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該大學任教。1914年,他被任命為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 后來他被迫移民到美國,并于 1940 年成為美國公民。
十九世紀末是物理學變革的時期。 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審視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他的一些成就極大地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 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有很大影響。 理論天體物理學第一個成熟的方面,即恒星大氣理論,是建立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的。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揭示了能量與質量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被發現,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此類現象最基本的理論工具之一。 他的廣義相對論還解決了天文學中長期存在的謎團,并推導出后來被證實的光彎曲現象。 它也成為后來許多天文學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的宇宙學理論。 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限自洽動態宇宙模型,引入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德裔美國科學家。 1879年3月14日出生于德國烏爾姆鎮的一個小業主家庭,1955年4月18日逝世于美國普林斯頓。自幼熱愛音樂,是一位技藝精湛的小提琴家。 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技術大學并獲得瑞士公民身份。 后來他在伯爾尼的瑞士專利局找到了一份長期工作。 他早期的一系列歷史性成就都是在這里取得的。 1909 年,他首次在學術界工作,擔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學副教授。 1914年,應普朗克和能斯特的邀請,他回到德國,擔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 1933年希特勒上臺后,愛因斯坦第一次因為是猶太人而受到迫害,他堅決捍衛民主。 他被迫移民到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1940年成為美國公民。1945年退休。愛因斯坦在物理學三個不同領域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包括量子論、分子動力學論和相對論。 特別是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和光量子論的提出,推動了物理理論的革命。 他對社會進步非常重要。 職業生涯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量子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愛因斯坦的開創性貢獻之一是量子理論的發展。 量子理論是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的解決黑體輻射光譜的假說。 他認為物體發出輻射時發出的能量不是連續的,而是量子化的。 然而,包括普朗克本人在內的大多數人都不敢將能量不連續性的概念進一步推進,甚至多次嘗試將這一概念納入經典物理體系。
愛因斯坦預感到量子理論不僅會給整個物理學帶來微小的修正,而且會帶來根本性的改變。 1905年,他在《論光的產生與轉變》一文中,將普朗克的量子概念拓展到光在空間中的傳播,提出了光量子假說,并認為:對于時間平均(即統計的時間)平均現象),光表現為波; 對于瞬時值(即波動現象),光表現為粒子(參見量子光學)。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揭示了微觀粒子的波粒性質的統一,即波粒二象性。 隨后物理學的發展表明,波粒二象性是整個微觀世界最基本的特征。 他基于光量子概念,成功解釋了經典物理學無法解釋的光電效應的經驗定律,并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1916年,他將量子概念推廣到物體內部的振動,基本解釋了固體在低溫下的比熱容與溫度之間的關系。 1916年,他繼續發展量子理論,并從玻爾的量子躍遷概念中推導出黑體輻射光譜。 在這項研究中,他將統計物理學的概念與量子理論相結合,提出了自發發射和受激發射的概念。 從量子理論的基礎到受激發射的概念,對天體物理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其中,受激發射的概念為20世紀60年代蓬勃發展的激光技術提供了理論基礎。 分子動力學理論 愛因斯坦在《基于分子動力學理論的靜止液體中懸浮粒子運動的研究》一文中,用原子理論來解釋布朗運動。 這種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一些很小的顆粒的不規則運動。 它首先由 R. Brown 發現。 三年后物理學家力,法國物理學家JB佩蘭用精確的實驗證實了愛因斯坦的理論預言,從而解決了科學界和哲學界爭論了半個多世紀的原子存在問題,使原子假說成為現實。 具有堅實基礎的科學理論。
愛因斯坦一生工作的標志是他的相對論。 他在1905年發表的題為《論運動體的電動力學》的論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很大程度上解決了19世紀末出現的經典物理學危機,推動了整個理論的發展。物理學的。 革命。 19世紀末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新的實驗結果沖擊著伽利略和牛頓以來建立的經典物理學體系。 以洛倫茲為代表的老一代理論物理學家試圖在原有的理論框架基礎上解決舊理論與新事物之間的矛盾。 愛因斯坦認為,出路在于對整個理論基礎進行根本性的改變。 他基于慣性參考系相對性和光速不變性這兩個普遍概括,改造了經典物理學中時間、空間和運動的基本概念,否定了絕對靜止空間的存在和同時性概念。 的絕對性。 在這個系統中,移動的標尺變短,移動的時鐘變慢。 狹義相對論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是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聯系。 質量(m)和能量(E)的等價:E = mc2,是相對論的推論。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放射性元素(如鐳)可以釋放大量能量。 質能等效是原子物理和粒子物理的理論基礎,很好地解釋了長期以來困擾的恒星能量難題。 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高能天體物理現象的基本理論工具。
狹義相對論建立后,愛因斯坦試圖將相對論原理的應用范圍擴大到非慣性系統。 根據伽利略發現引力場中所有物體具有相同加速度(即慣性質量等于引力質量)的實驗事實,他于1907年提出了等效原理:“引力場的等效加速度并且參考系在物理上是完全等效的。” 由此可見:在引力場中,時鐘會走得更快,光波的波長會改變,光會彎曲。 經過多年的努力,一種與牛頓引力論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引力理論——廣義相對論終于在1915年建立起來。愛因斯坦根據廣義相對論推導出水星近日點的反常??進動,這與觀測結果,解決了60多年來天文學的一個重大問題。 同時,他推論出遙遠恒星發出的光在經過太陽附近時會發生彎曲(參見光的引力偏轉)。 1919年,S. Edin通過日食觀測證實了這一預測。 1916年,他預言了引力波的存在。 經過四年對1974年發現的射電脈沖雙星+16周期性變化的連續觀測,后人于1979年宣布間接證實了引力波的存在,這是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有力證明。 廣義相對論建立后,愛因斯坦試圖將廣義相對論擴展到不僅包括引力場,還包括電磁場。 也就是說,他想尋求統一的場論,用場的概念來解釋物質結構和量子現象。 由于這是一個他當時沒有條件解決的難題,他為此研究了25年,直到去世前仍未完成。
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一系列實驗有力地支持了電弱統一理論,統一場論的思想以新的形式再次活躍起來。 社會進步事業 愛因斯坦對科學思想的貢獻歷史上只能與哥白尼、牛頓和達爾文相媲美。 然而,愛因斯坦并沒有將他的注意力局限于自然科學領域。 他以極大的熱情關心社會和政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公開和地下的反戰活動。 1933年納粹在德國掌權后,愛因斯坦成為科學界迫害的首要目標。 慶幸的是,他當時正在美國講學,沒有受到迫害。 1939年物理學家力,他得知鈾核裂變及其鏈式反應的發現。 在匈牙利物理學家西拉德的推動下,他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研制原子彈,以阻止德國領先。 于是羅斯福決心制造原子彈,并于1945年在新墨西哥州試驗成功。二戰結束前夕,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上空投下原子彈,愛因斯坦強烈不滿這。 戰后,美國開展了反對核戰爭、反對法西斯危險的和平運動的不懈斗爭。 愛因斯坦對當時中國勞動人民的苦難表示深切的同情。 9月18日事變后,他多次呼吁各國采取聯合經濟抵制的方式,制止日本對中國的軍事侵略。 1936年,沉鈞儒等“七君子”因鼓吹抗日被捕。 他熱心參與正義救援和支援。
愛因斯坦(1879-1955),世界著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奠基人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該大學任教。1914年,他被任命為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和柏林大學教授。 后來他被迫移民到美國,并于 1940 年成為美國公民。
十九世紀末是物理學變革的時期。 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重新審視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取得了根本性突破。 他的一些成就極大地促進了天文學的發展。 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有很大影響。 理論天體物理學第一個成熟的方面,即恒星大氣理論,是建立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的。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揭示了能量與質量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恒星能源問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被發現,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此類現象最基本的理論工具之一。 他的廣義相對論還解決了天文學中長期存在的謎團,并推導出后來被證實的光彎曲現象。 它也成為后來許多天文學概念的理論基礎。
愛因斯坦對天文學的最大貢獻是他的宇宙學理論。 他創立了相對論宇宙學,建立了靜態有限無限自洽動態宇宙模型,引入了宇宙學原理、彎曲空間等新概念,極大地推動了現代天文學的發展。
我感覺還是在網站上搜索比較好,因為網頁上的內容非常豐富、全面。 很容易找到您要找的東西。 參考文獻:愛因斯坦簡介 韋伯先生的見解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我報考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工程系,但未能入學。 學校的物理學家韋伯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試卷后,認可了他的才華,稱贊他:“你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