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中學生物理力學常錯題匯編】由【九月文學】上傳分享。 該文檔共有 [14] 頁。 該文檔可以免費在線閱讀。 如果您需要了解更多【中學生物理力學常錯題匯編】內容,您可以使用淘豆網的現場搜索功能,選擇適合您的文檔。 以下文字節選文章中的部分文字。 如果您需要獲取完整電子版,請將本文檔下載到您的設備中,方便您編輯和打印。初二年級物理力學通俗易懂題整理
1、如圖左側所示,彈簧測力計一端承受4N的拉力,另一端也承受4N的拉力。 彈簧測力計的示值是()
2.下列數據中,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A.一個蘋果的質量約為2Kg
B、初中生所經歷的重力約為500N
C.小紅上學時的步行速度約為20m/s
D、學生課桌高度200CM左右
3.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表示m與G成正比。
B. 表示G與g成正比
C. 表示g與m成反比
D. 表示G與m成正比
4.下列關于重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A. 將籃球扔到空中。 球是垂直的
垂直向上的重力
B、汽車下坡時,受到的重力方向與坡面垂直。
C、物體的重心必須在物體上
D 靠近地面的物體在沒有其他物體支撐的情況下會掉落到地面。 這是由于重力的影響。
5、一小塊鐵放在垂直的磁性黑板上,雖然受到垂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但不會掉落。 主要原因是()
A. 他被磁性黑板吸引了
B.他受到磁性黑板的靜摩擦力
C. 他被黑板吸引
D.他受到黑板滑動摩擦力的影響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摩擦力的方向總是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B、皮帶轉動時,給皮帶打蠟是為了減少摩擦。
C、擰瓶蓋時,用粗糙的布包住,以增加摩擦力。
D. 物體的質量越大,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大。
為防止慣性引起的交通事故而制定的交通規則是()
答:某些地區對機動車輛有速度限制。
B. 快速行駛時保持車距
C. 車輛靠右側行駛
D. 駕駛員必須系安全帶
11. 有人用力推平地上的一個盒子,但盒子不動,因為()
A.推力小于箱子面向地面的摩擦力
B、推力等于盒子面對地面的摩擦力。
C.盒子上的重力大于推力
D、此時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
12. 當學生學習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時,他們就會明白運動中的物體所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大小與物體運動的速度有關。 物體運動得越快,受到的空氣阻力就越大。 學生們仔細觀察了籃球垂直向上投擲的運動,并討論了籃球從投擲到落回地面所受的力。 下列哪一項是正確的()
A. 籃球第一次投擲時所受的凈力最大。
B. 籃球在即將落地之前所受的凈力最小。
C. 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籃球上的凈力一直在減小。
D. 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籃球上的凈力一直在增加。
13. 自行車是我們國家非常流行的交通工具。 從自行車的結構和用途來看,涉及到很多物理知識。 對它們的錯誤理解是()
A、自行車在道路上行駛時與地面的摩擦力越小越好。
B、座墊呈馬鞍形,可以增加座墊與人體的接觸面積,減輕臀部的壓力。
C. 汽車輪胎、塑料車把蓋和踏板上刻有圖案,以增加摩擦力。
D、汽車前軸、中軸、后軸均采用滾動軸承,以減少摩擦。
14.
15.
她的同學在公園的人工湖上舉行了龍舟比賽。 使龍舟前進的力為
16、壓力和支撐力的方向總是指向被壓或支撐的物體。
17、用彈簧測力計沿水平方向拉動木塊,使其在水平木板上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指示12N。 此時木塊上的合力為,如果增加拉力,當彈簧測力計指示20N時,木塊上的滑動摩擦力為
18. 一個重 300N 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地面上。 小明用10N的力推動物體,但沒有推動。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此時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當小明將推力增加到140N時,物體向前加速,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
19.在現實世界中,當物體受到力時,該物體將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如果物體受到力,它的運動狀態就會改變。
20. 一個人抓住繩子并舉起水桶。 鏟斗被向上拉。 施加這個力的物體是,受力的物體是
21、2009年4月29日物理資源網,創下多項世界第一的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正式通車。 主橋長932米,重107公斤。 (1)橋梁永久鋼承受的重力是多少? (取g=10N/kg)
(2)、他過了主橋花了多長時間? (結果保留為整數)
22、某卡車一次最大載貨量為8t,該車自重為4t。 卡車在運輸過程中會經過一座橋梁,橋梁的重量限制為10t。 運輸貨物至少需要多少趟? (克=10N/kg)
23、將彈簧掛在鐵架上,然后在彈簧下端掛上不同數量的掛鉤。 使用該裝置研究彈簧的伸長率和張力之間的關系。 實驗數據記錄于下表中。
(1) 采用該彈簧制成的彈簧測力計的測量范圍為
(2) 在彈性范圍內,彈簧上的拉力與彈簧的伸長量之間的關系為:
試驗次數
鉤碼受重力G/N影響
彈簧伸長率△l/cm
10
12
24、為了探究重力與質量的關系,一位學生做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他所使用的鉤碼質量均為100g,測量儀的讀數如下表所示
試驗次數
質量
米/公斤
重力
性別/性別
重力與質量之比
克/米(牛/公斤)
第一的
第二
C
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重力與質量的關系為
25、研究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成規律時初中物理力學易錯題,先固定彈簧B端初中物理力學易錯題,然后用兩個測力計向相反方向拉動A端,直至A端到達某一點O,記錄彈簧的位置這點。 然后將這兩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記錄在表中。 然后用測力計拉動彈簧A端,仍將A端拉伸至O點,記錄此時拉力的大小和方向。
(1) 由右表記錄可得同一直線上的合力與分力的關系:
施力
尺寸
方向
使用兩個測力計
F2=
向右
F1=1N
左邊
使用測力計
F=
向右
(2)測試時用測力計拉動彈簧時,為什么需要將彈簧端A延伸到O點然后計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