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第=page11頁,共=11頁試題第=page22頁,共=22頁4.3科學探究:平面鏡成像實驗題作圖題(1)教科版數學八年級下冊姓名:一、實驗題1.如圖所示,小紅朋友在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時,所用的實驗器材有帶基座的玻璃板、白紙、筆、火柴、光屏、刻度尺,兩支外觀相同的蠟燭A和B;(1)實驗時選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主要是為了易于;(2)在矗立的玻璃板前燃起蠟燭,拿(選填“點燃”或“未燃起”)的蠟燭豎直在玻璃板后邊聯通,人眼仍然在玻璃板的兩側觀察,直到蠟燭與蠟燭的像完全重合。這些確定像與物大小的方式是(選填“控制變量法”或“等效取代法”)。2.小彤朋友在“探究平面成鏡像特征”實驗時:(1)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實驗時,會聽到兩個不重合的像,分別是玻璃板前后兩個面反射產生的,為清除此影響可選用(選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將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這樣做是為了易于確定像的。為了易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所用的兩只蠟燭A、B,應選擇外型的;(2)當蠟燭A遠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3)將光屏矗立在像的位置(與玻璃板平行),光屏上難以呈現蠟燭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
3.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的實驗中,如圖所示。(1)實驗中選定兩個完全相同蠟燭的目的是比較像與物的關系。(2)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的目的是易于(選填“觀察”或“確定”)像的位置。(3)將燃起的蠟燭放置在距玻璃板10cm處,此時蠟燭的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將一張白紙置于玻璃板后,無論怎么聯通,在白紙上都(填“能”或“不能”)成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像。(4)將蠟燭遠離玻璃板聯通一段距離,蠟燭的像的大小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4.借助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1)模擬蠟燭A置于玻璃板前,透過玻璃板觀察到A的像,把與A完全相同的模擬蠟燭B置于像的位置,觀察到B與像,說明像與物;(2)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難以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蠟燭A的像,說明所成的像是像;(3)請說出此實驗裝置的優點。(一條即可)5.小高朋友用如圖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小高取兩支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將蠟燭A燃起后置于玻璃板上面,再拿蠟燭B置于玻璃板后邊聯通,直至看起來跟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這個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紙上記下A和B的位置。
聯通燃起的蠟燭,重復做多次實驗。在此實驗中:(1)蠟燭B(填“需要”或“不須要”)燃起。(2)實驗時應在(填“A”或“B”)側觀察蠟燭A經玻璃板所成的像。(3)將光屏置于像的位置,光屏上接收不到像,因而判定平面鏡成的是(填“實”或“虛”)像。(4)當圖中蠟燭A向遠離玻璃板方向垂直聯通10cm時,要想找到像的位置,應將蠟燭B如何聯通?。(5)在此實驗中,小高是通過的方式,防止實驗現象的碰巧性,保證推論的正確。6.小濱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了“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1)他應選定兩支外觀(選填“相同”或“不同”)的蠟燭進行實驗。(2)小濱選擇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3)實驗過程中,小濱仔細觀察,發覺蠟燭的像有拖影,請你幫小濱剖析形成這一現象的緣由是。7.小紅朋友做“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時,將一塊玻璃板豎直架在水平臺上,再取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燃起玻璃前的蠟燭A進行觀察,如圖所示,在此過程中:(1)小紅選擇玻璃板取代平面鏡進行實驗的目的是:;(2)選定兩段完全相同的蠟燭目的是:;(3)小紅將蠟燭漸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8.按照2019班李燕小組朋友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的實驗情境回答下述問題:(1)小組朋友將平面鏡豎直立在桌面上,把墨射手A放置在鏡前的邊沿處,如圖甲所示,調整觀察角度,可在鏡中看見它的部份像。再將另一相同墨射手B放在鏡后并來回聯通,直到其未被平面鏡遮擋部份與A在鏡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個完全吻合的“瓶”。這么墨射手B所在的位置即為的位置,同時還可得推論;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還能見到墨射手B被遮去的部份,這是因為光的產生的;(2)小明小組采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鏡進行實驗,為了使墨射手A所成的像更清晰,可用手探照燈對著墨射手(選填“A”或“B”)照射;在確定墨射手像的位置時,應在墨射手(選填“A”或“B”)側觀察;改變墨射手到平面鏡的距離,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9.如圖所示,是小紅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的實驗裝置圖。(1)實驗時要把玻璃板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了易于觀察,該實驗最好在(選填“較亮”或“較暗”)的環境中進行。(2)實驗中用透明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目的是。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燃起的蠟燭A,小紅拿另一支大小相同未燃起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邊聯通,耳朵要在蠟燭(選填“A”或“B”)兩側觀察,直至聽到它跟蠟燭A的像,改變蠟燭位置,每次都能得到同樣的現象,由此可以得到推論。(4)在探究平面鏡所成的是虛像還是實像時,小紅移去旁邊的蠟燭B物理平面鏡成像畫圖題,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之后(選填“透過玻璃板”或“直接”)觀察光屏,她(選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見像。10.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把一張大紙鋪在桌面上,紙上矗立一塊玻璃板,順著玻璃板在紙上畫一條直線OO1物理平面鏡成像畫圖題,代表平面鏡的位置。(1)把一支燃起的蠟燭置于玻璃板上面的適當位置,再拿一支外型相同但不燃起的蠟燭,矗立著在玻璃板的旁邊聯通,當聯通到某位置時,發覺該蠟燭與燃起蠟燭的像完全重合。此說明平面鏡成的像(選填序號);A.是實像B.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C.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和物體連線與鏡面垂直(2)聯通燃起的蠟燭分別到A、B、C點,重復(1)中的操作,記錄與燃起蠟燭的像重合的A1、B1、C1點,用直線將A、B、C和A1、B1、C1分別聯接成三角形,將紙沿OO1對折,發覺兩個三角形幾乎重合。
此說明平面鏡成的像(選填序號);A.是實像B.大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C.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和物體連線與鏡面垂直(3)有朋友在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燃起蠟燭的像似乎總是“懸浮”在紙面上方。導致該現象的誘因可能(選填序號)。A.玻璃板太厚B.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離燃起蠟燭左邊C.玻璃板未垂直桌面,且偏向燃起蠟燭左邊二、作圖題11.如圖所示,A和B是置于平面鏡MM′前完全相同的兩支蠟燭。鼻子從某個方向向平面鏡看去時,兩支蠟燭的像完全重疊。請在圖中畫出從這個方向步入眼的光線。12.如圖所示,AB、CD是點光源S發出的光經平面鏡MN反射后的兩條反射光線,請在圖中做出點光源S。(保留畫圖痕跡)13.如圖乙所示,物體AB放置在平面鏡MN前。請按照平面鏡成像的特征畫出物體AB在平面鏡MN中所成的像,井保留畫圖痕跡。14.借助平面鏡成像特性畫出圖中AB的像A′B′。15.請在圖中畫出人眼看見蠟燭s點的光路圖。16.按照平面鏡成像特性。在圖中做出物體AB在平面鏡中成的像。17.小華在觀賞海河景色時,他通過平淡的海面可以看見路燈A在水底的像。請你在圖中做出路燈A發出的光經海面反射后步入人眼B的反射光線。
(保留畫圖痕跡)答案第=page11頁,共=22頁答案第=page11頁,共=22頁參考答案1.確定像的位置未燃起等效取代法2.薄位置相同不變虛3.大小確定10不能虛不變4.完全重合大小相等虛更便捷探究像與物到鏡面距離的關系5.不須要A虛沿遠離玻璃板方向垂直聯通10cm多次實驗6.相同確定像的位置玻璃板太厚7.以便確定像的位置以便比較物和像的大小不變8.像像與物體的大小相等折射AA不變9.垂直/豎直較暗以便確定像的位置A完全重合像與物大小相等直接不能10.BCC11.12.13.14.15.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