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章:目標
一個人的才能可以分為三個層次:知識、技能、能力。 在學習之前,我們必須明確自己是要學習知識還是技能,能力是在學習和工作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1)知識是指各種正確的信息、概念、方法論等。在學校里學習的各種課程; 各種書籍中的概念、公式、作者的觀點等都是知識。 例如:數學、化學、生物等。知識對你有用,但不一定對你有用。 微積分在數學中很有用,但大多數人不懂微積分,但仍然相處得很好。
知識的作用就像腳手架。 通過這些抓取器,我們可以進入一個更高的層次:技能。
2)技能是通過大量刻意練習而建立在大腦和肌肉中的東西。 例如:演講、溝通、寫作、管理、游泳、駕駛等。 即使你記住了所有的游泳技巧,如果你不下水練習游泳,你仍然學不到游泳。
我們可以通過實踐獲得技能,但能力是天賦、環境、實踐等的混合體。
3)能力。 古典老師稱之為天賦,劉潤老師稱之為態度。 我選擇了最流行的詞:能力。 能力是一個人應對世界的方式。 與生俱來的天賦、后天的實踐、成長環境等共同造就了一個人。 比如:幽默、正直、油膩等。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獨一無二的,過去所有選擇的總和就形成了我們現在的能力。 但我們也可以選擇自己未來的能力。
在學習之前,我們必須明確自己是要學習知識還是技能。 學習知識需要理解。 當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清楚地解釋一個知識并且別人能理解它時,你就理解了它。 學習技能,知道方法后需要大量練習,直到成為腦中的凹槽,遇到問題時不假思索地運用。
了解了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區別之后,我們需要知道為什么要學習? 學習的原因只有兩個:一是為了解決具體問題。 二是因為這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 解決具體問題就是遇到問題,然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從自己安裝一個小家電,到為了出國留學而學習英語,我們都是在解決具體問題。 核心競爭力是指安身立命、謀生的能力。 銷售人員的溝通說服力、作家的寫作能力、醫生/律師的專業能力等等。如果你學習的原因不是以上兩者之一,那么你可能只是在假裝學習,為自己的焦慮買單。
知識/技能*解決問題/核心能力=學習的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學習知識、解決問題。 例如:一個孩子問你黑洞是什么? 你只要上網查一下就可以解決問題。
第二象限:練習技能并解決問題。 例如:你出國留學但不能吃西餐。 你學會了做中餐,解決了自己吃飯的問題。
第三象限:學習知識,提高核心競爭力。 例如:您詢問關于提高管理技能和獲得 MBA 學位的問題。 但這類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練習第四象限的技能,提高核心競爭力,提供理論指導。 核心能力的真正提升需要大量的實踐。
第四象限:修煉技能,提升核心競爭力。 僅僅聽課、做作業是不可能成為管理大師的。 只有在實踐中踐行,才能真正提高核心競爭力。
這四個象限并沒有嚴格劃分。 隨著時間、環境和態度的變化,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比如第二象限,為了解決吃飯的問題,你學會了做飯; 然后你發現自己非常喜歡做飯,所以你成為了一名廚師。 這時,它從第二象限跨越到了第四象限。
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大量時間的打磨才能形成,這必然需要大量的刻苦訓練。 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技能作為核心技能,可以減少練習的痛苦,帶來更大的成功。 成就感將幫助您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不用擔心你選擇的技能不受歡迎并且無法貨幣化。 在這個互聯網時代,任何頂尖的技能都不會被埋沒,都能帶來大量的財富。 但前提是你的技術是一流的,必須能夠達到該領域前5%的水平。
最后,我們需要理性分析我們的目標。 WOOP思維是一個非常好的分析工具。
WOOP思維就是將WISH、、PLAN的縮寫連接在一起。
W-wish:夢想。你想要實現的夢想
O-:結果。 如果實現的話,最好的結果是什么? 我們應該充分想象夢想的喜悅,并給自己動力。
O-:障礙。 想想現實生活中可能存在的障礙。
P-計劃:計劃。 預測各種最好和最壞的情況。 使用“如果……,那么……”句子來制定計劃。
通過對夢想、結果和障礙的心理比較,WOOP思維讓我們知道什么時候該堅持,什么時候該放手,成為一個理性的樂觀主義者。 目標經過考驗后,如果能夠實現,那么我們執行目標的能力就會大大增強。 最后,我們做最好的打算,做最壞的打算第二象限,并用“如果……,那么……”的陳述來讓自己采取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