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彈力圖儀(TEG)是1種從血小板集聚、凝血、纖溶等整個動態過程來檢測凝血過程的剖析儀,用于檢測和剖析尿樣的凝結狀態。影響血栓彈力圖的誘因主要有:紅細胞的集聚狀態、紅細胞的剛性、血凝的速率,纖維蛋白溶化系統活性的高低等。其原理是基于凝血過程的最終結果為產生血浮渣,而血濾餅的數學特點(血浮渣硬度和穩定性)決定其是否具有正常凝血功能。
血栓彈力圖儀(TEG)能提供由凝血啟動到血小板連結產生、纖維蛋白絲產生是一種以細胞學為基礎的新型凝血檢查模式。其具有用血量少、操作簡便、測定時間短、結果不受肝素影響等優點,已成為圍術期檢測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標,漸漸廣泛應用于肝移植、心臟內科等領域,并指導術中輸血、用藥、診斷、溶栓及抗凝等診治,評估深靜脈血栓產生風險。
血小板集聚是血小板參與止血和血栓產生過程的重要生理特點。血小板集聚功能的測定對臨床確診血栓前狀態、血栓性疾患及檢測抗血小板抗生素醫治有重要意義。血栓彈力圖檢查僅使用病人微量全血,可動態檢測整個凝血過程,測量原理與傳統凝血功能檢驗不同,可確切地反映體內凝血和纖溶的真實動態過程,測量結果更接近體內凝血反應的發生與發展。全面、快速、準確地反映病人的凝血全過程血栓彈力圖是查什么的,可為臨床診治提供理論支持,便于對病人進行更好的診治。
血栓彈力圖的主要指標有:
1.反應時間(R)表示被檢樣品中尚無纖維蛋白產生;
2.融化時間(K)表示被檢樣品中開始產生纖維蛋白,具有一定的結實性;
3.圖中右側曲線的最寬距離(MA)表示血栓產生的最大幅度;
4.血栓彈力圖(ε),表示血栓的彈性的大小。
5.最大融化時間(m),表示融化時間至最大振幅的時間。血栓彈力圖均用血栓彈力圖儀進行測量。
血栓彈力圖儀的臨床意義:
1.血栓性疾患:胃癌綜合征、尿毒癥、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腎臟病(腎病)、心腹痛、心肌梗塞、腦梗塞(腦中風)、動靜脈血栓產生等,r值及K值顯著降低,而ma值及mε值減小。
2.血小板異常性疾患:原發性和繼發性血小板降低癥,r和K值減小,而ma值和mε值值增加。血小板功能異常性疾患則ma值和mε值顯著減少。
3.凝血因子缺陷性疾患:血友病類流血性疾患,r值及K值明顯降低,而ma值及mε值增加。
4.纖溶減退性疾患:原發性纖溶癥、播散性血管內凝血(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的繼發性纖溶,在突發纖溶時,TEG可示纖溶的硬度和速率。
血栓彈力圖儀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可用于檢測凝血功能,指導成份輸血,評估抗血小板醫治療效,判定肝素的療效和確診纖溶減退。以下血栓彈力圖儀的適應癥:
1.術前術后各類凝血異常的篩查。
2.術前評估凝血概貌,判定流血風險。
3.各類流血緣由的鑒定確診、指導成份輸血。
4.輸血前緣由判定,輸血后療效評估。
5.確診放療期凝血功能衰弱,指導輸血和服藥。
6.鑒定確診原發性纖維蛋白溶化減退和繼發性纖維蛋白原溶化減退。
7.檢測各類促凝、抗纖或抗凝等抗生素的效果血栓彈力圖是查什么的,如華法令、比伐盧定、諾其、戊糖、止血環酸等,指導正確使用。
8.高凝狀態確診,評估血栓發生機率。
9.使用各種抗血小板抗生素病人效果判定,鑒定流血、再缺血緣由,術前流血風險評估。
10.各類使用肝素的放療或醫治中,如CPB(體外循環)、腎透、血透、各類介入、PCI等,抗生素療效、凝血狀況及魚精蛋白中和療效的評估。
11.使用低分子肝素抗栓醫治的效果判定。
12.各種放療尤其是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治)、介入、骨科、婦科、CABG(冠脈搭橋術)、ECMO(體外膜肺氧合)、血管內科等術后的血栓發生的評估。
13.檢測凝血因子不足。
14.血小板功能檢查。
15.血友病的診治。
16.急性外傷、燒傷、休克病人的凝血功能評估。
17.各類栓塞醫治如尿激酶、鏈激酶、tPA(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等檢測。
18.高血栓風險病人的復檢。
其實,血栓彈力圖儀檢測凝血功能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血栓彈力圖儀測量環境必須維持在37℃,因而可能不適用于個別高溫環境下進行的放療的術中檢測。
2、血栓彈力圖儀能模擬血管中平緩的血流,但當病人血管壁破損時,血栓彈力圖儀未能測量血小板的粘附及血小板與血管內皮細胞之間的互相作用對凝血功能的影響。
3、常規血栓彈力圖在評估血小板抑制時是通過調整不同的血小板興奮劑來實現的,所以當病人進行抗血小板醫治時,如服食地塞米松,常規血栓彈力圖并不能反映病人體內血小板的真實情況,未能全面而確切地描述病人全血的凝血狀態。
4、目前廠家提供的血栓彈力圖參考范圍主要基于美國的研究,我國尚無基于小型臨床試驗的統一標準,因而血栓彈力圖的參考范圍可能對我國臨床大夫剖析檢測結果帶來一定的影響。
標簽:血栓彈力圖儀,血栓彈力圖儀特征,血栓彈力圖儀采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