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編者注】備考一輪,考生根據教材對基礎知識點、考點進行全面掃描,構建了基礎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和思維方式為了中考。 第二輪備考是承前啟后的重要環節。 在第一輪備考的基礎上,根據考試大綱,落實重點,突破難點,找準自己的衰退點,提高備考和復習的有效性。 我為大家整理了《高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重點知識點》,希望對大家學習有所幫助!
1、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物體的內能
(1)分子動能:熱運動的分子具有動能。 在熱現象的研究中,單個分子的動能沒有研究意義。 重要的是分子熱運動的平均動能。 濕度是物體分子熱運動平均動能的指標。
(2)分子勢能:分子具有由其相對位置決定的勢能,稱為分子勢能。 分子勢能隨物體體積的變化而變化。 當分子間的相互作用表現為吸引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間距離的減小而減小。 當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表示為力時,分子勢能隨著分子寬度和距離的減小而減小。 對于實際的二氧化碳來說物理分子熱運動知識點,體積減小,分子勢能增大; 體積減小,分子勢能減小。
(3)物體的內能:物體內所有分子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稱為物體的內能。 任何物體都具有內能物理分子熱運動知識點,物體的內能與物體的溫度和體積有關。
(4)物體的內能和機械能有本質的區別。 物體可能具有也可能不具有機械能,但具有內能。
2、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物體的受力分析
1、確定研究對象,分析周圍對象對其的影響。 不要分析這個物體對其他物體所施加的力,也不要錯誤地認為作用在其他物體上的力是通過“力的傳遞”作用于研究對象而作用于它的。
2、按照“自然力”的順序來分析。 即按照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力的順序進行分析,不要將“效率力”與“質量力”混淆進行重復分析。
3、如果力的方向無法確定,可以采用假設法進行分析。 首先假設這個力不存在,想象一下所研究的物體是如何運動的,然后考察這個力應該在哪些方向,物體能夠滿足給定的運動狀態。
3、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力的合成與分解
1、在線力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角力的合成:
F=(F12+F22+α)1/2 (正弦定理) F1⊥F2: F=(F12+F22)1/2
3、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的傾斜角tgβ=Fy/Fx)
筆記:
(1)力(矢量)的合成和分解遵守平行四邊形規則;
(2)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是等價替代關系,可用合力代替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亦然;
(3)除公式法外,還可以采用作圖法求解。 這時要選擇比例尺,嚴格畫圖;
(4)當F1和F2的值一定時,F1和F2之間的傾斜角(α角)越大,合力越?。?span style="display:none">khu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5)與直線上的力的合成相同,可以沿直線取正方向,用正負號來表示力的方向,可以分為代數運算。
4、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摩擦力大?。?span style="display:none">khu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1)靜摩擦力的大?。?span style="display:none">khu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①與相對運動趨勢的強弱有關。 趨勢越強,靜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過靜摩擦力,即0≤f≤fm,但與接觸面的相互擠壓力FN沒有直接關系。 具體尺寸可以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態與動力學定律來求解。
② 靜摩擦力比滑動摩擦力稍小。 小學階段討論問題時,如無特殊說明,可認為是同等價值的。
③作用: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趨勢,但不一定限制物體的運動。 它可以是功率或電阻。
(2)滑動摩擦力的大?。?span style="display:none">khu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成反比,即與一個物體對另一個物體表面的垂直斥力成反比。
公式:F=μFN(F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FN表示法向壓力的大小,μ稱為動摩擦素數)。
闡明:
①FN表示兩個物體表面之間的壓力,本質上屬于彈力,而不是重力,更多情況需要結合運動條件和平衡條件來確定。
②μ與接觸面的材質和接觸面的狀況有關,沒有單位。
③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相對運動的速度無關。
5、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和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它所形成的療效與幾個力共同作用所形成的療效相同,這個力稱為這些力的合力,那些力稱為合力。力稱為該力的分量。
2、力合成與分解的基本方法:平行四邊形法則。
3、力的合成: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稱為力的合成。
同一點上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F的取值范圍為:|F1-F2|≤F≤F1+F2。
4、力的分解:求已知力的分力稱為力的分解(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是逆運算)。
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力所形成的實際作用和療效來分解已知的力; 為了便于研究個別問題,許多問題都采用正交分解方法。
6、初三數學選修課第二個關鍵知識點
變壓器:
(1)理想變壓器:運行時無功率損耗(即無銅損、鐵損)。 因此,不包括理想變壓器的初級和次級線圈的內阻。
(2) 理想變壓器的關系式:
①電壓關系:U1/U2=n1/n2(變壓比),即電流與電阻成反比。
②功率關系:P in = P out,即I1U1=I2U2+I3U3+
③電流關系:I1/I2=n2/n1(變壓比),即只有一個次級線圈的變壓器的電壓與電阻成正比。
(3)變壓器的高壓線圈電阻較大,通過電壓較小,因此可用較細的導線繞制,低壓線圈電阻較小,通過電壓較大,因此應采用用較粗的電線纏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