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 2.探索——比較物體的速度 1 請完成教材第63頁的“學生實驗”,并閱讀下面的“小信息”。 現在,你檢查了一段時間了嗎? 路線推導 1. 知道物體運動的快慢,并用速度來表達。 2.知道SI單位中速度的單位是m/s。 3、可以利用速率公式v=s/t進行簡單估算。 4.初步理解用距離-時間圖像來描述勻速直線運動。 課程衍生的問題和猜想:對于不同的運動物體,如何比較它們的運動速度? 您如何描述它們移動的速度? 觀察圖片中的紅色和綠色汽車,你如何比較它們的速度? 課程講解了所提出的方案:首先讓卡車A和B在木板(或長桌、光滑的地板)上移動,觀察并記錄它們的運動,定性地比較運動的速度; 在地板上標記一段距離)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ppt,記錄寬度,檢測卡車A和B通過這段距離的時間,定量比較移動速度。 課程講解收集證據: 1、A、B 卡車的速度定性比較。 實驗:A、B 卡車分別在木板(或長桌子、光滑地板)上移動,觀察其運動情況。 記錄:A、B的運動情況,以及比較A、B運動速度的依據。 交流討論:交換觀察到的現象,討論比較A、B的移動速度的依據和條件。 收集證據的課程講解:2、定量比較卡車A、B的速度。 實驗:在a上標記距離。木板(或長桌子、光滑地板)(距離應盡可能長,以便觀察和記錄),并比較 A 和 B 的運動速度。
用掛鐘計時,比較同一時間內A、B的速度。 記錄:在相同的距離、相同的時間內,比較A、B的移動速度。 交流討論:交流實驗情況怎樣比較運動的快慢ppt,討論比較的依據和條件。 如果兩個運動物體在不同時間經過不同距離,如何比較兩個物體的速度? 課程通過昨天的案例講解如何比較運動速度。 一、比較運動速度的方法 1、同時比較距離,距離越長,運動越快; 2.比較相同距離的時間,時間越短,移動越快。 在一個小案例中,小聰的朋友的100m運行時間是17s,小明的50m運行時間是8s。 如果你想知道他們誰跑得更快,你該怎么辦? 課程講解2.速度1. 在數學中,行進的距離與行進該距離所需的時間的比率稱為速度。 2、公式:V代表速度,s代表距離,t代表時間。 3、速度的化學意義: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數學量。 它在數值上等于物體每單位時間移動的距離。 值越大,物體移動的速度越快。 課程講解2.速度4. 單位:基本單位m/s或m s-1讀作米每秒,常用單位km/h或km h-1讀作公里每小時,車速表為課程講解示例1. 可以轉化為 或 。
例2.5m/s=km/h72km/h=m/s1820 課堂練習 直線運動中,根據物體運動時速度的變化,可分為勻速直線運動和變速直線運動。 三、勻速直線運動 1、我們把物體沿直線以恒定速度的運動稱為勻速直線運動。 2、特點: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任意同一時刻所經過的距離相等,即距離與時間成反比; 速度不隨距離和時間而改變。 課程講解了一個小例子,在直線軌道上平穩行駛的動車近似認為是勻速直線運動。 你能舉出物體以勻速直線運動的例子嗎? 問題探究例3.下列物體的運動最接近勻速直線運動的是() A. 車輛啟動 B. 火車檢票 C. 客人乘手動電梯上樓 D. 滑冰者步入曲線例4.做一條等速直線運動物體在5秒內行進了10m的距離,所以它的速度是m/s,在2秒內它的速度是m/s。 C22課堂習題例5、如圖所示,下圖中,勻速直線運動為()A.(1)和(3)B.(2)和(4)C.(2)和(3) ) ) D. (1) 與 (4) D 班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