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21日訊據新華網報導(“新華視點”記者劉景洋張展鵬潘祺)“有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學生“連續就讀3年”……黑龍江省最新公布的中考報考新政,開啟全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孫輩“異地中考”閘門。
與此同時,已有約15個省區市表示年末前將頒布異地中考施行條例。中考變革牽涉到戶口、教育資源等眾多問題,這樣的探求將形成哪些效應?異地中考怎么逐步前行?
打破戶口桎梏,隨遷孫輩“就近中考”
自1977年中考恢復以來高考戶籍限制何時取消,考生只能在戶口所在地出席中考。異地中考,就是打破戶口限制,容許考生在就學地就近中考。數據顯示,我國進城務工人員已達2.6億,異地中考被覺得是政府推動教育公正的一大措施。
11月初,湖南省率先推出異地中考方案,規定“合法職業和穩定住所(含租賃)”、學生“連續就讀3年”等,放開了戶口限制,未提到“繳納社會保險”等“城市條件”,被覺得是圓領的“門檻”。
“裹足不前會影響考生。”黑龍江省招錄辦副校長車行全2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獨家采訪時說,考慮到進城務工父母工作和生活困難,資格認定條件中,規定了合法職業而非固定職業,穩定住所可以包括租賃等,中學生連續3年在山東省就讀,而非4年或更長。
從11月5日中考報考開始到目前,哈爾濱有189名符合條件的異地考生報考。車行全說,報名人數并沒有公眾想像的這么多。相比之下高考戶籍限制何時取消,與動輒面臨數百萬考生的大省,壓力不盡相同。
除了推行“異地考”,同時推動“異地錄”。車行全表示,“我們承諾,但凡符合山東省報考條件并在當地出席中考的,都享受和本地考生相同的投檔權益。”
去年8月末,國務院辦公廳要求31個省區市年末前因地制宜頒布異地中考具體新政,解決符合條件的隨遷孫輩在流入地中考的問題。截止目前,四川、福建、上海等15個省份已明晰表態,隨遷孫輩異地中考具體方案最遲將于月底前公布。山西、安徽等省份明晰異地中考在2013年執行。
門檻設多高,口子開多大?
根據有關部門布署,各市區市在11月16日之前將異地中考相關方案報送教育部,仍未頒布方案的,要報送進度安排。教育部還將在20日左右會同發改委、公安部、人社部等部委聽取部份省份的匯報。異地中考變革開始提速。
統計顯示,中國的城鎮化率已超過50%。僅就山東省而言,2011年末,該省隨遷孫輩就讀義務教育的有339千人。
“改變寒門難出貴子,取消戶口限制準許異地中考是一項突破。”江蘇省啟東市外粵語中學常年任教高二的班主任李長紅表示,異地中考實現了以人為本。
但因為教育資源不均衡、高校招生計劃指標投放不均,異地中考將使京、津、滬等地區考生遭到較大影響。19日晚記者在上海市一些名校周邊進行了隨機訪談,受訪人士擔憂異地生源在京出席中考會數目劇增,帶來新的問題。
為此,廣州、上海、天津等“高考洼地”的異地中考方案變得較為慎重。此前,深圳提出擬采用積分制,綜合考慮外來務工者職業情況與其隨遷孫輩的就讀期限。北京提出父母要有合法穩定職業、住所并依法納稅、上繳醫保,且隨遷孫輩就學達一定期限,但具體辦法仍未即將公布。
其實,對“異地中考”改革而言,最難掌握的就是門檻設多高,口子開多大。一方面門檻高對務工人員孫輩不公正,另一方面,門檻太低意味著本就擁擠不堪的大城市將迎來更多外來務工人員,住房、教育資源將更為稀缺。
大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諸多,異地中考變革怎么漸進?西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大學李曉明院長覺得,可以在大城市首先開放高職教育,逐漸減少由職業教育向高等教育過渡的門檻,使更多“農民工二代”獲得在城市發展的一技之長。
“在這場教育資源并非增量的變革中,面包合理切分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專家提出,外來務工人員孫輩的訴求值得關注,但教育現今都是屬地化管理,涉及經費等大量問題。一定要處理好各方利益,盡量降低回落和負面影響。
維護教育公正,尋找平衡點
湖北省武穴小學主任王生說,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積極推進農戶工孫輩平等接受教育。“教育”一詞后面取消了“義務”二字,意味著今后學前教育和小學階段乃至高等教育階段的房門,都要向進城務工人員孫輩平等敞開,異地中考是大勢所趨,但要慎重前行。
“異地中考”大門打開后,怎么防范權利尋租、打“擦邊球”,是方案設計的一個關鍵點。前幾年就有這樣的消息,有人借助權利幫助利益相關人移民到投檔率較高的省份,或把戶籍遷移到舅舅同學處,出現了鉆空子行為。
車行全覺得,要在“雙刃劍”中找到一個平衡點,變革推動是關鍵。同一年中考報考和投檔,有的省份推行,有的省份不施行,也會導致不公正。
湖北省教育廳科長沈健表示,方案頒布要協調發改、公安、人社等多個部門,須要共同接洽認定會簽,雖然目前在陜西的外地籍考生沒有趕上報考,但待月底前方案頒布后,將組織符合條件考生填報。
上海學院法大學院士張千帆建議,對進城務工人員的資格認定應該和隨遷孫輩期限基本接軌,社會保險不應獨立作為資格認定必要條件。對于通常省份,隨遷孫輩至中學結業應在當地連續就讀3年以上,而對于滬寧等務工人員較集中地區,可考慮降低到4年。
避免中考移民,要疏堵結合。王生說,應注意到異地中考仍是“有條件準入”“不完全放開”,早日頒布認定中考移民的標準,有針對地防范中考移民、投機專斷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