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公式:恒流公式總結
1、電流強度:I=q/t{I:電流強度(A),q:t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C),t:時間(s)}
2、歐姆定律:I=U/R {I:導體電流強度(A),U:導體兩端電壓(V),R:導體電阻()}
3、電阻與電阻定律:R=L/S{:電阻率(m),L:導體長度(m),S:導體橫截面積(m2)}
4、閉路歐姆定律:I=E/(r+R)或E=Ir+IR,也可以E=U內+U外{I:電路中總電流(A),E:功率電源電動勢(V),R:外電路電阻(),r:電源內阻()}
5、電功和電功率:W=UIt,P=UI{W:電功(J),U:電壓(V),I:電流(A),t:時間(s),P:電功率( W) }
6、焦耳定律:Q=I2Rt{Q:電熱(J),I:通過導體的電流(A),R:導體的電阻值(),t:通電時間(s)}
7. 在純電阻電路中:由于I=U/R,W=Q,因此W=Q=UIt=I2Rt=U2t/R
8、電源總功率率、電源輸出功率、電源效率:P總=IE,Pout=IU,=Pout/P總{I:電路總電流(A),E:電源電動勢( V),U:路端電壓(V),:電源效率}
9、電路串并聯:串聯電路(P、U、R成正比) 并聯電路(P、I、R成反比)
電阻關系(串聯、并聯、反向) R串聯=R1+R2+R3+ 1/R并聯=1/R1+1/R2+1/R3+
電流關系I總計=I1=I2=I3 I且=I1+I2+I3+
電壓關系 =U1+U2+U3+ =U1=U2=U3
功率分布 P總計=P1+P2+P3+ P總計=P1+P2+P3+
摘要:高中物理恒流公式是高考非常重要的內容。 歡迎同學們關注詞典物理網為您整理的知識點總結與講解,運用到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摘要]高三復習期間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 高三物理知識點的重點內容還包括高中物理的電磁感應公式。 物理學詞典網站對此進行了總結。 請參考研究!
高中物理公式:電磁感應公式匯總
1.【感應電動勢計算公式】
1)E=n/t(通用公式){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E:感應電動勢(V),n:感應線圈匝數,/t:磁通量變化率}
2)E=BLV垂直(切割磁力線移動){L:有效長度(m)}
3)Em=nBS(發電機最大感應電動勢){Em:感應電動勢峰值}
4)E=BL2/2(導體一端固定,旋轉進行切割){:角速度(rad/s),V:速度(m/s)}
2、磁通量=BS{:磁通量(Wb),B:均勻磁場的磁感應強度(T),S:相對面積(m2)}
3、感應電動勢的正負極可以通過感應電流的方向來確定{電源內部電流的方向:從負極到正極}
*4. 自感電動勢E=n/t=LI/t{L:自感系數(H)(有鐵芯的線圈L比無鐵芯的大),
I:變化電流,t:所需時間,I/t:自感電流變化率(變化速度)}
筆記:
(1) 感應電流的方向可由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則確定。 楞次定律應用要點[見第2卷P173]
(2)自感電流總是阻礙電流的變化而產生自感電動勢; (3)單位換算:1H=103mH=106H。
(4)其他相關內容:自感應【見第2卷P178】/熒光燈【見第2卷P180】。
摘要:高中物理中的電磁感應公式是高考非常重要的內容。 歡迎同學們關注查字典物理網為您編輯的知識點總結與講解,并運用到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摘要]高三復習期間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有很多。 高三物理知識點的重點內容還包括高中物理的電場公式。 物理學詞典網站對此進行了總結。 請參考研究!
高中物理公式:電場公式匯總
1、兩種電荷,電荷守恒定律,元素電荷:(e=1.6010-19C); 帶電體的電荷等于元素電荷的整數倍
2、庫侖定律:F=kQ1Q2/r2(真空中){F:點電荷之間的力(N),k:靜電力常數k=9.0109N·m2/C2,Q1、Q2:兩個點電荷的電荷(C ),r:兩點電荷之間的距離(m),方向在它們的連接線上高三物理恒定電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高三物理恒定電流,異種電荷相互吸引}
3、電場強度:E=F/q(定義公式、計算公式){E:電場強度(N/C),是一個矢量(電場疊加原理),q:測試量電荷(C)}
4、真空點(源)電荷形成的電場E=kQ/r2 {r:源電荷到該位置的距離(m),Q:源電荷的量}
5、均勻電場的場強E=UAB/d{UAB:兩點AB之間的電壓(V),d:兩點AB在場強方向上的距離(m)}
6、電場力:F=qE {F:電場力(N),q:受電場力作用的電荷所帶電量(C),E:電場強度(N/C)}
7、電位與電位差:UAB=B,UAB=WAB/q=-EAB/q
8、電場力所做的功:WAB=qUAB=Eqd{WAB:帶電體從A到B時電場力所做的功(J),q:帶電量(C),UAB :電場中A點和B點之間的距離電勢差(V)(電場力所做的功與路徑無關),E:均勻電場強度,d:兩點之間的距離沿場強方向(m)}
9、電勢能:EA=qA {EA:A點帶電體的電勢能(J),q:電(C),A:A點電勢(V)}
10、電勢能的變化EAB=EB-EA{帶電體在電場中從A位置移動到B位置時的電勢能之差}
11、電場力做功和電勢能的變化EAB=-WAB=-qUAB(電勢能的增量等于電場力做功的負值)
12、電容C=Q/U(定義公式、計算公式){C:電容(F),Q:電量(C),U:電壓(兩極板之間的電位差)(V)}
13、平行板電容器的電容量C=S/4kd(S:兩極板相對的面積,d:兩極板之間的垂直距離,:介電常數)
常見電容器【見第2卷P111】
14、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加速度(Vo=0):W=EK或qU=mVt2/2,Vt=(2qU/m)1/2
15、帶電粒子沿垂直于電場的方向以速度Vo進入均勻電場時的偏轉(不考慮重力的影響)
準平面垂直電場方向:勻速直線運動L=Vot(異種電荷相等的平行板中:E=U/d)
平行于電場方向的投擲運動: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d=at2/2,a=F/m=qE/m
摘要:高中物理中的電場公式是高考非常重要的內容。 歡迎同學們關注查字典物理網為您編輯的知識點總結與講解,運用到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