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鏡成像定律》教學設計
一、教學背景
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是光學的核心內容。 教材中安排探索性實驗,總結凸透鏡成像的特點。 中學生能從實驗現象中直觀地總結出實驗推論。
本次微課以實驗為基礎,從繪圖的角度總結了凸透鏡成像中的五種光學繪圖,讓中學生感受凸透鏡成像最根本的原因,幫助中學生加深理解。
八年級的中學生剛剛接觸化學這門學科,知道一些比較簡單的化學現象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圖畫,對化學有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缺乏歸納數學規律的能力。 因此,本次微課可以幫助中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懂得通過繪圖和制表來概括化學規律,提高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物距和像距的概念
了解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二)工藝與技巧
通過實驗繪圖和制表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三)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對科學充滿好奇,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現象和數學原理
三、教學方法
實驗法、繪圖法、歸納法、
4.設計思路
(1)引入新知識
本次微課從生活中的放大鏡和照相機中介紹新知識。 兩個問題——為什么相機能拍照? 為什么放大鏡可以放大物體? 中學生對解開科學謎題形成疑惑和興趣。
(2) 推廣新課程
從感官認識到規律探索,為凸透鏡的應用尋找理論依據。通過實驗繪圖和制表總結凸透鏡的成像規律
(3) 起死回生
用歸納出的科學規律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圖畫,講解相機中放大鏡和凸透鏡的成像特點,讓中學生豁然開朗,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課程升華
中學生在感到成功的同時,不斷地提出問題,不斷地擴展科學規律。 日常生活中的望遠鏡、顯微鏡、投影儀、手探照燈等應用凸透鏡有哪些定律? 提高中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愿。
五、教學總結
從生活中的放大鏡、照相機到數學,中學生形成了科學的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他們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系統的繪圖和制表分析,培養了嚴謹的學習態度。 步入生活,解決了放大鏡和照相機只能成像的根本原因,感受了成功的喜悅,并嘗試解決了更多凸透鏡成像的應用實例。
通過凸透鏡成像實驗微課,使中學生系統地形成對凸透鏡成像規律的感性認識。 但是,這個實驗的微課肯定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不能及時反饋。 我希望它可以重復多次。 借助觀看和課后老師的指導互動,您可以對凸透鏡的成像規律有更全面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