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題材100例,舉一反三取勝 中考題千變萬化,萬變不離其宗。 千變萬化、新奇的中考題,可視為源于母題。 研究題材,把握題解,使中學生舉一反三,舉一反三,使中學生跳出題海,復習輕松,事半功倍事半功倍。 Motif 14. 疊加的力分析【求解歸納】對于一個疊加,如果你估計某個外力,你可以用整體的方法從整體上分析這個外力,然后用平衡條件得到你想要的力; 如果你估計物體的外力 物體之間的排斥力必須通過隔離法來分析一個物體與力相關的力,然后通過平衡條件可以得到想要的力。 典型例14(2010年山東文宗)如圖4所示,兩個物體A和B堆疊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不包括空氣阻力)向上拋出。 正確的說法是,在上升和增長的過程中,A對B的壓力一定為零。 壓力小于物體A的重力。壓力等于物體A的重力。 [分析]:以A和B的整體為研究對象,僅靠重力,物體運動的加速度兩者根據牛頓第二定理為g,方向為垂直向上。 以A為研究對象,由于加速度為g,方向垂直向上,由牛頓第二定理可知,作用在A上的合力為A的重力,所以A只受重力作用,而壓力上升和增長過程中A上必為零,選項A正確,BCD錯誤。 【答】A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疊加體的拋射問題。 推導題1(2006年省卷II.15) 如圖所示,一個橫放在水平臺面上的木塊P,通過一根穿過定滑輪的輕繩與木塊相連。 從滑輪到P的兩段繩子是水平的,并且知道Q和P之間以及桌面之間的動摩擦素數是勻速運動的,那么F的大小為A.4μmg B.3μmgC。 2μmgmg 【答案】:A 【分析】:以Q為研究對象,Q承受繩索在水平方向的拉力F1mg; 以P為研究對象,P受到向右的水平拉力F、繩索的拉力F2、Q的摩擦力Fμ1'和地面對P的摩擦力Fμ2可知平衡條件:F=F2+FμFN=2μmg,牛頓第三定理:F1=F2,Fμmg,選項A正確。
【點評】:本題涉及平衡問題的處理。 當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研究對象時,往往考慮整體法和隔離法。 重點是物體的受力分析。 導數題2(2002吉林黑龍江大學綜合)如圖4所示,物體a、b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N,FC=10c,c與桌面的靜摩擦力大小為A。 f1=5N,f2=0,f3=5NB。 f1=5N,f2=5N,f3=0C。 f1=0,f2=5N,f3=5ND。 將f1=0,f2=10N,f3=5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分析受力,利用平衡條件得到c與桌面之間靜摩擦力的大小,f3=5N。 單獨對a進行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可得,a間靜摩擦力的大小為f1=0。 將ab作為一個整體考慮,分析受力,應用平衡條件,得到bc間靜摩擦力的大小f2=5N。 所以選項C正確。 【答案】C導數題3.(北京外國語中學2012年考試)如圖所示,物體m和斜面M還在水平面上。 如果斜面的夾角θ稍微減小,物體m仍然在斜面上,則(A.斜面對物體的支撐力變小 B.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物體變大 C. 水平面與斜面物體間的摩擦力變大 D. 水平面與斜面物體間的摩擦力變小. 等于mgsinθ, 與物體的夾角斜面略有減小,斜面對物體的支撐力變小,對物體的摩擦力變大,選項AB正確;將物體m和斜面M視為一個整體,且受力分析,整體只受垂直向上的重力和垂直向下的支撐力物體疊加摩擦力受力分析,水平面與斜面的摩擦力為零。
稍微減小斜面夾角,不影響整體受力,選項CD錯誤。 【點評】AB導數題4.(2012東營,遼寧)兩個質量為m的物體疊加在水平面上物體疊加摩擦力受力分析,如圖,兩物體之間以及M與水平面之間的動摩擦素數為A。如果兩個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向右運動,則M上的摩擦力等于FB。 如果兩個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向右運動,則m和M之間沒有摩擦力,M上的摩擦力等于μmgC。 如果兩個物體以加速度a一起向右運動,則摩擦力對M的合力等于F-MaD。 若兩個物體以加速度a一起向右運動,則摩擦力對M的合力等于μ(m+M)g+ma 【分析】:若兩個物體以勻速向右運動,則力M上平衡,M上的摩擦力等于F,選項A正確。 如果兩個物體一起勻速向右運動,則M)g,,選項B不正確。 如果兩個物體以加速度a一起向右運動,分離出M并分析力。 根據牛頓運動定理,Ff=Ma,摩擦力對M的合力等于F-Ma,選項陳述正確。 隔離 m 并分析力。 根據牛頓運動定理,摩擦力f=ma,方向是向右的。 根據牛頓第三定理,m對M的摩擦力為ma,方向向左。 M還受到向左的地面摩擦力μ(m+M)g,所以摩擦力對M的合力等于μ(m+M)g+ma,選項D正確。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