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舉行2018年首次新年報告會,邀請國際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作主講。 黃靜宜 攝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黃靜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2018年首場新年報告邀請了國際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
3日下午,楊振寧向在場200余名觀眾做了題為“麥克斯韋方程組與規范場論的起源”的學術報告,回顧了他提出規范場論的原因以及該理論驗證的歷史。
楊振寧在粒子物理、統計力學和凝聚態物理等領域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貢獻。 他還在粒子物理和統計物理方面做出了大量開創性工作。 他提出了楊-米爾斯規范場方程,開創了量子可積系統和多體問題研究的新方向。
楊振寧提出規范場論時,并沒有被物理學界接受,因為該理論預言場粒子的質量為0。當時,除了光子之外,還沒有發現質量為0的粒子。 后來,隨著研究的發展,人們發現了希格斯機制物理學家楊振寧,即無質量規范場粒子可以通過自發對稱破缺獲得質量。
1月3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召開2018年首次新年報告會,邀請國際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振寧作主講。 當天約有200名觀眾聆聽科學大師的分享。黃靜怡 攝
2012年,CERN實驗發現了希格斯粒子,最終證實了楊辰寧理論的正確性。 迄今為止,共有6個不同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根據楊-米爾斯方程頒發的。 許多物理學家還將這個方程與愛因斯坦場方程的重要性進行了比較。
當天的報道中,95歲的楊振寧思路清晰,健談又風趣。 他的報告引起了國家天文臺工作人員的共鳴。 有觀眾提到,“有些省份高中物理成為選修課,引起爭議”。 楊先生回答道:“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把學習物理作為常識。學習物理不是為了上大學,而是為了滿足現代人的需要。” 正常生活需要?!?span style="display:none">7s2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記者注意到物理學家楊振寧,原定一小時的報告會時間延長了一倍。 主辦方在主席臺上設置的“普敦座”也成為了觀眾爭奪的“對象”。 人們感嘆能夠近距離領略科學大師的風范。
本次報告會由國家天文臺學術交流委員會主辦,陳建生院士主持。 國家天文臺臺長嚴軍、黨委書記趙剛、副臺長郝進新、副臺長薛隨建、紀委書記石碩等出席。 (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