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人們有個認識拍照的時侯總是認為只要單反離臉足夠的遠這么臉就可以無限的變小但是這似乎是真的真的真的?。?!
我們曉得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的作用當一束平行光沿凸透鏡主光軸照射過來時通過透鏡以后會在另左側被會聚于一點這一點稱作該透鏡的焦點(F)焦點到透鏡中心的距離叫焦距(f)
同理可知凸透鏡的左右兩邊等距處各有一個焦點
這么接出來我們等距的在透鏡左右兩邊依次再標出二倍焦點這樣就把透鏡左右兩側大約界定出各三個區域幫助記憶
實驗時依次把蠟燭凸透鏡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并要把燭焰中心、透鏡中心、光屏中心調節至同一高度,這樣做的目的是使所成的像在光屏的中間位置。
實驗開始……
1)拍照機模型:
物遠(u>2f)像近(f小、倒、實
光路原理圖
2)投影儀模型:
物近(f像遠(v>2f)大、倒、實
光路原理圖
3)放大鏡模型:
此時物體放到一倍焦距內(虛)在另左側無論如何聯通光屏一直找不到像
觀察者只能走到光屏所在的那左邊透過凸透鏡直接觀察另左側燭焰我們看見了放大正立的像由于此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是實像
物虛(u大、正、虛
光路原理圖
可以看出此像不是光線本身相交產生的是光的反向延長線相交產生的所以是實像
4)二倍焦點等大像
二倍焦點(u=v=2f)等大像(等大、倒立、實像)
光路原理圖:
可以用幾何知識證明像和物體是等大的
成等大像也可以作為找尋焦點的一種方式請非常注意
5)一倍焦點不成像
當物體放到一倍焦點上時此時光線是平行的所以光線本身不會相交其反向延長線也不會相交故而此處不成像。
回到開頭當物體都處于同一區域例如都在遠處時(u>2f)這么所成的像都是縮小倒立虛像并且那個物體更遠其所成的像就更小
物遠、像近、小、倒實的動態剖析
若物體位置拉遠像的位置拉近所成的像變小
所以若你的拍照機可以舉得無限遠的話這么你的臉就可以忽視不計啦
敲黑板
總結一下吧
花絮ing
找尋透鏡焦點
調節成像
最后還有一個熱愛科學的小同學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