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化學考點剖析及2023年復習策略
一、必修課程
1.選修1
本模塊由“機械運動與化學模型”“相互作用與運動定理”兩個主題組成。
1.1機械運動與化學模型
1.1.1了解近代實驗科學形成的背景,認識實驗對化學學發展的促進作用。
1.1.2經歷質點模型的建構過程,了解質點的含意。曉得將物體具象為質點的條件,能將特定實際情景中的物體具象成質點。感受建構數學模型的思維方法,認識數學模型在探求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1.1.3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通過實驗,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特征,能用公式、圖像等方式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能運用其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科學思維中的具象方式和化學問題研究中的極限方式。
1.1.4通過實驗,認識自由落體運動規律。結合化學學史的相關內容,認識數學實驗與科學推理在數學學研究中的作用。
1.2互相作用與運動定理
1.2.1認識重力、彈力與磨擦力。通過實驗,了解胡克定律。曉得滑動磨擦青河磨擦現象,能用動磨擦質數估算滑動磨擦力的大小。
1.2.2通過實驗,了解力的合成與分解,曉得矢量和標量。能用共點力的平衡條件剖析生產生活中的問題。
1.2.3通過實驗,探究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物體受力、物體質量的關系。理解牛頓運動定理,能用牛頓運動定理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解決有關問題。通過實驗,認識超重和失重現象。
1.2.4曉得國際單位制中的熱學單位。了解單位制在數學學中的重要意義。
2.選修2
本模塊由“機械能及其守恒定理”“曲線運動與萬有引力定理”“牛頓熱學的局限性與相對論初步”三個主題組成。
2.1機械能及其守恒定理
2.1.1理解功和功率。了解生產生活中常見機械的功率大小及其意義。
2.1.2理解動能和動能定律。能用動能定律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現象。
2.1.3理解重力勢能,曉得重力勢能的變化與重力做功的關系。定性了解彈性勢能。
2.1.4通過實驗,驗證機械能守恒定理。理解機械能守恒定理,感受守恒觀念對認識數學規律的重要性。能用機械能守恒定理剖析生產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2曲線運動與萬有引力定理
2.2.1通過實驗,了解曲線運動,曉得物體做曲線運動的條件。
2.2.2通過實驗,探究并認識平拋運動的規律。會用運動合成與分解的方式剖析平拋運動。感悟將復雜運動分解為簡單運動的數學思想。能剖析生產生活中的拋體運動。
2.2.3會用線速率、角速率、周期描述勻速圓周運動。曉得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大小與直徑、角速率、質量的關系。能用牛頓第二定理剖析勻速圓周運動的向心力。了解生產生活中的離心現象及其形成的誘因。
2.2.4通過史實,了解萬有引力定理的發覺過程。曉得萬有引力定理。認識發覺萬有引力定理的重要意義。認識科學定理對人類探求未知世界的作用。
2.2.5會計算人造月球衛星的環繞速率。曉得第二宇宙速率和第三宇宙速率。
2.3牛頓熱學的局限性與相對論初步
2.3.1曉得牛頓熱學的局限性,感受人類對自然界的探求是不斷深入的。
2.3.2初步了解相對論時空觀。
2.3.3關注宇宙起源和演變的研究進展。
3.選修3
本模塊由“靜電場”“電路及其應用”“電磁場與電磁波初步”“能源與可持續發展”四個主題組成。
3.1靜電場
3.1.1通過實驗,了解靜電現象。能用原子結構模型和電荷守恒的知識剖析靜電現象。
3.1.2曉得點電荷模型。曉得兩個點電荷間互相作用的規律。感受探究庫侖定理過程中的科學思想和技巧。
3.1.3曉得電場是一種物質。了解電場硬度,感受用化學量之比定義新數學量的方式。會用電場線描述電場。
3.1.4了解生產生活中關于靜電的借助與防護。
3.1.5曉得靜電場中的電荷具有電勢能。了解電勢能、電勢和電勢差的含意。曉得勻強電場中電勢差與電場硬度的關系。能剖析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情況,能解釋相關的化學現象。
3.1.6觀察常見電容器,了解電容器的電容,觀察電容器的充、放電現象。能舉例說明電容器的應用。
3.2電路及其應用
3.2.1觀察并能辨識常見的電路元元件,了解它們在電路中的作用。會使用多用水表。
3.2.2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金屬導體的阻值與材料、長度和橫截面積的定量關系。會檢測金屬絲的阻值率。
3.2.3了解串、并聯電路阻值的特性。
3.2.4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理。會檢測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
3.2.5理解電功、電功率及焦耳定理,能用焦耳定理解釋生產生活中的電熱現象。
3.2.6能剖析和解決家庭電路中的簡單問題,能將安全用電和節省用電的知識應用于生活實際。
3.3電磁場與電磁波初步
3.3.1能列出磁現象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了解我國古時在磁現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其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關注與磁相關的現代技術發展。
3.3.2通過實驗,認識磁場。了解磁感應硬度,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感受化學模型在探求自然規律中的作用。
3.3.3曉得磁路量。通過實驗,了解電磁感應現象,了解形成感應電壓的條件。曉得電磁感應現象的應用及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
3.3.4通過實驗,了解電磁波,曉得電磁場的物質性。
3.3.5通過實例,了解電磁波的應用及其帶來的影響。
3.3.6曉得光是一種電磁波。曉得光的能量是不連續的。初步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化特點。
3.4能源與可持續發展
3.4.1了解借助水能、風能、太陽能和核能的形式。初步了解核裂變與核聚變。
3.4.2曉得不同方式的能量可相互轉化,在轉化過程中能量總數保持不變,能量轉化是有方向性的。
3.4.3了解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分類,認識能源的過度開發和借助對環境的影響。
3.4.4認識環境污染的害處,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性,具有環境保護的意識和行為。
二、選擇性選修課程
1.選擇性選修1
本模塊由“動量與動量守恒定理”“機械震動與機械波”“光及其應用”三個主題組成。
1.1動量與動量守恒定理
1.1.1理解沖量和動量。通過理論推論和實驗,理解動量定律和動量守恒定理,能用其解釋生產生活中的有關現象。曉得動量守恒定理的普適性。
1.1.2通過實驗,了解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的特性。定量剖析一維碰撞問題并能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彈性碰撞和非彈性碰撞現象。
1.1.3感受用守恒定理剖析化學問題的方式,感受自然界的和諧與統一。
1.2機械震動與機械波
1.2.1通過實驗,認識簡諧運動的特點。能用公式和圖象描述簡諧運動。
1.2.2通過實驗,探究單擺的周期與擺長的定量關系。曉得單擺周期與擺長、重力加速度的關系。會用單擺檢測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1.2.3通過實驗,認識受迫震動的特性。了解形成共振的條件及其應用。
1.2.4通過觀察,認識波的特點。能區別橫波和縱波。能用圖象描述橫波。理解聲速、波長和頻度的關系。
1.2.5曉得波的反射和折射現象。通過實驗,了解波的干涉與衍射現象。
1.2.6通過實驗,認識多普勒效應。能解釋多普勒效應形成的誘因。能列出多普勒效應的應用實例。
1.3光及其應用
1.3.1通過實驗,理解光的折射定理。會檢測材料的折射率。
1.3.2曉得光的全反射現象及其形成的條件。初步了解光纖的工作原理、光纖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1.3.3觀察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光現象,了解這種現象形成的條件,曉得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曉得光是橫波,會用雙縫干涉實驗檢測光的波長。
1.3.4通過實驗,了解激光的特點。能舉例說明激光技術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選擇性選修2
本模塊由“磁場”“電磁感應及其應用”“電磁振蕩與電磁波”“傳感器”四個主題組成。
2.1磁場
2.1.1通過實驗,認識安培力。能判定安培力的方向,會計算安培力的大小。了解安培力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1.2通過實驗,認識洛倫茲力。能判定洛倫茲力的方向,會計算洛倫茲力的大小。
2.1.3能用洛倫茲力剖析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圓周運動。了解帶電粒子在勻強磁場中的偏轉及其應用。
2.2電磁感應及其應用
2.1.1探究影響感應電壓方向的誘因,理解楞次定理。
2.2.2通過實驗,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定理。
2.2.3通過實驗,了解自感現象和渦流現象。能舉例說明自感現象和渦流現象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2.2.4通過實驗,認識交變電壓。能用公式和圖象描述余弦交變電壓。
2.2.5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變壓器原、副線圈電流與阻值的關系。曉得遠距離輸電時一般采用高壓輸電的誘因。
2.2.6了解發電機和電動機工作過程中的能量轉化。認識電磁學在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3電磁振蕩與電磁波
2.3.1初步了解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場的統一性與多樣性,感受化學學對統一性的追求。
2.3.2通過實驗,了解電磁振蕩。
2.3.3曉得電磁波的發射、傳播和接收。
2.3.4認識電磁光譜。曉得各個波段的電磁波的名稱、特征和典型應用。
2.4傳感
2.4.1曉得非熱學量轉換成熱學量的技術意義。
2.4.2通過實驗,了解常見傳感的工作原理。會借助傳感制做簡單的手動控制裝置。
2.4.3列出傳感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
3.選擇性選修3
本模塊由“固體、液體和二氧化碳”“熱力學定理”“原子與原子核”“波粒二象性”四個主題組成。
3.1固體、液體和二氧化碳
3.1.1通過實驗,估測硬脂酸分子的大小。了解分子動理論的基本觀點及相關的實驗證據。
3.1.2通過實驗,了解擴散現象。觀察并能解釋布朗運動。了解分子運動速度分布的統計規律,曉得分子運動速度分布圖象的數學意義。
3.1.3了解固體的微觀結構。曉得晶體和非晶體的特性。能列出生活中的晶體和非晶體。通過實例,了解液晶的主要性質及其在顯示技術中的應用。
3.1.4了解材料科學的有關知識及應用,感受它們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3.1.5觀察液體的表面張力現象。了解表面張力形成的誘因。曉得毛細現象。
3.1.6通過實驗,了解二氧化碳實驗定理。曉得理想二氧化碳模型。能用分子動理論和統計觀點解釋二氧化碳浮力和二氧化碳實驗定理。
3.2熱力學定理
3.2.1曉得熱力學第一定理。通過有關史實,了解熱力學第一定理和能量守恒定理的發覺過程,感受科學探求中的磨難和失敗對科學發覺的意義。
3.2.2理解能量守恒定理,能用能量守恒的觀點解釋自然現象。感受能量守恒定理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規律之一。
3.2.3通過自然界中宏觀過程的方向性,了解熱力學第二定理。
3.3原子與原子核
3.3.1了解人類探求原子及其結構的歷史。曉得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通過對氫原子波譜的剖析,了解原子的基態結構。
3.3.2了解原子核的組成和核力的性質。曉得四種基本互相作用。能按照質量數守恒和電荷守恒寫出核反應等式。
3.3.3了解放射性和原子核衰變。曉得半衰期及其統計意義。了解放射性核素的應用,曉得射線的害處與防護。
3.3.4認識原子核的結合能,了解核裂變反應和核衰變反應。關注核技術應用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影響。
3.3.5了解人類對物質結構的探求歷程。
3.4波粒二象性
3.4.1通過實驗,了解光電效應現象。曉得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多項式及其意義。能按照實驗推論說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3.4.2曉得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了解微觀世界的量子化特點。感受量子論的構建對人們認識物質世界的影響。
2020-2022年中考廣東卷知識點分布
2020
知識點
2021
知識點
2022
知識點
s-t圖象電功率教學內容分析,超重失重
原子化學,核反應等式
衰變射線在醫學上的應用,物理模型,半衰期
電壓硬度,原子化學
二氧化碳實驗定理,熱力學第一定理
運動模型,牛頓定理,動能,能量守恒,動量定律,功能關系
雙縫干涉,折射定理
圓周運動,動能定律
細圓環與點電荷組合,點電荷模型,電場硬度的疊加,對稱性命題與解題
波動圖象,震動多項式
玻意耳定理,二氧化碳浮力估算
交流電,理想變壓器中的電壓、電壓、功率關系。閉合電路歐姆定理,串、并聯電路特性
交變電壓,變壓器
萬有引力定理,牛頓運動定理
絕熱汽缸平緩轉動情景下,氣溫、內能、分子熱運動速度分布,熱力學定理
二氧化碳實驗定理,P-V圖象,熱力學第一定理
靜電場,庫侖力,φ-t圖象
天體運動、萬有引力定理、周期性多解問題
萬有引力定理,牛頓運動定理
光的干涉,圖象問題
幾何光學電功率教學內容分析,臨界光路圖,全反射
物體的平衡,滑動磨擦力
萬有引力,電磁感應
勻變速直線運動,生活中的圓周運動,極值問題
幾何光學,折射定理
變壓器
震動多項式,波的傳播,多解問題
10
靜電場,電勢,電勢能
10
波動圖象,震動圖象
10
干涉白色,白色寬度,震動疊加,衍射
11
牛頓定理,功,機械能
11
牛頓運動定理,平拋運動
11
足球三維空間運動的情景,斜拋模型
12
電磁感應圖象,安培力
12
電磁感應定理,牛頓運動定理,能量轉化
12
電磁感應,動生電動勢、感生電動勢的求法
13
測重力加速度,牛頓運動定理,圖象
13
能量守恒,運動學,情景化命題
13
牛頓第二定理實驗,傳感,氣墊滑軌,圖象法處理數據
14
測電源的電動勢和電阻
14
半偏法測內阻,電路聯接,圖象
14
不等效按比列替換法測內阻,公式處理數據,偏差剖析
15
二氧化碳實驗定理,酸敗量問題
15
折射定理,全反射
15
模型構建,受力剖析,壓強,二氧化碳實驗定理,酸敗量問題
16
斜拋運動
16
平拋運動,情景化命題
16
能量觀,互相作用與運動,整體法隔離法
17
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組合場中的運動
17
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組合場中的運動
17
帶電粒子在三維空間電場磁場中的運動,圓周運動,臨界問題
18
運動學,牛頓運動定理,動量守恒定理,機械能守恒定理
18
運動學,牛頓運動定理,動能定律,功能關系
18
藍籌股模型的受力運動模型,v-t圖象的應用,簡諧運動的周期性,動量守恒及能量觀
三、2023年復習策略
(一)兩年試題的特性及啟示
1.試卷的主基調不變。考查核心價值、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突出基礎性和綜合性的有效融合,彰顯人才選拔和引導教學的雙重功能。
2.考查內容穩定。嚴格限定在《課程標準》和指導意見的范圍內,重點不變,試卷考點分布的權重關系基本保持穩定。
3.試卷的題型、題干情景的設計、整卷單位時間內的文字閱讀量基本穩定。
4.命題靶點材料來源多元,具有時代性、生活性、偶然性特征。全部原創,反復碾磨構建形成。
5.試卷難度適度降低。機械性記憶的題消失、綜合性適度降低,重在理解和遷移應用的題目降低,物理估算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要求較高。
6.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提升。新情景、應用性、創新性題目比列降低。
7.估算題的內容選擇關注整體、難度彰顯基礎性到綜合性的遞變。選修與必修內容有機融合,常規模型綜合題的通感分布重視分層、體現公正,難度遞進,分辨度高。
綜上所述,在備考復習過程中要掌握好兩點:一是復習的重點和節奏不能動搖,突出基礎性、綜合性和關鍵能力的備考重點。步步為營基礎要牢、不貪快不貪難、一定梯度發展逐步加快,必考知識點要高屋建瓴地練熟練透。二是強化中考題和模擬題的積累和研究。好題反復做、反復練,體會命題的境界和思路,對常規常法爛熟于心。
(二)備考復習的方式及策略
1.要把整個知識網路化、系統化,把所有的知識連成線,鋪成面,織成網。梳理出知識結構,掌握知識模塊,將知識進行專題整理。
2.總結考試中出錯問題和做題中的共性問題,對問題進行集中整理、集中加強訓練與矯治。
3.訓練怎么剖析化學過程,怎么找尋陌生題的突破口,怎么提升熟題的解題確切率。
4.回歸基礎,重視雙基,煮熟知識、題型、方法。
5.積累解題和應試經驗,對每次考試都寫出書面總結剖析。歸納解題技巧,歸納題型。
(三)培植數學學科能力
1.對基本概念的確切靈活理解。把握概念的定義、涵義、意義及概念的延伸。
2.對化學過程的全面確切剖析。對化學過程的剖析是掌握化學學科的特性、掌握化學方式的基本能力,是中考考查的主要方面。
3.對化學規律、常見思維方式的靈活運用。化學規律是科學家對生活中數學現象、物理問題進行歸納與總結而得出的,我們再把這種規律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剖析問題、解決問題。對化學規律的靈活運用其實是構建在概念理解確切、物理過程剖析清楚的基礎上。
(三)物理解題方式與方法
1.解題規范
化學問題就是考查你對概念把握得是否很確切,對化學的過程剖析得是否很清楚,即解題的思路是否很清晰。在實際中要求同事們按以下程序解題:
(1)在審題與剖析化學過程時,要產生正確的化學情境,畫出情境草圖(畫出始末狀態,標已、未知量,找蘊涵、臨界條件)。
(2)認真進行受力剖析(電路剖析、光路剖析、畫受力圖、電路圖、光路圖)。
(3)解題要按以下程序
①對于××物體,在××過程(交待對象、交代研究過程)。
②由××規律,列××方程(必須是原理多項式)。有時要多次選定過程列多項式,都必須交待,注意一個過程對應一個多項式。注意符號運用要規范,要有必要的文字說明。
③解××方程,得××結果(檢驗結果是否符合題意,若是減號要加以說明)。
(4)做到“四要四不要”
①要列有效式而不是公式﹙結合題意列有效式﹚。
②要原始式,而不是變型式。
③方程要完備,不要一開始就代入數字運算。
④要原始多項式聯立求解,不要用聯方程。
按以上思路次序和規范解題,能有效的提升解題的效率和確切率,增強得分率。
2.審題方式
審題是以閱讀題目為基礎,不能就字讀字,應邊讀邊想,對一些關鍵性詞、句非常導致注意。
(1)注意審明題目中關鍵性字句,并認真思索、斟酌。
(2)注意審清題目中的蘊涵條件。任何化學問題,都是特定化學條件和范圍內按照化學現象的變化具體制定的,一部份題目條件可直接給出,也有一部份條件蘊涵在一個或幾個顯著條件的背后,假若不找出和借助那些蘊藏條件,才會造成解題錯誤甚至難以求解。
(3)注意審清化學過程的臨界狀態,產生正確的化學情境。有好多數學問題都涉及臨界狀態,因為臨界狀態是“問題”引發和突變的關鍵所在,在數學問題中又帶有隱蔽性,稍不留神就造成錯解。為此,解決這種問題時,要審清題意,弄清化學過程,非常要注意臨界狀態的剖析,找出轉折點,捉住承前啟后的化學量,確定臨界點。捉住了這一關鍵,問題這會迎刃而解了。
(4)審題時注意畫好示意圖(情境圖)。
3.解題思路
(1)選定研究對象。不論是熱學問題、熱學問題、電學問題或其它問題,都有一個選擇和確定研究對象的問題,研究對象或是某一個物體,或是某一個物體系。有的問題一直都是同一研究對象,而有的問題在不同階段應選定不同的研究對象。
(2)構建數學模型。實際中的化學現象通常都很復雜,不要被新情景困住,為了解決它,往往須要忽視一些次要誘因,構建數學模型。諸如質點、理想二氧化碳、理想變壓器、光滑平面、不可伸長的細繩、不計質量的輕彈簧等等都是理想模型,對一個具體數學問題,在確定了研究對象后,首先考慮就是構建如何的化學模型。
(3)化學狀態和化學過程的剖析。狀態是某個時刻相對應的,過程則是與某一時段相對應的,任何一個化學過程,都有始末兩個狀態,剖析數學問題,很重要的就是剖析相應的化學過程及其中的某幾個狀態,并用狀態熱阻來描述。一個具體的數學問題,簡單的可能只討論某一確定狀態下的各熱阻間關系,比如討論恒定電壓電路中某一特定狀態下的電壓、電壓、電阻間的關系等。復雜些的問題則要發生個別化學變化,剖析這個變化過程一直遵循某個數學規律的簡單過程還是分為若干階段,不同階段遵循不同數學規律的復雜過程。對每位具體過程,都起碼要剖析始、末狀態,還要注意相鄰化學過程等等,假若那些都剖析清楚,通常問題早已基本解決了。
(4)解題規律的選擇。在對化學狀態、過程剖析的基礎上,再選擇適用的數學規律。同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考慮,它可能遵循幾個不同的數學規律,比如一個關于運動和力的問題,可以通過受力剖析,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再通過運動學公式去求解,也可以從功與能量的關系去討論,還可以從動量和動量變化的觀點去解決。為此,同一個問題就可能有幾種不同的解決方式,這種方式其實都可以解決問題,但難易程度卻不盡相同,從中選擇一種最簡便的方式,就可取得事半功倍的療效。
4.應試時掌握四個原則
(1)克服怯場心理,堅定必勝的信念,以一顆平時態度對待考試,千萬不要期望“超常發揮”,也不要擔憂“發揮失常”,中考不僅頗具選拔的作用外,考試本身和平時訓練沒有多大區別。
(2)考試中遇“熟”不喜,字斟句酌,認真細致地進行受力剖析和情境剖析,確切地領會題意。
(3)考試中遇“生”不怵,剪除“陌生”外衣,還題目原本面目,具象出數學情境,再現相關知識及對應模塊,聯想類似題型,快速找到解決問題的技巧。
(4)先易后難的答題次序,確切地掌握解題時間,易題向“細、準”要成績,困局向“突破”要成績,哪怕是其中一步,要曉得你們面對的試卷難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