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械效率講師:劉老師 測試點視角 測試點1:區分無同情心條件下的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測試點2:了解各類機械的機械效率。 新課標要求知識梳理GF拉力GF浮動F拉力F拉力如圖:同樣,拉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 如圖所示,利用斜面的目的也是為了提升物體功與機械效率課件,直接對物體做的功為Fhs 2。 機械效率 1 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稱為機械效率。 2.3. 由于有用功始終大于總功,因此機械效率始終大于 1.4。 機械效率與功率無關。 使用升降機的目的是提升物體,有用功是,將相同質量的物體以勻速提升到相同高度,有用功相等。 A具有較高的機械效率。 據可知,A 所做的總功較少 【分析】已知:G=150N,h=4m,n=2,t=20s,W 總計
2.=800J 【分析】例3(山東省青島市相城區2013年期中教學質量督導測試)解:(1)小李拉木板時所用的時間和用力所做的總功框架W=Fs==6103J。 小李的朋友拉動木架的力量就是例3。(山東省青島市相城區2013年九年級期中教學質量督導測試)例3。(山東省青島市相城區九年級省2013年期中教學質量督導測試)注:GF支分析:(1)已知:G=15N,求:F=? (2)已知:G=15N,h=AA=0.1m,s=BB,G bar=5N,t=2s 問:W 有? ? 總P? F?解:(1)這是一個杠桿,物體懸掛在杠桿的中點,物體與杠桿對齊
3、桿向上的拉力為阻力,小明向下的拉力為驅動力,l1=OD,l2=OC,由三角形知識可知:例4小明在探索的實踐中利用杠桿做功,將重物G設定為15N,將物體懸掛在杠桿的中點,用手垂直提起桿的一端,使物體以平緩均勻的速度升起,如圖所示。 例4 在探索利用杠桿做功的實踐活動中,小明將一個重量G為15N的重物掛在杠桿的中點,用手垂直抬起桿的一端,使物體上升到一定高度。速度輕柔均勻功與機械效率課件,如圖所示。 例5、如圖所示,重量為500N的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為150N。 當向末端施加60N的水平拉力時,物體向右勻速移動3m的距離(不包括繩索和滑輪的重量)。 發現:(1)有用的工作; (2) 總工作量; (三)額外工作; (4)機械效率。 【分析】實例6 在“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的實驗中,小明推測斜面的機械效率可能與斜面有關。 表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高。 【分析】理解有用功、附加功、總功的概念是解決機械效率問題的關鍵。 容易出錯的警告審查指的是幾種常見的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