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問題提到的動能,我認為可以理解為日冕中形成的太陽風。 它的主要成分是質子、α粒子和自由電子,速度為200~889km/s。
轉換成功率:太陽能風電功率約為3~20×10^17瓦,而太陽輻射功率約為3.845×10^26瓦。 前者大約僅為后者的十億分之一。
補充一下,具體來說,太陽核心的聚變反應主要是質子-質子鏈式反應,碳氮氧循環占一小部分。
無論是質子-質子鏈式反應還是碳-氮-氧循環,產生的能量(質量缺陷轉化的能量)都是以光子(不同波長的伽馬射線)和中微子的形式釋放出來的。 這是100%正確的。
需要注意的是物理資源網,太陽核聚變僅發生在太陽的核心。 太陽的輻射層、對流層、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等不發生核聚變。
太陽核心產生的伽馬射線和中微子無法在太陽核心停留,需要向外傳播。 中微子在穿過的過程中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基本上不與周圍物質發生能量轉換。 進行能量轉換的是伽馬射線。 當光球層原子核外的電子(主要是氫原子和氦原子)轟擊時,它們會躍遷到高能級。 然后這些電子逐漸躍遷到低能級,形成我們可以看到的太陽光譜。
在短時間內(如100年),我們可以近似認為太陽各層的溫度是穩定的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部的熱核反應,這意味著核心以外的各層僅傳遞能量,而不會吸收能量來升高溫度(它最終不會變成動能)。 太陽核聚變的最終能量仍然以光輻射和中微子輻射的形式向外擴散。 當穿過日冕層時,它會帶走部分日冕物質。 這就是太陽風,其能量比例只有十億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