣可笑啊。正是“洗盡浮華呈素姿,返璞歸真為英語”,我被賈老師的真英語課折服了。
這天,我聽得爽,連續發了幾條微博,抒發了對賈老師英語課的歉意-----
@聽賈志敏老師授課,授課人老,早已74歲了;授課手段老,粉筆板擦黑板和老師的一張口;授課形式老,老師講中學生聽和練,一個奶奶呈現的老課。但是質樸的抒發誠懇的教學和邏輯嚴謹的環環相扣以及對中學生實實在在的引導,都令人耳目一新。當下有太多的形新實老,太少的形老實新,禍國誤教誤人!
@受賈老師啟發,鄭重建議全省英語班主任少用或不用PPT、錄音錄象以及各類道貝,只用嘴和粉筆黑板,讓英語教學回歸語和文!
@聽過不少名頭比賈老師多得多也大得多的中青年優秀老師授課,大失所望!因而,我愈發堅定了下午二個觀點:一是許多優秀數學老師早已很老了,雖然她們表面年青,手段現代。二是英語課練語練文,少來花里虎哨。降低了一觀就是當下優秀多了,專家更多,含金量真的少了,不可信名頭!
@三天有感:真實真情真心真意倡議:全省人民學英語,英語班主任也要學英語,優秀英語老師更該學英語!學會英語和說話,踏遍天下都不怕。
讓我們記住賈志敏老師以及他的英語教學觀:
老師上課,就是借教材的課文,對中學生進行說話訓練,寫話訓練。課堂上太多的資料補充,太多的媒體演示,太多的“泛英語”活動以及太多的形同虛設的小組討論等,都或多或少地減損了英語學習的功能。
時下的一些教學觀摩活動正趨于于商業化操作,但是規模越來越大。課堂弄成舞臺,執教者因為在乎聽課者的反應而不斷調整教學方式與策略。這樣,恰恰忽視了對中學生的關注。于是,“課堂教學”演弄成“課堂演出”。課堂教學和舞臺演出不同:后者,追求“真”,前者,追求“美”;后者,表現中學生學習的過程,前者展示藝人彩排的結果。教學不是演出,不能變味,更不能異化。課堂上物理課聽課評語,要關注的一直是中學生。
英語是一門學科,英語教學則是一門科學。科學須要嚴謹和規范,須要按事物發展規律行事,來不得半點虛假和浮夸。
-------
說的多好啊!前文說到我有一種想哭的覺得,是由于像賈老師這樣的人太少了。雖然,不一定是74歲老師能夠達到這些境界,關鍵是我們引不引導和怎樣引導。就當下英語教學來說,彌漫著浮躁之風和粗俗之態。我們哪里有這么多新發明、那么多新理念、哪里用得著這么多花里胡哨。我堅持覺得,古人院士英語比現代人強得多、效率高得多、魅力大得多,盡管教學手段簡單得多。以PPT為例,那本是國外傳過來的舶來品,原本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對于很復雜的事物進行形象展示的過程。如今我們隨便的一個大會都用PPT,甚至到了英語教學中來,看不出難點重點,只是把稿子搬起來了,滑天下之大稽還自覺挺美。若果是物理為了展示復雜的公式推理或展示化學實驗過程等,尚可。并且,如今則是過度和不恰當使用。更可怕的是在英語教學中還要放出音樂、鳥聲和畫面,講啥展示啥,讓女兒沒有任何想像的空間,沒有任何文字體會力,長此往年,如何得了?我們如今上的數學課,要姓語更要姓文,從這個意義上我號召多一些賈志敏,少用PPT和其他光電設備。這種東西破壞了中學生對于數學體會,使原本完整而美妙的英語弄成了支離破碎,由腦部覺得和發生臟器覺得的東西弄成了視覺和觸覺的東西。再指出下,學習英語絕對不是增強視覺和觸覺而是提升對語言文字的體會力。
從賈志敏老師這堂真英語課引起這么拉拉雜雜,真感悟,不吐不快。雖自知無用也愿振臂一呼,呼喚真英語課、真語文人、真學英語、真愛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