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像是實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右手是人的雙手,看穿衣鏡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背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產(chǎn)生的緣由:平淡的海面就似乎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底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底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行道樹和房子上各點與海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海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海面越近,無數(shù)個點組成的像在海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海面多高,像離海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實像的緣由:物體*到平面鏡上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后的反*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fā)散的,這種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實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實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注意:步入耳朵的光并非來自像點,是反*光。要求能用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像、物關于鏡面對稱)和平面鏡成像的原理(同一物點發(fā)出的光線經(jīng)反*后,反*光的反向延長線交于像點)作光路圖(做出物、像、反*光線和入*光線)
第2篇:三年級下物理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
所謂的“學好數(shù)理化,踏遍天下都不怕”,并且數(shù)學知識點多,電、光、功各類的點學須要中學生記住也是很頭疼的事情,下邊是小編與你們分享的三年級下物理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希望你們可以好好學習哦!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率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率也覺得是3×108米/秒。
光的反*
3.我們能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這種物體反*的光*入了我們的耳朵。
4.光的反*定理:反*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光線與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cè),反*角等于入*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和鏡面反*一樣遵守光的反*定理。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性:(1)平面鏡成的是實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導致光污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汽車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探照燈的反光罩、太陽灶、醫(yī)術戴在耳朵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
(1)為何用透明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
以便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才能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如何聯(lián)通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如何找到a的像的位置?
搬動蠟燭b直至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
10.光的折*: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通常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11.光的折*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折*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光線和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cè),折*角大于入*角;入*角減小時,折*角也隨著減小;當光線垂直*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散
12.白光是由*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虛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性實驗
(1)等高共軸調(diào)節(jié):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兩者中心調(diào)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雙眼像一架神奇的拍照機,鞏膜相當于拍照機的鏡頭(凸透鏡),黃斑相當于拍照機內(nèi)的膠卷。
15.斜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凹透鏡;近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凸透鏡。
第3篇:平面鏡成像特性八年級下冊化學知識點
1、平面鏡成像的特征:像是實像,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對應點的連線和鏡面垂直,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鏡中人的右手是人的手指,看穿衣鏡中的鐘的時間要看紙張的背面,物體遠離、靠近鏡面像的大小不變,但亦要隨著遠離、靠近鏡面相同的距離,對人是2倍距離)。
2、水中倒影的產(chǎn)生的緣由:平淡的海面就好象一個平面鏡,它可以成像(水底月、鏡中花);對實物的每一點來說,它在水底所成的像點都與物點“等距”,行道樹和房子上各點與海面的距離不同,越接近海面的點,所成像亦距海面越近,無數(shù)個點組成的像在海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離海面多高,像離海面就是多遠,與水的深度無關)。
3、平面鏡成實像的緣由:物體*到平面鏡上的光經(jīng)平面鏡反*后的反*光線沒有會聚二是發(fā)散的,這種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畫時用實線)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現(xiàn)在光屏上,只能通過人眼觀察到,故稱為實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而成)
第4篇:八年級數(shù)學《平面鏡成像》知識點總結大全
光的直線傳播
1.光的直線傳播:光在同一種均勻介質(zhì)中是沿直線傳播。
2.光是一種電磁波。光在真空中傳播速率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氣中傳播速率也覺得是3×108米/秒。
光的反*
3.我們能看見不發(fā)光的物體是由于這種物體反*的光*入了我們的耳朵。
4.光的反*定理:反*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光線與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cè),反*角等于入*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和鏡面反*一樣遵守光的反*定理。
平面鏡成像
6.平面鏡成像特性:(1)平面鏡成的是實像;(2)像與物體大小相等;(3)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4)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另外,平面鏡里成的像與物體左右倒置。
7.平面鏡應用:(1)成像;(2)改變光路。
8.平面鏡在生活中使用不當會導致光污染。
9.球面鏡包括凸面鏡(凸鏡)和凹面鏡(凹鏡),它們都能成像。具體應用有:汽車的后視鏡、商場中的反光鏡是凸面鏡;手探照燈的反光罩、太陽灶、醫(yī)術戴在耳朵上的反光鏡是凹面鏡。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性實驗
(1)為何用透明薄玻璃板取代平面鏡?
以便找到蠟燭a的像的位置,才能比較蠟燭a的像與蠟燭b的大小。
(2)無論如何聯(lián)通蠟燭b也不能和a的像重合?
玻璃板未與水平桌面垂直。
(3)如何找到a的像的位置?
搬動蠟燭b直至與a的像完全重合為止。
光的折*
10.光的折*:光從一種介質(zhì)斜*入另一種介質(zhì)時,傳播方向通常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
11.光的折*規(guī)律:光從空氣斜*入水或其他介質(zhì),折*光線與入*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光線和入*光線分居法線右側(cè),折*角大于入*角;入*角減小時,折*角也隨著減小;當光線垂直*向介質(zhì)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折*光路也是可逆的)
光的*散
12.白光是由*光組成的。
透鏡
13.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fā)散作用。
(1)兩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虛實。
(2)物近像遠像變大。
(3)虛像都是倒立的。
探究凸透鏡成像特性實驗
(1)等高共軸調(diào)節(jié):
等高:將蠟燭、凸透鏡、光瓶兩者中心調(diào)整到同一水平高度。
共軸:目的是使蠟燭的像成在光屏*處。
(2)焦距確定:平行光源照*得到最小最亮光斑為止。
14.人的雙眼像一架神奇的拍照機,鞏膜相當于拍照機的鏡頭(凸透鏡),黃斑相當于拍照機內(nèi)的膠卷。
15.斜視眼看不清遠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凹透鏡;近視眼看不清近處的景物,須要佩戴凸透鏡。
第5篇:八年級數(shù)學知識點備考
第九章浮力第一節(jié)浮力
1、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壓力的方向是垂直于受力面指向其內(nèi)部,作用點在受力面上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造成的,(1)有的和重力有關;如把物體放到水平桌面上時,(假如物體不受其他力)則壓力的大小f=g物:(2)有的和重力無關。練習:重力為g的物體在承面上靜止不動。畫出下述各圖所受壓力的示意圖。
2、探究“壓力的作用療效跟哪些誘因有關”的實驗時,通過觀察海棉的凹坑程度來顯示壓力的作用療效,主要應用的研究方式是控制變量法。
得出的推論是:壓力的作用療效與壓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
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療效越顯著。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療效越顯著。
為了研究壓力的作用療效引入浮力的概念,即浮力表示壓力的作用療效。3、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稱作浮力,估算公式:p=f/s,其中p代表浮力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單位是帕斯卡,簡稱帕,符號是pa,f代表壓力,單位是n,s表示受力面積,單位是2。浮力在數(shù)值上等于物體單位面積上所受的壓力。1pa=1n/2,表示物體1米2面積上遭到的壓力是1牛。
公式變型還可估算:f=pss=f/p。比列公式為p1/p2=f1/f2·s2/s1。
6、增大浮力的方式:(1)受力面積不變,減小壓力;(2)壓力不變,減小受力面積;諸如:蟲子的毒腺很尖,鋸、剪*、斧頭、針要很薄很尖,啄木鳥的喙堅而長、破窗錘弄成錐狀(3)同時減小壓力,減小受力面積。減少浮力的方式:(1)受力面積不變,減少壓力;;(2)壓力不變,減小受力面積;諸如:滑冰燴面積大,駱駝的腳趾大,拖拉機、坦克用輪式,鐵軌撲在軌枕上,書包帶要寬,多輪的平板卡車;(3)同時降低壓力,減小受力面積。
第二節(jié)液體的浮力
1、液體能形成浮力是因為液體具有重力和流動*。
2、液體內(nèi)部浮力的特征:①液體對容器頂部和側(cè)壁都有浮力,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都有浮力;②在同種液體內(nèi)部的同一深度,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浮力都相等;③同種液體,深度越深,浮力越大;④液體內(nèi)部浮力的大小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在不同液體的同一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3、液體浮力公式:p=gh,其中p表示浮力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什么,單位是pa,表示液體的密度,單位是g/3,h表示液體的深度,指液體自由液面到液體內(nèi)部某點的豎直距離,單位是。公式變型還可估算:=p/ghh=p/g
據(jù)液體浮力公式:液體的浮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容積和質(zhì)量等無關。一定,h越大,p越大,
h一定,越大,p越大,p一定,h越大,越小,
4、液體的壓力和浮力的估算題:先估算浮力p=gh,后估算壓力f=ps,
液體對容器頂部的壓力f與容器所盛液體的重力g液的關系:①上大下小容器fg液。固體的壓力和浮力的估算題:先估算壓力(物體放到水平桌面上)
f=g=g=vg,后估算浮力p=f/s,
規(guī)則柱形容器頂部液體的浮力也可以用固體的浮力估算公式進行估算。規(guī)則柱體固體對水平面的浮力也可以用液體的浮力估算公式進行估算。5、上端開口上部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
連通器特性是:連通器中的同種液體不流動時液面總保持相平,茶杯、船閘、鍋爐水位計等都是連通器的應用。
第三節(jié)大氣浮力
1、大氣對對浸在它上面的物體的浮力叫大氣浮力,簡稱大氣壓,它形成的緣由是空氣受重力而且有流動*,*大氣壓存在的知名實驗是馬德堡半球?qū)嶒灐?、測出大氣浮力值的實驗是托里拆利實驗,1個標準大氣壓=760水銀柱的浮力=10.3火柱的浮力=1.013×105pa。
水銀柱的高度是指水銀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它不隨管的傾斜、粗細、上提、下壓而變,水銀管水銀面上方是真空,若管中混進少量空氣,則會使高度差降低,若管頂開孔,則管內(nèi)水銀面會增長至內(nèi)外相平為止。
3、常用氣壓計:水銀氣壓計、金屬盒(無液)氣壓計,(用于二氧化碳瓶和滅火器上。4、大氣浮力隨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液體的沸點隨表面氣壓的減少而減少,隨氣壓的減小而下降,這一*質(zhì)的應用:高壓鍋。
在海拔3000以內(nèi),大概每下降10,大氣壓降低100pa。
5、用吸管吃飯、活塞式抽水機、醫(yī)生用針頭抽*水,吸盤都借助了大氣壓。
第四節(jié)流體的浮力
1、把具有流動*的液體和二氧化碳也稱流體。
2、在二氧化碳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浮力越小。
3、飛機升力形成的緣由:空氣對客機翼型上下表面形成的壓力差??蜋C升力形成的過程:翼型形狀上下表面不對稱(上凸),使上方空氣流速大,浮力小,下方空氣流速小,壓強悍,因而在翼型上下表面產(chǎn)生了浮力差,進而產(chǎn)生壓力差,這樣就產(chǎn)生了升力。同理應用有:賽車的擾流板,鳥的翅膀練習:為何列車行駛時禁止人們步入安全線以內(nèi)的區(qū)域?
答:由于高速運動的列車會推動后面的空氣高速運動,因此人緊靠列車兩側(cè)的空氣流速大,浮力小,遠離列車兩側(cè)的空氣流速小,壓強悍,形成一個推向列車方向的浮力差,因此才會對人形成向列車右側(cè)的推力,因此可能發(fā)生車禍,所以必須站在安全線以內(nèi)。
第6篇:八年級數(shù)學《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教案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曉得平面鏡成像的特性。
2.能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設計實驗方案。
【過程與方式目標】
通過小組討論,養(yǎng)成剖析、概括的能力,設計實驗方案。
【情感心態(tài)價值觀目標】
感知化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能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出化學現(xiàn)象。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
【難點】
器材的選用和方案的選擇。
三、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導出新課
【問題導出】
首先我會讓中學生思索:我們照鏡午時,我和穿衣鏡里的“我”有哪些區(qū)別?
因為中學生自身的經(jīng)驗,中學生很快答出:一樣。這么我和穿衣鏡里的“我”到底有什么地方相同呢?導出課題:明天我們就一上去研究平面鏡成像的特性,解決這個問題。
環(huán)節(jié)二:構建規(guī)律
探究光的反*規(guī)律
按照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紹與平面鏡成像中光的幾個術語:
物:平面鏡之外的物體。
像:平面鏡里可以觀察到的物體
【提出問題】:
平面鏡成像時,物和像有哪些特征?
【作出推測】
(1)物比像大。
(2)物與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設計實驗】
(1)實驗器材:兩只相同的蠟燭,刻度尺,玻璃板,白紙。
(2)實驗方案:
在桌面上放白紙,紙上橫著放一塊平面鏡,在玻璃板前燃起一支蠟燭,可看見鏡中的像。
拿未燃起的相同蠟燭,在玻璃板后聯(lián)通,直至蠟燭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檢測像和物的位置關系。
改變?nèi)计鹣灎T的位置,多檢測幾次。
【記錄數(shù)據(jù)】
環(huán)節(jié)三:鞏固提升
為何在實驗中只燃起一支蠟燭?
答:一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二是易于觀察。
環(huán)節(jié)四:小結作業(yè)
四、板書設計
略。
[八年級數(shù)學《平面鏡成像的特性》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