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課目
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袁亞良
2019年武漢市中學結業、升學考試語文試題(以下簡稱“本卷”)能嚴格遵守“遵循課標、緊扣教材、重視能力、貼近生活、控制難度”五大命題基本原則,充分落實“一增五減”的命題要求,彰顯“突出選拔評價功能,導向核心素質教學”的命題立意。
一、整體情況
(一)結構美
本卷結構上保持相對穩定,仍為28題。與今年相比,第19題改為1小題,總的小題數降低了3題。
1.內容全面,知識結構比列適當
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大藍籌股分值所占比率分別為44%、35%、13%、8%,加強了綜合與實踐能力的考查。對課標二級維度八個方面的課程內容的覆蓋率達100%,對教材29個章節均有涉及。各年級知識考查分布合理,其中三年級25分,八年級59分,九年級66分。
2.目標明晰,認知結構布局有度
在保證試卷有效性的同時,充分發揮高考試卷在物理教學中的導向作用。對中學生認知水平的考查全面科學。對數學學習結果目標及過程目標七種認知水平結構的考查與課標要求基本一致,對“四基四能,核心素質”考查的考題搭配恰當。
3.方式多樣,題型結構搭配合理
試卷呈現開朗而素雅,題型豐富,有估算題、證明題、圖表信息題、實際應用題、有“形”無圖題、開放題等。全卷共15個圖形,涉及11道考題。從個體看,多道考題設置了多個小問,幾個小問間由易到難,有并列,有遞進,有并列、遞進共存,彰顯了試題的結構之美。
(二)梯度美
試卷設置具有層次性,堅持低起點、緩斜度,展現梯度之美。基礎題、中檔題、較困局之比約為7∶2∶1。全卷采用多點把關、鋸齒分布,具有較好的分辨度,總體難度與今年相比稍有增加。試卷大都取之于教材,中學生“熟”而不“膩”。
(三)創新美
盡覽全卷八年級物理難不難,穩中求新。與今年相比,本卷在內容和題型保持相對穩定的基礎上不乏創新之處:
1.統計題的考查立足統計本質,輕估算,重剖析運用。
2.突出滲透人文素質考查的價值取向:找準物理知識與物理文化的最佳結合點、重構物理知識的發生過程、有機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3.問題情景呈現背景真實有效,指向物理知識與技巧的建構。
4.新定義題著重考查中學生在觀察中思索、在思索中發覺、在發覺后推理的能力。
二、試題特征
1.低起點,緩斜度,突出基礎
本卷立足于“雙基”的考查,重視知識的直接應用,提供足夠的臺階,讓中學生很容易上手。如第25題第(1)(2)問是解決第(3)問的基礎,中學生有了前問的鋪墊或臺階,很容易拾階而上。
2.高觀點,重素質,能力立意
捉住物理的核心知識及其交匯處編制高考試卷,直指中學生的物理素質和探究能力的考查,有利于推動教學從知識習得邁向能力發展。如第27題考查中學生綜合能力,突出中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思辨能力以及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顯圖形,重遷移,展現本質
數形結合思想是在物理學習過程中逐漸領悟和加強的,對于物理問題的解決具有強悍的功效。而這一物理思想考查的最高境界是有‘形’無圖題的設置。第26、28題挺好彰顯了這一點,要求能洞察問題的本質,將內隱的圖形顯性化,再加以有理有據地思索和推理。
4.明算理,重運用,推動教學
“多考想,少考算”,彰顯“算”與“證”的本質。本卷的“算”不是死算,而須要有“運”的過程、“計”的方式;“證”的推理,是“尋道”,更是“發現”。如第24題須要透過“算”的結果見到其背后所蘊涵的科學道理,這也是今后教學須要關注的一個方面。
來源:江蘇教育局官微!加小編陌陌,入南京父母交流群(標明幾年級)!
化學課目
2019年南京高考數學試題秉持“依標扣本、重視能力、穩中求變”的命題思想,堅持宣城高考的命題原則,彰顯了南京化學試題鮮明的特色。試題關注基礎,重視能力,展現素質,難度適合,結構合理,分辨度好,對中學數學教學有較好的導向作用。
試題面向全體中學生,遵守課標要求,重視對核心主干知識的考查。
通過設置低密的解題臺階,全面考查中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和技巧,兼具各個層次的中學生。如第29題,從自行車鎖材料的選擇,到能量轉化及力的互相作用,到浮力的估算,再到報案器原理的應用,由定性到定量八年級物理難不難,由曉得到理解,步步深入;第33題,從簡單電路的估算,到串、并聯電路的分析估算,再到電路安全的問題,也是從簡單到復雜,從辨識到剖析,層層遞進。
通過設置具體、真實的情境,考查中學生對基本概念、規律的辨識、辨識和理解。試卷在選料時緊貼中學生生活、關注現代科技。如鐵路、北斗衛星導航、光纖通訊、吸塵器、共享自行車、無人駕駛電動車輛、南通輕軌、節日彩射燈、鐵板海參等。這種情境的融合,既讓試題散發出濃厚的科技生活風韻,又彰顯了從生活邁向化學,從數學邁向社會的課標理念。
通過設置拓展延展的問題情景,明扣或搭扣教材。試題中許多素材直接或間接源自教材,占比約30%。如第2題內能與機械能的互相轉化,第4題熔斷器熔斷的緣由,第7題沉浮子的制做,第30題用發光小燈泡和凸透鏡研究折射與成像規律,第34題對小彩燈的探究等內容與書本知識、方法聯系密切。
試題命題形式靈活,重視能力立意,展現對學科核心素質的考查。
重視對化學思想方式的考查。考查的重要方式有:(1)計算法。如第9題要求中學生關注生活細節,運用物理解決實際問題;(2)圖象法。如第10、34、36等題,要求中學生從識圖、畫圖、用圖等方面全方位理解圖象及點、線等所表示的數學意義;(3)臨界法。如第29、33、36題都須要運用臨界極值的方式剖析解決問題;(4)邏輯推理法。如第34題要按照實際情況、實驗現象進行合理推理;第35題要按照實驗數據進行估算;第36題按照圖象猜想受力情況等。
重視對中學生探究能力的考查。全卷探究實驗類試卷分布在各類題型中,占分約30%,實驗的類別有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學生拓展實驗,能創造性地對多個實驗進行合理的整合,讓真正做實驗與不做實驗有效區分開來。如第35題將探究細節、數據處理、實驗評價有機融合,對中學生的探究綜合能力是一次挺好的檢驗。
重視對中學生建模能力的考查。試題中涉及到彈簧、電荷、杠桿、滑車架、恒功率電源、勻速直線運動、電動機、發動機等對象模型和過程模型,要求中學生通過審題、閱讀、現場學習理解有關概念及互相關系后回答問題,對中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其實,去年的考題素材新、視角新,有益于引導改進課堂教學,有益于培養學科核心素質。來源:南京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