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實驗學校中學物理教研室是一個團結進取、勤奮刻苦、嚴謹開拓的集體。全校及各分校現有教師16人,其中北京市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0人,一級教師3人,博士研究生1人,碩士研究生5人。有現任海淀區學科帶頭人1人,海淀區骨干教師2人。
教學團隊老中青完美結合,團結一心高中物理電學實驗專題,教學理念先進,教學經驗豐富,朝氣蓬勃,在嚴謹、和諧、高效的教研氛圍中,全體教師齊心協力,打造了一支敬業、快樂、專業的物理教研團隊!
01 依托大學資源拓寬視野
北航實驗學校位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園內,學校周邊科研機構眾多,得天獨厚的教學活動資源使得整個團體物理教學與科研的研究方法和活動形式不斷延伸、拓展、創新。
物理教研組老師們積極聯系學校相關院系,進行高校資源調查,咨詢大學教授,精心尋找校內與中學的對接點,實現校內與中學的聯動!經常帶領學生到學校聽科普講座,到學校航天相關學院、理工學院實驗室、中法信息工程學院實驗室、電子信息工程學院、自動化工程學院等國內頂尖科研場所參觀學習,讓學生切身感受,開闊視野!
結合學校開設的延伸課程和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得到大學教授的直接個別指導,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扎實提升了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02 滲透學科思想,領悟道理,探求真理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其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因此,教師的教學重點需要放在探索和獲取知識的過程上。教研組老師根據學科特點,陸續開設了《趣味物理》、《天文學》、《高中物理基礎課》等富有學科特色、有一定深度的選修課。
趣味物理課程以“天才是一種濃厚的興趣和一種執著的執著”為設計原則,結合課堂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拓寬課堂知識面。望遠鏡、電磁鐵、水火箭、萬花筒等,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天文選修課進行基礎天文知識的科普,讓學生融入自然。在天文課程基礎上,成立天文社團,開設理論課、野外觀測、路邊天文、觀測比賽等,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天文社團成員勤奮好學、團結友愛,為學校和社會的天文普及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03名師領銜課堂,區域教研
物理組梁繼鋒老師是北京市特級教師、物理奧林匹克特邀教練、海淀區名師工作室高中物理輔導員、海淀區優秀科技輔導員,負責和參與包括國家級初中物理教研項目在內的多項項目。
曾輔導學生參加全國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日小小科學家活動等,多名學生保送或考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
梁老師“一師一課”《牛頓第三定律》在2016-2017年度“部級”課程中位居全國第一。梁老師還與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的陶老師一起代表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與全國高中物理教師在線分享了《太陽與行星的相互作用》的教學經驗。
夏洪生老師是北航實驗學校物理高級教師、海淀區物理學科帶頭人、海淀區繼續教育學校兼職教研員、海淀區教委初中物理督導員、學院路學區初中物理組組長。從教28年,教學經驗豐富,2003年至今任海淀區物理學科帶頭人,2007年至今成為海淀區繼續教育學校兼職教研員,多次在區內進行教學方法建議和公開課等教研活動,教學理念先進,教學成果顯著。從教以來,積極參加教學科研活動,多篇論文獲市、區級獎勵。 還參與了多項國家級、市級、區級項目的研究工作,也是區級項目的項目發起人(該項目已于2019年結題)。
幾位老師積極引導學校、區內青年教師,引導青年教師開設區、區級科研課程,引導青年教師參加各級教師競賽并獲獎,以我校為中心,加強區級教學科研交流,從而提高教師素質。這批教師在名師的帶領下,積極開設科研課程,參加區級競賽,成績顯著。
04 主題活動設計,關注興趣
學科活動是實踐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學科課程面向現代化的橋梁,其內容不僅能體現學科與科學技術的融合,而且能彌補學科教學中學生知識面較窄、學科間聯系較弱、技術素質相對較弱的不足,由于其內容貼近生活、貼近社會,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式貼近人們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情境和過程,對培養學生“科學-技術-社會”整體觀具有重要作用。
各類學科活動
在實驗方面,教研組老師經常制作教具、改進創新實驗,把抽象變成具體、無形變成有形,并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不同層次的小活動、小制作、小視頻高中物理電學實驗專題,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分析等學科探究能力,開設學生論壇活動,培養學生的調查研究和科學表達能力,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05 課題指導教學,提升科研意識
通過一系列基于教師專業素質與專業程度的科研項目物理資源網,不斷引導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科研素養。教研組教師積極參與國家級項目、《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嘗試——中小學銜接項目》、《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信息技術應用提升教學質量的實踐案例研究》、《基于創新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拓展STEM教學思路的嘗試》等各級各類教育教學科研項目,組內全體教師積極參與以研究促進教學、以教學促進研究的教研活動。
例如,學生們特別喜歡趙子豪老師的STEM課題《電學實驗回顧》!趙老師利用多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包括手機拍照、分享功能,并利用NB物理實驗室在線實驗平臺,讓學生進行在線實驗,通過屏幕分享,學生可以幫忙發現問題,總結原因。整堂課都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非常有趣,加深了學生對電學實驗的理解。學生們認真聽講,積極發言,并親自操作,收獲頗豐!
06 線上課堂示范,展現實力
這次“抗疫”期間,教研組老師們一直堅守在教學第一線,克服各種困難,為學生們通過線上平臺居家學習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我教研組夏洪生、劉靜超老師也積極承擔區內線上教研和教學任務。夏老師完成了3小時(90分鐘)《空中課堂》電氣復習課(3月2日至3月6日播出)的錄制任務,并編寫了配套練習。同時,還為區高三物理教師錄制了《2020年中考電氣復習教學建議》(3月4日播出,120分鐘),為區中考復習貢獻力量。3月28日,他們還在海淀區繼續教育學校參加了中心組第一次模擬試題出題工作。
劉老師參與了海淀區物理云教研的錄制,參與錄制的內容是高二物理第二輪復習——力與運動模塊。隨后,她又參與了海淀區空中課堂的錄制,錄制的內容是重點模型系列復習——彈簧模型、流體柱模型。兩位老師的線上課程內容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她們的辛勤付出也為全區中高考復習貢獻了力量。
結論
看到稻豆波浪,眼前一片綠意盎然,我感到欣慰!每一位物理老師都是共振波源,用智慧和熱情激發北航實驗學校學子們的磅礴力量;老師們也愿做智慧的工程師,給每一位學生插上騰飛的物理翅膀;老師們更愿做傳播的媒介,讓學生以此為依托,發展成為求真務實的明星北航實驗學校人!讓我們攜起手來,北上揚帆,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