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 2013.03.2310:09
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祖籍上海,1957年出生于沉陽。于遼寧大學物理系獲學士、碩士學位,1990年于北京大學物理系獲博士學位。 1991年12月離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赴法國、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擔任物理學家,他放棄在美國的教職回到中國。 曾任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研究生院院長。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學副校長。 2012年6月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王恩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
北京晨報記者 許迪業(yè)
昨天下午,在北京大學辦公樓禮堂召開的全校教師干部大會上,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潘立剛宣布了教師任免決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國務院。 王恩哥任北京大學校長(副部長級); 由于年齡的原因,周其鳳無法再擔任北京大學校長。
“人要有夢想,國家要有夢想,大學也要有夢想。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是所有北大人的夢想。空談是浪費,努力才是建設學校需要,我會做一名盡職盡責的校長,以最大的熱情和責任感,做你應該做的事。” 昨天下午,北京大學新任校長王恩哥發(fā)表講話。
作為北京大學新任校長,王恩哥認為,北京大學生長在中華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應該堅守中華民族的根本,保持誠信、創(chuàng)新的品格。 他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本土情懷;既要睜開眼睛看世界擔任物理學家,又要低頭思念家鄉(xiāng)。只有堅持中國特色,才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真正屬于中國的大學。”
讓北大物理再創(chuàng)輝煌
新中國成立后出任北京大學第十一任校長的王恩哥是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祖籍上海,1957年出生于沉陽。于遼寧大學物理系獲學士、碩士學位,1990年于北京大學物理系獲博士學位。 1991年12月離開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后流動站,赴法國、美國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5年,王恩哥放棄休斯敦大學的教職,成為中科院“百人計劃”中第一位從美國申請全職工作回國的青年物理學家。 “當時很多人覺得只有二流、三流人才才會選擇回國發(fā)展。我的想法是,如果把科研機構比作熔爐的話,美國哈佛大學的溫度可能是幾百攝氏度,而中科院物理所可能只有幾十攝氏度的溫度。我“我的工作在哈佛可能沒有多大意義,但在物理所,可能會讓爐子王恩哥當時回憶道:“燒得更熱,溫度更高。”回國前,中國駐美國休斯敦總領館為王恩哥舉行了歡送招待會,總領事親自向王恩哥贈送了刻有“以“赤子之心,科技報國”。
回國四年后,王恩哥出任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所長。 2007年,50歲的他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2009年,王恩哥回到母校北京大學,擔任物理學院院長。 對于這次從局級到下一級的選擇,王恩哥當時表示:“我心中最大的目標就是和大家一起努力,讓北大物理取得更大的輝煌。”
王恩哥上任前,2007年教育部國家學科評估結果中,北大物理學排名低于南洋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三位。 在今年1月29日發(fā)布的2012年學科評估結果中,北京大學物理系重回第一名。
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王恩哥擔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正處級)。 2012年6月至今,任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作為北京大學新任校長,王恩哥認為,北京大學生長在中華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應該堅守中華民族的根本,保持誠信、創(chuàng)新的品格。 他在就職演說中說:“我們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有本土情懷;既要睜開眼睛看世界,又要低頭思念家鄉(xiāng)。只有堅持中國特色,才能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真正屬于中國的大學。”
對于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王恩哥清醒地看到,任重而道遠:“不僅需要逐步積累,更需要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實現大躍進; 不僅是遵循規(guī)則的自然成長,還需要一個自我揚棄、自我改造的艱難過程。
他說:“只有明確目標,凝心聚力,不斷提升北大競爭力,為國家培養(yǎng)一流人才,創(chuàng)造一流成果,北大才能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驕傲,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世界大學。 林先生一定能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嚴格把控學生質量
當時,王恩哥的房間號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實驗樓711。 他說這是他特別的選擇:工作時間是早上7點到晚上11點
在中科院工作期間,王恩哥的工作重點是實驗室工作和學生培養(yǎng)。 后來擔任所長期間,他加大力度吸引優(yōu)秀人才回國,提高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國際物理研究界的聲譽。 并大膽進行了一些創(chuàng)新:在他的帶領下,建立了由國內外一線青年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中國科學院國際量子結構中心; 在評價標準上,采用了國際同行評價的方法; 在職稱評定等問題上,以學術水平來衡量,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擾。
在擔任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時,王恩哥仍然堅持站在教學第一線,親自上專業(yè)課,每周都擠出時間與學生召開課題組會議; 他建立了國際量子材料科學中心,在世界各地招募主任和科研骨干; 和培訓年輕教師。 ,活躍學術氛圍。 “他的改革力度比較大,也比較有效率。” 一位北京大學的年輕教師評價道。
另一方面,王恩哥并沒有放棄學術研究。 在北京大學任職期間,他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等重要國際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
王恩哥多次強調學風重要性,認為當前高校教育科研活動中存在急功近利、道德失范、行為失范等問題。 要加強學風建設,以制度為保障,以落實為關鍵。
“王院長上任后,這幾年,出現了一些碩士、博士未通過、不授予學位的情況。對學生的質量控制還是比較嚴格的。這種情況以前基本沒有發(fā)生過。” ”。 前面提到的年輕老師說道。
青年教師給予周校長肯定
北京大學前校長周其峰近年來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對周其峰的關注與其說是北大內部,不如說是北大外部。 比如周其楓回家給媽媽慶祝生日,寫下的歌詞《化學是你,化學是我》等,都曾引起熱議。
在昨天的發(fā)布會上,周其峰發(fā)表了即興演講,講述了他對北大的夢想:“讓園林的學術研究更加出色,培養(yǎng)的人才更加優(yōu)秀;讓熱愛園林的人共享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讓園林的人們共享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園子里的人更加優(yōu)秀。” 學生均有海外留學經歷; 讓學校發(fā)展得到強有力的資金支持:讓紅樓歸園。”
上述年輕教職人員在接受《早報》采訪時表示:“一周前,北大中層以上教職員工接到通知,周校長因年齡正常辭職。” 這位教職員工認為:“周校長為北大做的事情比他自己做的還要多。 當你上任、上任后,有很多事情要做。”
這位老師說,周之前,剛畢業(yè)留在北大的年輕教師工資很低,每個月只有兩三千元,所以人才流失嚴重。 “特別是在理工科領域,他們不愿意留在學校,去海外或南方報酬更好的大學。” 周上任后,大幅提高教師工資,并提供住房補貼、獎金等,青年教師收入成倍增長。 同時,我們大力引進先進人才。 “周任內引進的科技人才數量可能超過歷任校長的總和。”
另一方面,周任內,所有學生宿舍都安裝了空調。 此前,在北大食堂,學生與學校乃至附屬機構的教職員工一起用餐,不為學生提供服務。 去年,北大校務委員會對此做出調整,限制教職員工就餐名額,并全力保證學生供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