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一冊知識點復習1
力學知識點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要有力,就必須有一個施加力的物體和一個接受力的物體。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稱為力的三要素。 用有向線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稱為力圖。
根據力命名依據的不同,力可分為
根據力的性質命名(例如:重力、彈性、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力按其作用命名(例如張力、壓力、支撐、功率、阻力等)。
力的作用:變形; 改變運動狀態。
力學知識點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施加在物體上的力。 重力大小為G=mg,方向垂直向下。 作用點稱為物體的重心; 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布和形狀有關。 質量分布均勻的規則形狀物體,其重心位于其幾何中心。 薄板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浮法確定。
力學知識點3.彈性:
(1)內容:一個變形的物體,因為要恢復到原來的形狀,就會對與其接觸的物體施加一個力,導致其變形。 這種力稱為彈力。
(2) 條件:聯系; 形變。 但物體的變形不能超過彈性極限。
(3)彈力的方向與產生彈力的變形方向相反。 (平面接觸面之間產生的彈力高三物理知識網絡,其方向垂直于接觸面;曲面接觸面之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于通過研究點的曲面切線;點處產生的彈力-面接觸的方向垂直于表面,繩索產生的彈力方向沿繩索的直線方向。)
(4) 尺寸:
彈簧的彈力由F=kx計算,
一般來說,彈力的大小與同時作用在物體上的其他力以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來確定。
力學知識點4.摩擦:
(1)摩擦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彈性、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傾向),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方向:與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相反。 但要注意,摩擦的方向可以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還可以是任意角度。
2 高中物理知識點總結:力學部分
力學基本定律:勻速直線運動基本定律(12個方程);
三種力在同一點上的平衡特征;
牛頓運動定律(牛頓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學基本定律之一:萬有引力定律;
天體運動基本規律(行星、人造地球衛星、重力完全充當向心力、三顆靠近地球和極地的特殊衛星、軌道變化問題);
力學基本定律: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力與物體速度變化的關系——沖量與動量變化的關系——功與能量變化的關系);
動量守恒定律(四類守恒條件、方程、應用過程);
函數基本關系(功是能量轉化的度量)
力學基本定律之一:重力做功與重力勢能變化的關系(重力、分子力、電場力、重力做功的特性);
功能原理(非重力功與物體機械能變化之間的關系);
力學基本定律之一:機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條件、方程、應用步驟);
簡諧振動的基本定律(兩個理想化模型同時完全振蕩、四個過程、五個物理量、簡諧振動的對稱性、簡擺的振動周期公式); 簡諧振動的圖像應用;
簡諧波的傳播特性; 波長、波速和周期之間的關系; 簡諧波的形象應用。
高中物理第一冊知識點復習2
1. 工作的定義
是力沿力方向的位移。 功對應于每個力。 施加在物體上的每一個力都有可能對該物體做功。 功代表力的作用。 最后,物體所承受的功應該是各個力所做的功的總和。 由于功等于力和位移兩個向量的乘積,根據四個向量算術規則,功是一個標量。 每個力所做的功實際上與位移排列在一條平行線上。 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 根據數軸疊加,我們可以得到總功就是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
2. 工作的單向性。
與成對出現的力不同,功是不對稱的。
3、力與位移的夾角
物體的實際受力方向往往與位移方向形成角度θ。 無論力線轉向位移線還是位移線轉向力線,都是旋轉角度θ。 它們之間的關系為cosθ。 當θ=0、cosθ=+1時,力對物體做正功。 當θ=π、cosθ=-1時,力對物體做負功。 當θ=π/2、cosθ=0時,力對物體不起作用。 但凈外力必須與位移方向相同。
4. 兩種機械能、動能和勢能及其概念
5.能源研究體系的概念。
能量是在系統內研究的,機械能守恒定律只能適用于特定的、完整的系統。 既然它是一個系統,那么它可以是兩個以上的對象。
6. 能源研究的應用范圍
優點是可以解決一些變力的情況,缺點是不能解決加速度的研究。
7.了解功能與能量的關系。 確定何時使用機械能守恒以及何時使用動能定理。
1功與能量的關系
能量的轉換是通過做功來實現的。 換句話說,做工作會產生能量(做積極的工作),或者做工作會損失能量(做消極的工作)。 功有三層含義:一是等于物體單一能量的變化,如動能的增加或減少。 。 第二是它可以被視為不同能量轉換的轉移中介。 例如,增加或減少的動能可以通過做功轉化為勢能,從而實現機械能守恒。 第三,它可以表達機械能以外的能量,可以轉化為電能、熱能、光能等。
2 動能定理
應該這樣描述:外力對物體的合力所做的功就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 這里有兩個關鍵問題:
A一定是合外力所做的功,即所有力對物體所做的功之和。 只有利用合成外力才能成立動能定理。 單個力可以對物體做功,但它對動能的貢獻無法計算。 由于凈外力和位移的方向始終相同,因此不存在 cosθ。
B 因為工作是基于研究對象的,所以和以前一樣,就是只針對一個對象。 當兩個質量為m1和m2的物體疊加時,需要像以前一樣根據需要進行整合和隔離,必須單獨討論。
3 機械能守恒定律
機械能守恒應該這樣描述:系統中各物體運動前的機械能總和等于運動后的機械能總和。 機械能等于動能加上勢能。 這里還有兩個關鍵問題,
A能源的研究范圍是系統。 既然稱為系統,就應該包括所有參與的物體(包括地球)以及整個變化過程。 由于所有物體都參與研究,由于能量是標量,多個物體的能量可以累加起來,形成系統中的總動能和總勢能,進而形成總機械能。
B 這里不使用動能和勢能轉換的公式描述,因為它只適用于一個物體,沒有充分發揮系統的優勢。 由于動能定理對于解決多個物體的問題更加復雜,因此這個問題更加重要。
第 8 部分 電源
這部分內容在另一個專題“Power ”中有詳細介紹。
第九部分:物理學七孔,即能量、力、數、速率、度量、數量和度量
深入了解這七個孔穴可以帶來全面的物理知識。
高中物理第一冊知識點復習3
1.電流
(1)定義:電荷的定向運動形成電流。
(2)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運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
在外部電路中,電流從高電位點流向低電位點,在內部電源中,電流從低電位點流向高電位點(從負極流向正極)。
2. 電流強度:
(1)定義: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量與通過這些電量所需時間的比值,I=q/t
(2)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流的單位是安培。 1mA=10-3A,1μA=10-6A
(3) 在電流強度的定義中,若正離子和負離子同時向一個方向移動,則q應為正離子和負離子的電荷之和。
3.阻力
(1)定義:導體兩端的電壓與通過導體的電流之比稱為導體的電阻。 (2) 定義公式:R=U/I,單位:Ω
(3)電阻是導體本身的特性,與導體兩端的電壓和流過導體的電流無關。
4★★.電阻法
(1)內容:當溫度恒定時,導體的電阻R與其長度L成正比,與其截面積S成反比。
(2) 公式:R=ρL/S。 (3)適用條件:①粗細均勻的電線; ② 電解液濃度均勻。
5、電阻率:
反映材料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1)有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如金屬); 某些材料的電阻率隨溫度降低(如半導體和絕緣體); 有些材料的電阻率幾乎不受溫度影響(如錳銅、康銅)。
(2)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電阻隨溫度升高而減小。 這種材料稱為半導體。 半導體具有熱敏特性、光敏特性,并摻雜有微量雜質。
(3)超導現象:當溫度降至接近絕對零時,某些材料的電阻率突然降至零。 這種現象稱為超導現象,處于這種狀態的物體稱為超導體。
6、電力、電熱
(1)用電工作及電力:
電流做功的本質是電場力對電荷做功。 電場力對電荷做功,電荷的電勢能減少,電勢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因此高三物理知識網絡,電功率W=qU=UIt是通用的電功率計算公式。
電流在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稱為電功率,P=W/t=UI,這是普遍適用的電功率計算公式。
(2)★焦耳定律:Q=I2Rt,其中Q代表電流通過導體產生的熱量,單位為J。焦耳定律既適用于純電阻電路,也適用于非純電阻電路。
(3)電功率與電熱的關系
①純電阻電路消耗的電能全部轉化為熱能,電功率和電熱相等。 所以有W=Q,UIt=I2Rt,U=IR(歐姆定律成立),
②非純電阻電路消耗的電能一部分轉化為熱能,另一部分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所以有W>Q,UIt>I2Rt,U>IR(歐姆定律不成立)。
高中物理第一冊知識點復習相關文章:
★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卷要點復習總結
★ 2021年高中物理第一卷知識點整理
★ 2021年廣東高考綜合理科高三物理知識點復習總結
★ 2021年高三上冊物理知識要點
★ 2021年高中上冊物理知識點講解
★ 2021年河南高考高中生物理知識點必修匯總
★ 高一學期物理專題復習教案5篇
★ 高一學期物理復習教案最新實例
★ 2021年理綜科技高中物理基礎知識點匯總
★ 2021年河南高考高三物理必考知識點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