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曉得壓強及其方向;把握阿基米德原理及其公式。
2.過程與方式:通過實驗探究,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養成理學科科學嚴謹的學習心態,形成對學習數學的濃烈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阿基米德原理及公式。
【難點】浮力的方向。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出新課
班主任將小鐵塊置于桌面上,中學生畫出受力示意圖,并曉得此時二力平衡。班主任提問:鐵塊平衡的誘因?中學生回答:桌面的支持力;班主任繼續提問:物體在水里和空氣中,是否也會遭到支持的作用?因而引入新課。
環節二:新課講授
1.壓強
班主任將小鐵塊置于盛水的燒瓶中,中學生類比鐵塊在桌面的情形,畫出受力示意圖,此時的支持力稱作壓強。班主任展示小船浮在海面、人在死海不沉的圖片,讓中學生體會壓強的存在,并畫出受力示意圖。
班主任給出漂浮在空氣中的汽球的圖片,類比物體在水底的情況,中學生能曉得物體在空氣中也遭到壓強的作用。
中學生討論壓強的條件,得到:須要浸在液體或二氧化碳中。
班主任給出定義:浸在液體或二氧化碳的物體,遭到液體或二氧化碳向下的托力。并提問壓強的方向,中學生按照二力平衡的條件,得到壓強的方向豎直向下。
班主任提問:水底下沉的石塊是否遭到壓強?中學生剖析壓強形成條件能推測出石塊遭到壓強。班主任給出彈簧測力計,并讓中學生測得石塊在水底遭到的壓強。中學生通過討論確定步驟:先測得石塊的重力,再將石塊完全溶入水底,記錄此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初中物理浮力實驗,最后按照受力剖析得出彈簧測力計減少的示數即為小石塊此時遭到的壓強。
2.阿基米德原理
首先,班主任組織中學生進行探究影響壓強大小誘因的實驗。
中學生按照死海中人可以飄浮的情況,猜想出和液體的密度有關,按照鐵皮船可以懸浮能推測到和浸在水底的容積有關系,班主任給出排沸水的容積這個誘因。
因為有兩個誘因,中學生確定控制變量法為實驗設計思路,班主任給出實驗器材,中學生以化學小組為單位設計實驗方案,班主任進行點評和必要的補充初中物理浮力實驗,并指出將石塊漸漸溶入水底到完全浸入,須要記錄三個數據。
實驗過程:用彈簧測力計檢測小石塊的重力;將小石塊從接觸海面到完全浸入過程中,記錄三次數據;改變小石塊的浸沒深度,記錄數據;換用濃食鹽水,重復上述操作,在同一深度記錄數據。
實驗結果為:在浸沒過程中,示數日漸減少;浸入后,改變深度示數不變;同一深度,鹽水中的示數大于清水中的示數。
中學生剖析:影響壓強大小誘因有液體的密度和排沸水的容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