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廣東中考生來說,2021年新中考各科目究竟會如何考,題型有什么變化,仍然深受老師和考生關注。
近日,2021年中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序幕。1月10日,湖北省公布了數學、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課目的命題思路。
有專家和老師表示,作為第一批中考變革省份,杭州中考的一些命題思路和新題型極有可能被2021年施行新中考的第三批共八個省(市)借鑒。這么,四川這場中考的各選考課目有著如何的命題思路,彰顯了什么考查新方向呢?
化學課目
命題思路:有三個“突出”
以化學學科為例,在此次中考中,杭州選考的化學試題有三個“突出”,即突出中國元素、突出數學應用、突出數學思想。
據了解,在這套數學試題中,考題以我國近些年來重大工程和科技成就為背景,考查中學生的基本概念和知識。如第1題以我國安裝在北極臺灣昆侖站的自主研制的全手動無人值守望遠鏡為背景,第2題以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的重大成果為背景,第3題以我國“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為背景,第7題以我國首個施行月面取樣返回的航天器嫦娥五號為背景,第14題以我國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為背景,等等。試卷積極引導中學生把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的同時,有利于迸發中學生愛國情結,激勵中學生攀登科學高峰。
在數學知識的應用考查方面,試卷既重視考評中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又突出能力導向,加強數學應用,鼓勵中學生探究。如第6題在雪道上滑冰、第11題車輛能量轉換、第15題松果采摘、第16題發電裝置、第20題軌道游戲等緊密聯系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考查中學生理解能力、建模能力和剖析推理能力。再如第17(2)題檢測玻璃的折射率,不同于教材中用4枚大頭針檢測的方式,要求中學生用3枚大頭針進行檢測;第18(1)題給出一些熱學實驗器材,讓中學生設計2種測定一節干電瓶的電動勢和電阻的方案,第18(2)題通過可拆變壓器硅鋼片的疊放位置考查中學生對渦流的認識和理解。那些基于教材低于教材的考題設計,重點考查了中學生借助所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剖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引導中學生積極探究,提高中學生創新意識和提升中學生創新能力。
據悉,該試題第21題以嫦娥五號成功實現地球著陸和返回為背景,設計了一種新型著陸裝置,考查中學生對電路、電磁感應定理、電容器、安培力等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綜合應用。第22題以芯片制造技術為背景,設計了離子注入晶片的問題情境,考查中學生對電場、磁場、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和牛頓運動定理等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綜合應用。都彰顯出考題以實際問題為背景,要求中學生剖析化學現象中的關鍵特點和主要誘因,構建合適的數學模型,具有剖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種主題突出了數學思想和數學建模能力的考查,適度淡化了復雜的物理估算,有利于引導師生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教與學,提升中學生運用數學規律和數學原理剖析和解決具有真實背景問題的能力,使學校教學逐漸走出題海,回歸核心素質的培養。
名師剖析:多以我國最新科技成就為背景,要求中學生抽絲剝繭
湖北省教育廳教研室特級班主任沈啟正和杭州富陽市鳳鳴中級學校特級班主任趙惠松覺得,試卷多以我國最新科技成就為背景,在彰顯科學、技術、社會緊密結合的同時,要求中學生抽絲剝繭,找出相關數學概念在具體問題中的互相關系,概括出數學概念或規律加以應用。
據悉初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試卷設計時非常重視考生對化學基本概念的細微判別。如第1題功率單位的數學意義,第4題考查斥力與磨擦力的區別,第6題中“先后”二字蘊藏著的化學過程極易造成題意理解的失誤,第7題中故意設置多余已知量進行干擾蒙蔽,第8題借助環型電壓磁場類比判定通電螺線管寬度與磁場強弱的關系,第11題從能量分配流程圖讀取底盤的輸出功率和燃料最終轉化成的內能,第13題頻度、振幅相同的兩列相向波疊加后產生的干涉現象等等,都要求考生對化學基本概念有透徹的理解。
同時,試卷指出模型建構,注重考查中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真實情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如第17題實驗題第(2)題“測玻璃的折射率”實驗,只有3枚大頭針的新情境下怎樣解決問題。第20題考查機械能守恒定理的應用,即便情境與常見模型有所改變,臨界條件也有所阻礙。第21題情景新穎,文字量大,考生在短時間內建構模型實屬不易,本題的難點與關鍵是按照ab棒相對磁場作切割磁感線運動來判定ab棒受的安培力方向,再由牛頓第三定理判別滑軌和甲板的受力情況。第22題是常見的組合場問題,通過離子注入過程的剖析,突出數學模型建構。
瀟湘晚報記者李楠實習生譚潔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