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理八年級下北工大版5.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學案(第1課時)(一)學習目標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原理;2、通過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3、知道實像與虛像的區別;4、了解平面鏡的應用;5、了解凸面鏡與凹面鏡及其應用。(二)溫故而知新1、平面鏡成像的原理(1)依照反射定理畫出圖中兩條入射光線的反射光線。(2)若人的耳朵在反射光線的位置上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逆著反射光線的方向看去,會有哪些現象出現?總結:平面鏡成像的原理:2、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平面鏡成像時,像的位置、大小跟物體的位置、大小有哪些關系?(參照課本p43進行探究)依據探究過程的經歷,回答下述問題:(1)實驗
2、器材:;(2)在桌面上鋪一張大紙的目的是:;(3)實驗中要用取代平面鏡?;(4)玻璃板應怎樣放置?為何?。若此時用另一個完全相同的蠟燭b在玻璃板后的紙面上來回聯通,發覺未能讓它與玻璃板上面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你剖析出現此類情況的誘因可能是:;(5)兩支蠟燭有哪些特征?;為何要選定這樣的蠟燭?;(6)玻璃板前面的蠟燭b與后面那支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了什(7)當b與a完全重合后,應在紙上;并注意觀察;(8)為何要聯通蠟燭重做幾次實驗?;(9)她們經過多次實驗后,在白紙上記錄了像與物對應點的位置。下一步應當如何借助和處理這張“白紙”上的信息得出實驗推論?;(10
3、)刻度尺的作用是;(11)實驗時,有的朋友是將玻璃板和蠟燭置于方格紙上進行實驗的。你覺得選擇白紙和方格紙哪種做法更好?;說出你的理由:;(12)移去玻璃板前面的蠟燭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則光屏上接收到蠟燭a燭焰的像(選填能或不能”由此可得出;將蠟燭a漸漸遠離玻璃板時,蠟燭所成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總結:物體在平面鏡中成像的特性:3、平面鏡的應用(1)借助平面鏡可以(2)借助平面鏡可以(1)畫出甲、丙兩圖中物體abc在平面鏡中的像;(2)s是光源s在平面(三)鞏固與提升1、完成下述各圖:鏡中所成的像,畫出平面鏡并完成光路。2、身高1.6米的人站在鏡子前,離鏡0.5米,他在鏡中像的高度是,像與他的距,當他退后1米時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像的大小(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此時像與鏡的距離o3、池中水的深度是3米,地球到月球地距離是3.5m05千米,則地球在水底的像到海面的距離4、決定平面鏡中像的大小的誘因是a、物體距平面鏡的距離c、鏡面的大小(四)拓展與延展:1、根據光的反射定理畫出下述圖甲、總結:(1)應用:b、d、()物體與平面鏡的傾角物體的大小圖乙入射光線對應的反射光線:圖甲(2)應用:2、你注意過小貨車的前風擋玻璃是如何安置的嗎?想過為何要哪樣放置嗎?3、在下述空白處完成課本p46“動手動腦”的、3、4、5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