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在實驗項目和實驗內容的選擇上,既注重對重要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研究,又注重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 在編寫過程中,強調了利用實驗手段進行物理教學(即實驗物理教學)的理念,強化了學生的獨立實驗和探索性研究。 每個實驗都對相關物理現象、基本研究思路和方法、實驗設備、實驗流程和操作步驟以及實驗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較為詳細的介紹,以便學生課前通過。 認真閱讀、認真思考,對所要研究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實驗方案的設計、實驗的具體進行等做好充分的準備。 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盡可能地獨立實驗并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 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預習時的主要問題,本書設立了“預習技巧”欄目大學物理實驗教程 答案,提出學生預習時應思考和理解的基本或關鍵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提高預習質量。的預覽。 每個實驗的末尾都有一個“研究問題”欄。 這些研究問題是根據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大學物理實驗教程 答案,綜合考慮大一、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實驗技能和實驗室實驗條件而提出的。 以上提出,希望能夠逐步培養學生的研究意識,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間。 本書采用科學論文常用的形式編寫,即主要標題包括“引言”、“實驗目的”、“實驗儀器”、“實驗原理”、“測量與數據處理”、“討論”、 《結論》、《參考文獻》等,使學生在閱讀實驗教材和撰寫實驗報告時熟悉科學論文的寫作方法。
“緒論”部分簡要介紹了相關實驗的應用背景、其在物理學發展史等知識中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開闊學生的視野。 。 我們專門設立了“討論”欄目,提醒學生從自己興趣的角度查閱相關文獻,對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進行分析和討論。 開設本欄目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展現獨特視角、個性化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逐步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能力。 。 “結論”部分提示學生從對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和討論中總結和提煉結論。 本書支持設計和制定主客觀評價相結合的網絡化實驗報告智能評價系統,有效控制實驗報告評價質量,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 本書的編寫參考了我國物理實驗教學工作者編寫的大量教材、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 有的已在參考文獻中列出,有的無法一一列出。 我謹向他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 本書編寫參與人員包括:吳萍(第一章、第二章、實驗41~45、實驗414、實驗415、實驗54、實驗55、實驗5 7~516、實驗72、實驗75~78、實驗710)、張世平(實驗46~49、實驗411、實驗412、實驗5) 2、實驗56、實驗74、實驗711、實驗713)、趙學丹(第三章、實驗51、實驗53、實驗78、實驗712) 、陳森(實驗410、實驗413、實驗79)、孫明明(實驗71),第6章由丁紅生和趙學丹共同撰寫,常用物理常數和物理常數表物理量單位由趙學丹編制。
教材框架、實驗項目和內容計劃的確定、統一和定稿均由吳平完成。 實驗報告智能評價方案的設計和制定由吳平和張世平完成。 實驗報告智能評價方案及系統的實施由吳平、陳森、張世平完成。 李莉、任涵、劉尚、李亞男、李相龍、李孟卓、高麗娜、李艷、季冰、楊金光等在網絡智能報表系統的測試和試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 2012、2013級材料實驗班、理科實驗班、黃坤人才班、部分工科專業、2014級應用物理專業的學生參加了新版教材的試用。 由于我們水平有限,教材難免存在錯誤和不足之處。 誠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