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編者按】青春是一場遠行,回不去了。青春是一場相逢,忘不掉了。但青春卻留給我們最寶貴的友情。友情雖然很簡單,只要這么一聲簡略的祝福、一句輕輕的諒解、一份淡淡的掛念,就足矣。當我們在結業季痛哭鼻塞地說出再會以后,請不要讓再會成了再也不見。這篇《高一化學下冊選修一《彈力》教案》是?無憂考網初一頻道為你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學案【一】
教學打算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哪些是形變和彈性形變
2、知道哪些是彈力以及彈力形成的條件
3、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并能判定方向。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彈簧的彈力與形變量成反比。
過程與技巧
1、從生活中常見的形變現象出發,培養中學生的觀察能力。
2、在探究形變的過程中,引導中學生進一步探求形變與彈性之間的關系后,使中學生了解探究彈力的實際意義,學會探究化學規律的通常技巧。
3、通過觀察微小變化的實例,初步接觸“放大的方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在實驗中,培養其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尊重事實的科學探究精神。
2、積極參與觀察和實驗,認真討論體驗探求自然規律的艱難和喜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彈力概念的完善、彈力形成的條件、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難點】
彈力方向的確定。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視頻播放:彎曲的竹竿使水底的鐵塊發生運動、拉弓馬術等情境。讓中學生試著回答以上動作的完成有哪些共同特征
新課教學
一.彈力的形成
動漫模擬彎曲的竹竿使水底的鐵塊發生運動、拉弓馬術等:朋友們觀察動作的完成,總結哪些是形變
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發生的形狀或容積改變
中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拉橡皮筋:
(1)彈性形變:能恢復原先形狀的形變。
(2)塑性形變:不能恢復原先形狀的形變
(3)彈性限度:形變超過一定限度,物體形狀將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限度稱作彈性限度.
[討論與交流]我使勁推墻或壓桌面,這么墻和桌面也會發生形變嗎?
動漫模擬微小形變實驗:①按壓桌面②擠壓玻璃瓶。讓中學生自習觀察,實驗說明了哪些問題。
中學生回答后班主任總結:
(4)一切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就會發生形變,只不過一些物體比較堅硬,雖發生形變,但形變量很小,耳朵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
[推測]: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感受形成哪些呢?
體會剖析
師:我們如今一上去進行下邊的操作:用手扯住橡皮筋的兩端,在彈性限度范圍內拉橡皮筋,使其發生形變。在操作的同時,用心感受一下手與彈簧或橡皮筋之間的互相作用。
師:按照力的定義,我們曉得彈簧與左右手之間有力的作用,那朋友們曉得彈簧對右手的力是向那個方向的?對手臂的力又是向那個方向的?
生:對右手的力向手指方向,對手臂的力向右手方向。
師:為何是這樣的方向呢?
生:我想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后,因為要恢復原狀而把雙手向中間扯。
綜上:橡皮筋形變要恢復原狀而對與之接觸的物體形成的力的作用稱作彈力。
2、彈力: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因為要恢復原先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感受發生力的作用,這些力稱作彈力
回顧開始時講義展示情境:讓中學生剖析并總結彈力形成的條件。
3、彈力形成的條件:
(1)、兩物體互相接觸。(接觸力)(2)、接觸處形成彈性形變。
二.幾種常見的彈力及方向
1、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
(1)、平面與平面接觸
例題1:剖析A遭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
(2)、點與面接觸
例2:剖析物體A遭到的彈力(A均處于靜止狀態)
(3)、曲面與曲面接觸
例3:剖析球A所遭到的彈力
2、繩的拉力方向:順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彈力的大小跟形變的大小有關,形變越大,彈力越大,形變消失,彈力隨著消失。
課后習題
布置作業
開放式問題(視頻播放:撐桿短跑、跳水);
提出問題:通過本節內容的學習,請朋友們開放式地討論
①從形變與彈力知識去思索,撐桿跳遠運動員跳得那么高的主要誘因是哪些?
②跳水運動員在空中干拔時間主要由哪方面決定?
板書
板書設計
彈力
1、形變
(1)概念:物體的形狀或容積改變
(2)分類:彈性形變;塑性形變
2、彈力
(1)定義: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因為要恢復原先的形狀,對與它接觸的物感受發生力的作用,這些力稱作彈力
(2)形成的條件:兩物體互相接觸、接觸處形成彈性形變。
(3)彈力的方向:支持力和壓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觸面;繩的拉力方向順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學案【二】
教學打算
教學目標
1、知道哪些是彈力以及彈力形成的條件。
2、知道推力、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能在力的圖示(力的示意圖)中正確畫出她們的方向。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曉得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減短)的寬度成反比。
教學重難點
曉得形變越大,彈力越大,曉得彈簧的彈力跟彈簧伸長(或減短)的寬度成反比。
教學工具
講義
教學過程
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彈力的概念彈力的方向示意圖,曉得彈力形成的緣由和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會剖析彈力的方向,能正確畫出彈力的示意圖.
3、理解形變概念,了解放*顯示微小形變。
(一)觀察實驗
1、觀察用彈簧拉靜止的貨車
貨車:由靜止→運動
彈簧:被拉長
2、水平支起竹片,竹片上放置砝碼,觀察砝碼和竹片
竹片:發生彎曲
砝碼:處于靜止狀態
3、觀察用彈性鋼片推放置在桌面上的物體
鋼片:發生彎曲
物體:被推開
(二)形變和彈力的概念:
物體的形狀或容積的改變叫形變.
發生形變的物體,因為要恢復原狀,對跟它接觸的物體形成的作用,這些力叫彈力。
彈力的概念:
(三)彈力形成的條件
(1)物體間是否直接接觸(必要條件);
(2)接觸處是否有互相擠壓或拉伸的作用(充分條件)
*彈力是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形成的力,作用在跟它接觸的物體上.用手往右拉彈簧,彈簧因形變(伸長)而形成彈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為此,彈力的施力者是發生形變的物體,受力者是使它發生形變的其他物體.
圖1-11(a)中,小球置于斜面和豎直擋板之間,在重力作用下小球與斜面及擋板間都有擠壓趨勢,因而小球與斜面接觸處,小球與擋板接觸處就會形成彈力.而圖1-11(b)中,小球置于水平面和豎直擋板間,盡管小球與豎直擋板相接觸,但在接觸處沒有互相擠壓趨勢,因而小球與豎直擋板間不會形成彈力.
(四)顯示微小形變的兩個實驗
有一些物體雙眼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例如一些比較堅硬的物體,而且這種物體都有形變,只不過形變很微小。所以,一切物體都在力的作用下會發生產生。
(五)彈力的方向
彈力的方向總是與作用在物體上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
(1)彈力方向的判斷步驟:
明晰形成形變的物體--找出使該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方向--確定該物體形成彈力的方向.
(2)常見支持物的彈力方向:
平板的彈力垂直于燴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曲面的彈力垂直于曲面該處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支承點的彈力垂直于跟它接觸的平面(或曲面的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鋼纜的彈力順著繩子指向收縮的方向.
(六)形變的種類
看形變的種類有什么,舉例說明。
總結:形成彈力的大小與形變程度有關,形變程度越大,形成的彈力就越大。
(七)例題剖析
例1: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書
書因為重力的作用而壓迫桌面,使書和桌面同時發生微小形變,要恢復原狀,對桌面形成垂直于桌面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書對桌面的壓力;桌面因為發生微小的形變彈力的方向示意圖,對書形成垂直于書面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桌面對書的支持力。
練習1
剖析:靜止地置于傾斜木板上的書,書對木板的壓力和木板對書的支持力。并畫出力的示意圖。
例題2按下述要求畫出彈力的方向
(1)擱在光滑豎直墻與粗糙水平地面間的棒在A,B兩處遭到的彈力(圖1-13)
剖析(1)棒在重力作用下對A,B兩處都有擠壓作用,因A,B兩處的支持物都為平面,所以其彈力垂直平面分別向下和往右.
(2)擱在光滑半球狀槽內的棒在C,D兩處遭到的彈力(圖1-14);
剖析:棒對C,D兩處有擠壓作用,因C處為曲面,D處為支承點,所以C處彈力垂直其切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沿球直徑指向球心;D處彈力垂直跟它接觸的平面指向被支持的物體--垂直棒斜向下.
(3)用細繩懸掛、靠在光滑豎直墻壁的小球遭到的彈力(圖1-15)
球在重力作用下擠壓墻面,拉引繩子,所以墻形成的彈力垂直墻壁指向球;繩子形成的彈力順著繩子向下.
(八)課內練習
(1)置于水平桌面上的書,對桌面的壓力等于書受的重力.能不能說書對桌面的壓力就是書受的重力?為何?
(2)停放在操場上的足球,遭到哪幾個力的作用?施力物體各是哪些?各個力的方向怎樣?
(3)有四位朋友把斜面對重物的支持力3N,分別畫成圖1-10中的四種樣子,其中那個圖畫得對?
(4)如圖1-11所示,用兩根繩子把一個物體掛在天花板上,這個物體遭到幾個力的作用?強調施力物體,并把力的方向表示下來.
(5)在水平桌面上的兩個球,靠在一起但并不相互擠壓,它們之間有互相作用的彈力嗎?為何?
中學生思索后集體交流。
(九)課堂總結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訓練與應用”第1、2、3、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