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在博文中附上了此前獻給中國科大學數理學部常委會的實名舉報信,信中記述稱:聞海虎在2012年8月末至王辦公室商談,要求與之合作,借助掃描電鏡能譜剖析鉀鐵硒材料中兩相的物理成份。王急劇讓課題組負責掃描電子顯微鏡的中級工程師M老師安排實驗。隨后半年中,M進行了數次電鏡形貌檢測;他的研究生C和H進行了樣品的能譜(微區物理成份)檢測。兩人在分別檢測后,隨后將原始實驗數據拷貝給了聞海虎的中學生。
據介紹,2013年7月2日,王牧在北京學院化學大學的工作簡報上見到了報導聞海虎論文發表的消息,M、C和H分別被列為第7、8、9作者。王牧稱,他隨后尋問了兩人,三人均告知未曾出席過實驗結果的剖析討論和圖片制做,甚至在投稿。之前,沒有看過該投稿稿件。“鑒此,兩人以該文違背系列雜志的投稿規則要求撤消署名。。編輯部隨即來信尋問投稿細節,此時二人又從編輯來信中獲知該文在投稿時留給編輯部的C和H二人的郵箱地址是偽造的。編輯同時尋問是否對文章數據的真實性有疑惑,M、C和H兩人對比檢測原始數據和已發表文章后,發覺該文涉嫌作假。”
王牧稱,自己并不是論文作者之一王牧 聞海虎,但自己的2名中學生和1個實驗員是“被作者”了。同時,王牧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列出了4項聞論文涉嫌作假的主要事實,并表示自己有大量原始數據和證據備查。
王牧表示仍未收到調查結果
王牧在博文最后附上《關于退出教授增選的信》,信中稱:“選擇實名舉報,我清楚地曉得這也將中止了我本人的教授增選進程,但仔細研究增選條例覺得在目前機制里沒有明晰的自我中止程序。”同時,王牧在信中抒發了退出教授增選的遺憾,但指出自己深信科學道德的底線是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觸及的,并表示與弄虛造假的學術不端行為作堅決斗爭無怨無悔。
當晚,王牧受訪時表示,此前自己和聞海虎及參與實驗的若干人員,早已接受了教育部與中科院的相關調查,但目前自己仍未得到調查結果,“這個事情現今比較復雜,最合適的辦法就是讓科學界去處理。”
中科院稱調查情況不對外公布
明天,北京學院和聞海虎方面均未對王牧的舉報進行回應。
明天記者就此尋問中科院教授工作局,工作人員表示,依照教授增選工作相關保密性的規定,是否已接收舉報材料以及相關調查情況等均不予對外公布,且在沒有查證之前,不建議過多關注。工作人員指出,增選工作的具體規定在學部網站上都能查到王牧 聞海虎,每一步都按規定嚴格處理,按程序在走。
>>人物簡介:
王牧,1962年12月生,1991年獲上海學院博士學位。1992-1994年間在英國奈梅亨學院固體物理系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起任上海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歷任固體微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處長;中國數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結晶學會常務理事;國際晶體生長組織(IOCG)委員;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匯聚態結構與動力學委員會(C5)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