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率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率也覺得是3×108米/秒。
光的反*
3.我們能聽到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那些物體反*的光*入了我們的耳朵。
4.光的反*定理:反*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光線與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反*角等于入*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和鏡面反*一樣遵守光的反*定理。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性:(1)平面鏡成的是實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導致光污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汽車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探照燈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耳朵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
(1)為何用透明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
以便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才能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如何聯通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如何找到a的像的位置?
搬動蠟燭b直至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
10.光的折*:光從一種介質斜*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通常發生變化的現象。
11.光的折*規律: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光線和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折*角大于入*角;入*角減小時,折*角也隨著減?。划敼饩€垂直*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散
12.白光是由*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虛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性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兩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耳朵像一架神奇的拍照機,鞏膜相當于拍照機的鏡頭(凸透鏡),黃斑相當于拍照機內的膠卷。
15.斜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凹透鏡;近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凸透鏡。
第2篇:五年級下物理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
所謂的“學好數理化,踏遍天下都不怕”,并且數學知識點多,電、光、功各類的點學須要中學生記住也是很頭疼的事情,下邊是小編與你們分享的三年級下物理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希望你們可以好好學習哦!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率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率也覺得是3×108米/秒。
光的反*
3.我們能看見不發光的物體是由于這種物體反*的光*入了我們的耳朵。
4.光的反*定理:反*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光線與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反*角等于入*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和鏡面反*一樣遵守光的反*定理。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性:(1)平面鏡成的是實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導致光污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汽車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探照燈的反光罩、太陽灶、醫術戴在耳朵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
(1)為何用透明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
以便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才能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如何聯通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如何找到a的像的位置?
搬動蠟燭b直至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
10.光的折*:光從一種介質斜*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通常發生變化的現象。
11.光的折*規律: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他介質,折*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光線和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折*角大于入*角;入*角減小時,折*角也隨著減小;當光線垂直*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散
12.白光是由*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虛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性實驗
(1)等高共軸調節: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兩者中心調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耳朵像一架神奇的拍照機,鞏膜相當于拍照機的鏡頭(凸透鏡),黃斑相當于拍照機內的膠卷。
15.斜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凹透鏡;近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凸透鏡。
第3篇:八年級數學《平面鏡成像》知識點備考
1、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像是實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右手是人的手指,看穿衣鏡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背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產生的緣由:平淡的海面就似乎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底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底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行道樹和房子上各點與海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海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海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海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海面多高,像離海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實像的緣由:物體*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后的反*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種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實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實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步入耳朵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后,反*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做出物、像、反*光線和入*光線)
第4篇:初中物理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歸納
下邊是對平面鏡成像的知識點的總結學習,希望朋友們認真瞧瞧。
1、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像是實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的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像到鏡面的距離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右手是人的手指,看穿衣鏡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背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產生的緣由:平淡的海面就好象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底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底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行道樹和房子上各點與海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海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海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海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水面多高,像離海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實像的緣由:物體*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后的反*光線沒有會聚而是發散的,這種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實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實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步入耳朵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出的光線經反*后,反*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做出物、像、反*光線和入*光線);
相信朋友們對平面鏡成像的知識點可以挺好的把握了,希望里面的知識點的學習,能挺好的幫助朋友們的備考學習工作。
第5篇:平面鏡成像特性八年級下冊化學知識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像是實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右手是人的手指,看穿衣鏡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背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產生的緣由:平淡的海面就好象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底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底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行道樹和房子上各點與海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海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海面越近,無數個點組成的像在海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海面多高,像離海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實像的緣由:物體*到平面鏡上的光經平面鏡反*后的反*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散的,這種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實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實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第6篇:八年級數學《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2.能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八年級物理第三節平面鏡成像筆記,設計實驗方案。
【過程與方式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養成剖析、概括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
【情感心態價值觀目標】
感知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能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化學現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
【難點】
器材的選用和方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出新課
【問題導出】
首先我會讓中學生思索:我們照鏡午時,我和穿衣鏡里的“我”有哪些區別?
因為中學生自身的經驗,中學生很快答出:一樣。這么我和穿衣鏡里的“我”到底有什么地方相同呢?導出課題:明天我們就一上去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解決這個問題。
環節二:構建規律
探究光的反*規律
按照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紹與平面鏡成像中光的幾個術語:
物:平面鏡之外的物體。
像:平面鏡里可以觀察到的物體
【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像時,物和像有哪些特征?
【作出推測】
(1)物比像大。
(2)物與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兩只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玻璃板,白紙。
(2)實驗方案:
在桌面上放白紙,紙上橫著放一塊平面鏡,在玻璃板前燃起一支蠟燭,可看見鏡中的像。
拿未燃起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后聯通,直至蠟燭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檢測像和物的位置關系。
改變燃起蠟燭的位置,多檢測幾次。
【記錄數據】
環節三:鞏固提升
為何在實驗中只燃起一支蠟燭?
答:一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八年級物理第三節平面鏡成像筆記,二是易于觀察。
環節四:小結作業
四、板書設計
略。
[八年級數學《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