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種缺位,部份中學里的年青班主任的教學基本功沒有適時得以加強,再加上中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時間久了,一些教學的基本要素都沖淡了。九年級數學第十八章第四節《焦耳定理》的第一個教學內容是電壓的熱效應,教材上沒有印成宋體字,部份班主任也就此淡化,課堂教學奔向中招考試內容焦耳定理而去,接著就是刷題,之后解決刷題中不斷出現的問題......
上述現象一旦漫延開來,其后果無法想像。現今的年青班主任,就是將來的教學主力,假如在應當產生教學規范行為的時侯錯失了良機非常是產生了頑固的“考試意識”之后,再想改變將是不可能的了,由于,彼時她們可能早已成了“專家”。好在我市絕大部份化學老師都是“往前一步”者,這讓人倍感無比的憤慨。
在PPT或是黑板上焦耳定律導學案設計,第一個顯示的知識內容應當是電壓的熱效應,如右圖所示。
關于實驗,不少年青老師覺得實驗的目的就是為了得出推論,課堂教學也是奔向實驗推論。實驗的目的雖說是要得出推論,然而,實驗過程尤其是過程中所用到的技巧,比實驗推論更重要。這一點,年青老師一定要有正確的認識。在你的PPT上,我希望見到類似于右圖所示的情境。
關于時間,教材上提都沒提就直接給出了焦耳定理。年青老師在給出焦耳定理之前焦耳定律導學案設計,一定要讓中學生經歷下述思索過程:
同樣的電壓通過同樣的導體,兩秒鐘形成的熱量跟一秒鐘形成的熱量有哪些關系?
問題其實簡單,但我說過:勿以善小而不為。
最后是公式和單位。年青老師一定要產生這樣的習慣,在給出概念或則規律后,接著就是物理表達式——公式及其單位。至于焦耳定理的延展公式,在上面早已指出過,在此不再贅言。這樣,你最后的小結上起碼要包含右圖所示內容:
小結是課堂教學設計中的一個必要環節,它的重要性在于能使你考量自己的教學流程,進而發覺可能存在的遺漏。為此,年青老師一定要注重課堂小結的設計。
祝老師們教學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