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來到這里“肆無忌憚”地享受著美女提供的“各種”服務,簡直就是人間天堂。
創造這個天堂的人是猶太人愛潑斯坦。
1. 超級富豪的財富史
杰弗里·愛潑斯坦1953年出生于美國紐約的一個猶太家庭。 他的父親在當地園林局工作,母親是學校的雜工。
也許猶太人天生就有聰明的大腦。 16 歲時,愛潑斯坦跳級從高中畢業,并在庫珀聯合學院學習物理學。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只在學校呆了兩年,沒有拿到畢業證就離開了。
但即便如此,愛潑斯坦后來成為紐約一所私立學校的老師,教學生微積分和物理。
美國私立學校最需要的是有背景的孩子。
在教學期間,愛潑斯坦結識了美國華爾街第五大投資銀行貝爾斯登董事長的孩子們。
憑借著這個關系,愛潑斯坦在離開學校后就直接進入了這家投行,專門為一些富人做投資工作。
短短四年,愛潑斯坦就成為了這家投行的合伙人,但這一成功對愛潑斯坦來說算不了什么。 他的野心遠不止于此。
接下來的幾年里,愛潑斯坦成立了自己的財務管理公司和投資公司,為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客戶提供服務,從而打通了自己的人脈網絡。
生意越做越大,愛潑斯坦積累的財富也越來越多。 在紐約,他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名人。 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愛潑斯坦有很多錢。
雖然大家不知道他的錢是怎么賺來的,但很多人還是愿意稱他為蓋茨比,一個從工薪階層崛起的超級富豪。
然而,《福布斯》從未將愛潑斯坦列入其富豪榜,因為他的資金來源不明,而且該公司沒有公開的財務記錄或客戶名單。
但這對愛潑斯坦沒有影響。 在各種名人聚會上,你仍然可以看到這位富翁的身影。
他接觸的人要么是華爾街金融大亨,要么是克林頓、特朗普、安德魯王子等名人和政治人物。
此外,作為一名成功的富翁,愛潑斯坦的身邊有很多年輕漂亮的女性。 當然,他非常享受這樣的生活。
而他當時的正牌女友 不僅長得漂亮,還曾經是英國上流社會的頂級社交名媛。
吉斯萊恩的父親羅伯特·麥克斯韋是英國著名報業大亨。 他擁有英國第二大報業集團,擁有巨額財富。
但1991年,羅伯特意外去世,只留下巨額債務。 吉斯萊恩別無選擇,只能來到美國紐約。
她很好地適應了這里的生活,并成功進入紐約的社交名流圈子,經常參加名人聚會。
一次偶然的機會,吉斯萊恩認識了愛潑斯坦。 從此,她不僅成為了愛潑斯坦名義上的女朋友,而且還對他的“生意”有很大幫助。
外界對愛潑斯坦這個英俊、富有、神秘的大亨越來越好奇。
2003年,美國著名雜志《名利場》決定撰寫一篇有關愛潑斯坦的商業文章,但負責撰寫該文章的記者韋奇無意中得到了一條信息:有未成年女性被強迫與他發生性關系。愛潑斯坦。 。
從此,愛潑斯坦不為人知的一面逐漸顯露出來。
權力是壓倒性的,沒有人可以統治。
愛潑斯坦不僅事業成功,私生活也十分“豐富多彩”。
他喜歡一些年輕女孩給他“按摩”,而他的女朋友吉斯萊恩對此并不介意,反而很樂意協助男友。
他們經常謊稱幫助一些女孩實現夢想或發展事業,并引誘這些女孩從紐約到俄亥俄州、新墨西哥州等地的別墅發生性關系。
之后,愛潑斯坦就會花一些錢把女孩們送走。 返回紐約的女孩們試圖報警,但警方當時表示此事與她們無關。
女孩滿懷希望來到FBI。 那里的人似乎都相信女孩的遭遇,但最終還是沒有得到任何答復。
所以當他們得知有雜志要報道愛潑斯坦的時候,他們選擇站出來,公開講述愛潑斯坦對他們做了什么,但遺憾的是,他們的努力再次白費了。
《名利場》(美國知名生活雜志)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聯系了愛潑斯坦,并確認了事情的真實性。
愛潑斯坦滿不在乎地回答:“那些女人對我著迷,因為我沒有回應她們,她們才這樣報復我。”
后來,為了讓雜志刊登自己滿意的內容,埃伯斯坦向雜志主編發出了危險信號:院子里突然出現了一個小貓的頭和子彈。
記者魏琪也接到了愛潑斯坦的電話:“如果我不喜歡這篇文章,你和你的家人就不容易了。”
最終雜志文章只能變成《才華橫溢的愛潑斯坦先生》。
愛潑斯坦非常強大,他似乎能夠解決任何事情,而這些女孩只是他生命中的冰山一角,滄海一粟。
他的私生活遠比這更“精彩”。
愛潑斯坦在各地擁有房產,其中包括位于佛羅里達州棕櫚灘的一棟價值數千萬美元的別墅。
極其昂貴的價格,給了別墅良好的“條件”。 這里與世隔絕、安靜、私密,非常適合“按摩”。
但鄰居們仍然注意到,愛潑斯坦家里經常出入各種年輕女性。 他們因為懷疑存在不當交易而選擇報警。
警方調查后發現,這些女性都是成年人,而且都是來為愛潑斯坦工作的,所以事情最終得到了解決。
直到 2005 年,這一切似乎都被愛潑斯坦掩蓋得很好。
這一天,一名14歲女孩的父母給警察局打電話,告訴他們愛潑斯坦在他的豪宅里做了什么。
警方無法僅根據這份報告對愛潑斯坦定罪。 他們只能秘密監視愛潑斯坦,看看他是否再次犯罪。
在此期間,警方聯系了越來越多的受害者,其中大部分是未成年女孩,她們曾去過愛潑斯坦的領地,并被愛潑斯坦邀請去“工作”。
有些女孩選擇拒絕,愛潑斯坦會要求她介紹朋友,并且仍然可以獲得報酬。 統一的說辭是:“只要給別人按摩,就能得到200美元”。
于是,陸續有不少年輕女孩被騙進愛潑斯坦的家,他的女友吉斯萊恩也會被卷入其中。 有些女孩甚至會被愛潑斯坦“送給”他的“朋友”。
這些女孩大多都有不愉快的過去,其中一些女孩因為愛潑斯坦的財富和地位而不敢拒絕他的要求或起訴。
有人稱愛潑斯坦為救命稻草。 他給了他們別人無法給他們的東西。 他們甚至愛上了他并想嫁給他。
經過七個月的調查,警方終于帶著搜查令來到了愛潑斯坦的別墅。
來到這里,他們看到了一些裸體照片,一個特殊的按摩室,以及一些難以形容的東西。
在警方的想象中富豪物理學家,愛潑斯坦現在就應該入獄,但事實上他沒有。
愛潑斯坦依靠自己的人脈,組建了美國頂尖律師團隊。 最終他只被判了一年多,而且還獲得了假釋,仍然可以出獄工作,這意味著他基本上獲得了自由。
愛潑斯坦之所以如此有能力,是因為他背后的人有很多背景。
被捕入獄,離奇“自殺”
這些人物支持他的原因在于一座島嶼。
除了在多處購買房產外,愛潑斯坦早年還花重金購買了一座島嶼,配備豪華別墅、私人海灘、私人游泳池和一些未成年少女……
因此,這個島也被稱為“處女島”或“洛瑞島”。
無一例外,這些都是愛潑斯坦為朋友們準備的。 他會讓女孩們來島上提供相關服務并支付費用。
這是愛潑斯坦維護自己人脈網絡的一種方式,所以他才會如此自信,并且變得越來越大膽。 他甚至公然告訴受害人:“派出所是我的”。 當時的情況確實如此。
然而,這樣一個無法無天的人最終還是被送進了監獄。
這主要源于2017年的一場反性騷擾運動。
由于該運動的發起者是一名女演員,該運動得到了很多人的響應,并迅速波及政界、學術界、文化界,引起了全體美國民眾的廣泛關注。
然而,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項運動非常危險,威脅到了有權有勢的男人。
美國前總統克林頓也表示:“我對已經做出的一些決定表示懷疑。”
這兩個人如此“心照不宣”地反對這場運動還有一個原因。
據愛潑斯坦的飛行員透露,兩位總統登上愛潑斯坦的私人飛機,一起前往他的豪華別墅或“處女島”進行“按摩”。
除了這兩位總統之外,乘坐過愛潑斯坦私人飛機的人還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偉大的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英國安德魯王子……
但飛行員的話尚未得到最終證實。 然而,無論真相如何,這些人的言論都值得懷疑。
2019年,在美國反性侵運動愈演愈烈之際,愛潑斯坦案時隔多年重新開庭。 7月6日,他因涉嫌與未成年人交易而被捕入獄。
與上次的順利逃脫不同,這一次他身后的大人物已經和他斷絕了關系。
在就任總統之前,特朗普這樣說道:“杰弗里和我已經認識15年了。他是一個很棒的小伙子。他和我一樣喜歡漂亮的女人,尤其是年輕的美女。”
但愛潑斯坦被捕后卻表示:我們彼此并不熟悉。
克林頓承認他曾乘坐愛潑斯坦的飛機,但并不知道他犯下的“可怕罪行”。
比爾·蓋茨參觀了愛潑斯坦的“處女島”,但聲稱自己與愛潑斯坦沒有工作關系。
安德魯王子卷入這樣的丑聞,英國王室多次否認。 但不幸的是,2010年,他被拍到在愛潑斯坦的別墅里懷里抱著一個女孩。
不僅如此,不少受害者都站出來作證,稱自己未成年時是被愛潑斯坦派到“維爾京群島”為安德魯王子服務的。
美國司法部立即傳喚安德魯王子,但多次遭到拒絕。 后來,2021年,安德魯王子被受害者起訴,直到2022年2月,他才與受害者達成庭外和解。
同時,因為這件事,安德魯王子也被英國王室剝奪了軍銜和王室贊助人身份。
當時,愛潑斯坦案的涉案大佬們都陷入了困境,無法自保,輿論紛至沓來,而涉事人愛潑斯坦卻突然在監獄里“自殺”。
沒有人確切知道他何時或如何死亡。
當獄警發現愛潑斯坦后,立即將其送往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愛潑斯坦已經死亡。
由于愛潑斯坦離奇自殺,死后對其進行了尸檢。 最終發現,除了頸部多處骨折外,他的舌骨也有骨折。
舌骨骨折通常在兇殺案中較為常見,但由于沒有直接證據,愛潑斯坦莫名其妙地“自殺”。
愛潑斯坦死后,他的女友吉斯萊恩也作為共犯被捕并受審,并于2022年被聯邦檢察官判處20年監禁。
有趣的是,運送女孩到愛潑斯坦的“皮條客”也在獄中自殺。
這種一模一樣的死亡方式不得不讓美國民眾生疑,各種陰謀論紛紛流傳。 當然,最常見的就是全部被殺,非正常死亡。
但這些謠言并不能起什么作用。 愛潑斯坦案只能如此結束。
結論
美貌、權力、財富,這大概就是上流社會的常態生活,愛潑斯坦這個頂級富豪自然深知這一點。
他用自己特殊的手段,拉攏了各個大人物。 他確實可以靠大樹乘涼,甚至可以踩法律的紅線。
但那些犯下不義行為的人將受到死刑的懲罰。 當他的犯罪行為激起大批人的憤怒時,沒有人能拯救他這個惡人。
當然,愛潑斯坦最終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富豪物理學家,很多人都不想看到他活著,所以最終他沒有等待法律審判,而是選擇了“自殺”,徹底閉嘴。
參考:
[1]本報記者安政. 一份新的名單已經浮出水面。 美國“愛潑斯坦案”有多深? 【Z】.解放日報,2021年。
[2]本報駐英國特約通訊員劉靜、本報駐英國特約通訊員郝淑華. 愛潑斯坦謎案,安德魯王子的真實來襲[Z]. 環球時報,2019。
[3]本臺駐法特派記者董明. 本臺駐法國特派記者劉昊然。 圍繞愛潑斯坦同伙自殺的懷疑[Z]。 《環球時報》,2022 年。
[4] 紀錄片:《杰弗里·愛潑斯坦:骯臟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