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為你們帶來中學數學實驗注意事項總結三:探究性實驗,詳盡全面,不斷有更新!家有高考生值得收藏,點關注不走失~須要WORD版留言
三、探究性實驗
14.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
【注意事項】實驗推論的說法:重力與質量成反比,不能說“質量與重力成反比”!
使用測力計檢測重力
15.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
【注意事項】
⑴實驗中用貨車而不用鐵塊的緣由:減少滑動磨擦力會實驗的影響;
⑵實驗改進:用卡片取代貨車;
⑶如何驗證“在同仍然線上”:把卡片扭轉一定角度;
⑷如何驗證“作用在同一物體上”:把卡片剪成兩片;
探究二力平衡條件的一種方式
16.研究影響滑動磨擦力大小的誘因
【注意事項】
⑴怎樣探究滑動磨擦力是否與接觸面積有關:分別把鐵塊平放和側放,再檢測比較滑動磨擦力;
⑵研究方式:控制變量法;
⑶注意實驗推論的說法:那個誘因相同時,滑動磨擦力與哪些誘因有關;
探究影響滑動磨擦力大小的誘因
⑷要勻速帶動鐵塊較難做到,如右圖改進后,既不用勻速帶動長木板,又能使彈簧測力計示數較穩定,以便讀數;
實驗改進
17.探究影響壓力作用療效的誘因
【注意事項】
⑴壓力作用療效是通過泡沫被壓的凹坑程度反映下來的(轉換法)
⑵注意實驗推論的說法:那個誘因相同時,壓力作用療效與哪些誘因有關;
壓力作用的療效
18.探究杠杠的平衡條件
【注意事項】
⑴多次實驗的目的:為了得到杠杠平衡的普遍條件(使實驗推論更具有普遍性);
⑵杠杠每次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緣由:以便檢測力臂;
探究杠杠的平衡條件
19.探究液體內部浮力與什么誘因有關
【注意事項】
⑴U形玻璃管不是連通器;
⑵金屬盒未溶入液體時,U形管液面就不相平應采取的舉措:拆下膠管,重新聯接;
⑶在探究液體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中,金屬盒在兩種液體中的深度要保持相同;
⑷壓強計是借助U形管中兩側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金屬盒所處位置的浮力的大小(轉換法)
⑸注意實驗推論的說法:什么誘因相同時,壓力作用療效與哪些誘因有關;
液體浮力
20.探究壓強大小與什么誘因有關
【注意事項】浸沒后,壓強與浸沒的深度無關;
探究壓強的影響誘因
21.探究物體的動能跟什么誘因有關
【注意事項】
⑴動能大小是通過鐵塊被推進距離來反映下來(轉換法)
⑵每次小球從斜面的同一高度滾下的目的:使小球抵達水平面的速率相同;
⑶同一小球從不同高度滾下是為了探究動能與速率的關系;
⑷實驗中所用的長木板不能太光滑,否則鐵塊被推進時會滑很遠的距離,就難以進行比較;
探究動能的影響誘因
22.探究固體融化時氣溫的變化規律
【注意事項】
⑴實驗裝置的組裝應自下而上進行;
⑵固體(如海波)倒入試管用水浴加熱的緣由:使試管中的固體受熱均勻;
⑶注意水溫計讀數時的視線和分度值;
⑷懂得從圖象分辨晶體和非晶體;
⑸晶體融化過程的特征:吸收熱量,內能降低,但氣溫保持不變;
⑹AB段和CD段圖象的傾斜程度不同的緣由:AB段是固態,CD段是液態,二者的比熱容不同(越傾斜的比熱容越小);
⑺B點還是固態,氣溫已達熔點,C點恰好全部融化為液態,氣溫還是等于熔點探究光折射的特點,BC段為固液共存態,氣溫等于熔點;所以,當晶體的氣溫正好等于熔點時,它的狀態可能是固態(B點),也可能是液態(C點),還可能是固液共存(BC段);
⑻如果每次記錄的時間間隔過長,可能會造成融化過程的氣溫記錄不全甚至沒有記錄,就不能確切反映融化過程的特性;
探究固體融化規律
固體融化圖象
23.探究水沸騰時氣溫變化的特征
【注意事項】
⑴為了減短加熱時間,可采取的辦法:①減少水的質量;②提高水的初溫;③給燒瓶加蓋子;④加大火焰;
⑵若實驗中測得的沸點比實際偏大一點,可能是給燒瓶加蓋子后減小了杯內的氣壓因而使沸點下降;
⑶液體沸騰過程的特征:吸收熱量,內能降低,但氣溫保持不變;
⑷若測得水的沸點大于100℃,說明當時大氣壓高于標準大氣壓;若測得水的沸點小于100℃,說明當時大氣壓低于標準大氣壓;
⑸沸騰后繼續加熱,液體的體溫保持不變;
⑹沸騰現象:水底出現大量氣泡,不斷上升、變大,到海面斷裂開來,上面的水蒸汽充溢到空氣中;
探究水的沸騰
24.比較不同物質放熱的情況
【注意事項】
⑴實驗中要使用相同的電加熱器、燒杯,兩種液體的質量、初溫也要相同(若初溫不同也可以,但下降的氣溫要相同);
⑵必要時還要使用攪拌棒使物質均勻受熱。
⑶相同的電加熱器加熱相同的時間,兩種液體吸收的熱量是相同的,即吸收熱量的多少是通過加熱時間來反映下來的→轉換法
⑷本實驗須要天平;
⑸本實驗可探究: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下降相同的氣溫,吸收的熱量不同;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吸收相同的熱量后,下降的氣溫不同;
比較不同物質放熱的情況
25.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注意事項】
⑴實驗中把反射光那兒的硬紙板往前折,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仍在同一平面內,但在往前折的紙板中將看不到反射光了;
⑵多次改變入射光的角度的目的:為了得出光反射的普遍規律;
⑶只能說“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探究光折射的特點,不能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由于先有入射光而后才有反射光;
探究光的反射規律
26.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注意事項】
⑴實驗中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緣由:以便找到像的位置;
⑵兩根蠟燭完全相同:以便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
⑶后面的蠟燭一直不能與像重合的緣由: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
⑷實驗時,應從燃起蠟燭這兩側看過去;
⑸實驗應在較暗的環境中進行;
⑹實驗中應選擇較薄的玻璃板來實驗;
⑺實驗中會看見兩個不重疊的像:燃起的蠟燭在玻璃板前前面都成像;
⑻實驗中刻度尺的作用:為了比較像與物到玻璃板的距離關系;
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
27.探究光折射時的特征
【注意事項】
⑴實驗中,入射光線在液面處發生反射和折射,有一部份光線因為發生反射,所以折射光線會比入射光線略暗;
⑵折射過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探究光的折射
28.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
【注意事項】
⑴實驗前,先調節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在同仍然線上,并使燭焰、凸透鏡和光屏兩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為了成像在光屏的中心;
⑵多次實驗是為了使結果具有普遍性;
⑶實驗時不能在光屏中心找到像的可能緣由:①燭焰、凸透鏡和光屏兩者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②物距u大于(或等于)焦距f;③物距小于焦距,但太緊靠焦距,使像距很大,光具座不夠長;
凸透鏡成像
29.探究影響內阻大小的誘因
【注意事項】控制變量法的理解與應用,導體的阻值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在探究阻值與導體厚度的關系時,需控制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相同;在探究阻值與導體的橫截面積關系時,需控制導體的材料、長度相同;在探究阻值與導體的材料關系時,需控制導體的橫截面積、長度相同;
探究內阻大小的影響誘因
30.探究電壓與電流、電阻的關系
【實驗推論】
內阻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壓與導體兩端的電流成反比;
電流一定時,通過導體的電壓與導體的阻值成正比。
探究電壓與電流、電阻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