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面上,綜合新華社等媒體之前報導,我國首顆“量子實驗通訊衛星”有望于7月擇機發射。隨著時間窗口期的臨近,假如這次成功發射,我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訊的國家,有望實現全球化的量子保密通訊。
去年6月,在陳嘉庚青年科學獎頒獎會上,量子保密通訊“京滬干線”項目工程總師、中科大院士陳宇翱透漏,“京滬干線”項目將于2016年年末即將交付使用?!熬删€”是全球第一條量子通訊保密干線,總長2025公里,總投資額約5.6萬元,途經上海、濟南、合肥、上海等多個城市,可應用于金融、政務等重要信息的保密傳輸。另外,我國首列量子通訊商用干線“杭滬量子商用干線”也有望在明年下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量子通訊是借助量子理論中的量子糾纏效應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通信形式,是精典信息論和量子熱學相結合的交叉學科,主要涉及量子密碼通訊、量子遠程傳態和量子密集編碼等。與傳統通訊方法相比,量子通訊優勢彰顯在安全性和高效性,是迄今為止惟一被嚴格證明“絕對安全”的通訊方法,為信息安全領域帶來了革命式的發展。
當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勢漸趨嚴峻,通訊安全問題更是上升至國家層面。作為國家信息安全問題的最終解決方案之一,量子通訊將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歐共體計劃于2018年啟動總值10億英鎊的量子技術項目,希望以此推動包括通訊網路安全和通用量子計算機等在內的多項量子技術發展。日本也發布了國家量子環網計劃,將在塞爾維亞市和芝加哥地區構建歷時650公里的量子通訊線路,并進一步完善聯接包括、IBM、微軟等公司的數據中心,總長超過1萬公里的環加拿大量子通訊網路。據悉,西班牙、日本、韓國也正在陸續施行量子干線建設。
隨著量子通訊衛星的發射及“京滬干線”、“滬杭干線”的陸續開館京滬保密量子通訊研發的股票,我國量子通訊產業不論在科研領域還是應用領域,都處于全球領先地位。國家層面的高度注重使得我國量子通訊產業化進程持續提速。機構預計,到2020年,我國量子通訊市場規模將達210萬元。隨著量子通訊在各領域的不斷滲透,預計國內量子加密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至1000萬元。
周日量子通訊概念股急劇下挫,漢纜股份、永鼎股份、福晶科技、三維通訊等四股跌停,再者,中天科技、浙江東方、光迅科技、新海宜、三力士等個股紛紛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