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描述運動的快慢教學設計學案
如何描述運動的快慢
學習目標:1、對運動物體位移與時間關系的認識,理解速率概念,會具象并運用勻速直線運動模型。
2、通過對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簡略研究,理解平均速率的概念。會計算物體在不同時間段內的平均速率。3、體驗引入恰當的數學概念,對化學研究的推進作用。
重、難點剖析:
一、學習重點:理解速率概念。
二、學習難點:平均速率的估算。
第一部份自主學習(預習課本,思索問題)
1、速度表示質點運動和的數學量。
(1)定義:質點的位移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2)定義式:v=。(3)單位:、等。(4)矢量性:速率的大小用公式估算,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速率的方向就是物體的。2、勻速直線運動
(1)物體沿_____運動,假若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_____相等,這些運動稱作勻速直線運動。(2)理解:1)運動軌跡是直線并且不變;2)“相等的時間”應理解為_____相等的時間;3)勻速直線運動速率的_____和_____都不變,是一種理想模型。
3、平均速率
(1)定義:在變速運動中,運動質點的位移和所用時間的比值,稱作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平均速率只能地描述運動的快慢。(2)理解:在變速直線運動中,平均速率的大小跟選取的時間或位移有關,不同或不同內的平均速率通常不同,必須指明求出的平均速率是哪段或哪段內的平均速率。運動和是相對的。描述物體的運動時,須要選定另外一個物體作為標準,這個拿來作為標準的物體稱為。
第二部份合作探究(結合課本知識,找尋下述問題解決方式)
一、勻速直線運動
【探究】1、觀察圖1-12,讓中學生找出車輛運動的位移和時間的關系。感受勻速直線運動并定義
2、勻速直線運動的速率是否發生變化
二、速度
【探究】在30min內,騎單車行駛8km,車輛行駛48km,即便車輛比單車運動的快;兩位朋友出席百米賽跑,甲朋友用時,乙朋友用時,甲朋友比乙朋友運動的快,可見,運動的快慢與位移和時間兩個量有關,在其中的一個量相同時,可以通過比較另一量來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但要比較上述問題中單車和甲朋友那個運動的快,直接能看下來嗎似乎不能,那該怎么比較呢(要找出統一的比較標準)
1、速度的數學意義:2、速度的方向性:三、P24頁案例剖析
【探究】1、汽車通過道口時能不能看著質點它的位移多大
2、為確保安全,要求火車駛過距離L的時間內,已跨過停車線的車輛的車尾必須能通過道口。這么應當根據兩車哪些相等列多項式
四、平均速率
【探究1】學生觀察圖1——15車輛的變速運動得出推論。1、平均速率是矢量還是標量2、平均速率是速率的平均嗎3、平均速率的大小是平均速度嗎
【探究2】北京體育學院青年班主任張健,2000年8月8日8時整,張健從旅順老鐵山南岬角準時下水,于8月10日10時22分到達蓬萊閣東海灘,游程,直線距離109km,不依靠任何懸浮物成功橫渡渤海海峽,試求:(1)在此次橫渡中,張健游泳的平均速率v和每游100m約需的時間t分別為多少(2)在此次橫渡中,張健游泳的平均速度又是多少
【探究3】一物體做同向直線運動,前一半時間以速率v1勻速運動,后一半時間以速率v2勻速運動,則該物體的平均速率為;另一物體也做同向直線運動,前一半路程以速率v1勻速運動,后一半路程以速率v2勻速運動,則該物體的平均速率為。
第三部份當堂檢查(借助所學知識,解決下述問題)
1、下列關于速率的說法中正確的是()A.速率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化學量
B.速率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大小的數學量C.速率是描述物體運動快慢及方向的數學量D.速率是描述物體運動路程和時間關系的數學量
2、短跑運動員在100m大賽中,以8m/s的速率迅速從起點沖出,到50m處的速率是9m/s,10s末抵達終點的速率是10.2m/s,則運動員在全程中的平均速率是()
A.9m/sB.10.2m/sC.10m/sD.9.1m/s
3、一輛車輛以速率v行駛了
2的路程,接著以20km/h的速率跑完了余下的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3度是28km/h,則v是()A.24km/hB.35km/hC.36km/hD.48km/h
第2篇: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學案
第三節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
教學設計思想:本節教學內容基本特征:
本節內容概念性強,深受中學知識及日常生活的影響,教學中要合理的運用和辨析。內容進一步說明怎樣用座標和座標系來表示質點的位置和位移。構建了速率概念,從平均速率通過極限的思維方式過渡到瞬時速率。本節教學內容在章或單元中地位和作用:
速率從知識點上來說是本章的重點知識之一,其中瞬時速率是本章的難點。從本章各部份的聯系上它又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將位移和時間以及加速度和時間等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速率與生活聯系緊密,對它的理解從小范圍講,將會對位移和加速度的理解大有益處;從大的范圍講,將影響到對運動學乃至動力學的學習。本節主要采用的教學方式:講授式、類比推理法、啟發式教學對關鍵環節處理方式:
1.中學對于比值法的定義方式大量運用,可以讓朋友回顧,引出速率概念。用具體例子找出速率與速度的區別,進一步確理解小學速率概念。
2.借助光電門和速率傳感對幾種物體的速率進行測試,對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述說以及極限法的滲透也就十分易于中學生的接受.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理解速率概念,領會速率概念的比值定義方式
2、理解平均速率概念,會借助平均速率的定義式估算物體的平均速率
3、知道瞬時速率是表示某一時刻的速率,了解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的區別與聯系
4、理解速率的矢量性,曉得速率的方向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5、知道速率與速度的區別與聯系過程與方式:
1、體會平均速率概念的等效思想方式
2、在討論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聯系的過程中,感受極限思想方式
3、根據速率定義感受變化率的概念情感心態與價值觀:
1.通過極限法培養中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2.培養中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具象思維能力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班主任提問:在研究直線運動時,怎樣用座標系來表示:在座標圖中完成座標和坐標的變化量
1、物體的位置:
2、位置的變化位移;中學生:思索并回答
1、坐標系上的一點
2、末位置的座標(x2)除以初位置的座標(x1)即ΔX=x2-x1
二、引入新課
班主任展示圖片并提出問題:按照常識判定下述交通工具的運動快慢。
思索:怎樣比較不同物體運動的快慢?(1)若取相同時間,比較哪些?(2)若取相同位移,比較哪些?(3)若取不等的時間和不等的位移,怎樣比較其快慢?中學生:討論并回答得出推論:比較單位時間(1s)所通過的位移就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三、新課教學班主任:物體學為了確切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引入了一個新的數學量-------速率定義:位移與發生這個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比值定義數學量的方式)
公式:
單位:m/skm/h
化學意義: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矢量:大小等于單位時間內物體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
班主任:平均速率:物體在某一時間間隔Δt內(或某一段位移內)的平均快慢程度,簡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大?。喊嘀魅危?span style="display:none">1Zf物理好資源網(原物理ok網)
班主任:介紹極限思想,引出瞬時速率。
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率,叫瞬時速率,常簡稱為速率;瞬時速率的大小叫瞬時速度,有時簡稱速度意義:某時刻或某位置運動快慢化學量特性:矢量、狀態量推論:→
→t時刻的瞬時速率
方向:位移的方向
用極限的思想定義瞬時速率,這樣做并非出于對嚴密性的青睞.把一個變化的事物分解成好多小部份,每位小部份都可以看成是不變的,可以用比較簡單的方式去處理,這是常用的數學技巧.指出:
極限的思想早已不只是個知識,它更是一種方式、一種觀念,對于之后的學習甚至科學思想方式的產生都是很重要的班主任:展示動漫。瞬時速率的檢測
用光電計時器測滑塊的瞬時速率.遮光片的厚度1.由v=分別為10cm,5cm,3cm,1cm,測出對應的通過光電門的時間估算的結果是平均速率還是瞬時速率?
2.哪一組數據估算的結果更接近滑塊通過光電門位置的瞬時速率?使中學生加深認識,位移越小平均速率越接近瞬時速率。加深中學生對極限思想的認識。
四
五、練習及作業
六、板書設計:
(一)、比較運動快慢的兩種形式
(二)、速度
1、速度大小:
=(x2-x1)/(t2-t1)
3、物理量特性:矢量性
2、意義:表示物體運動(位置變化)快慢
4、速度方向:位移方向
(三)、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
(四)、瞬時速率檢測的探究
第3篇: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學案
1.3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與技能
l、了解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
2、知道速率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
3、能區別質點的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等概念。
4、知道速率和速度的區別。
5、會計算質點的平均速率,認識各類儀表中的速率。
6、知道速率是矢量,平均速率的意義。
(二)過程與技巧
1、通過描述方式的探求,感受怎么描述一個有特征的化學量,感受科學的方式。
2、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率的意義和應用。
3、會通過儀表讀數,判定不同速率或變速度。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介紹或學習各類工具的速率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續,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
2、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索探求的信念。
★教學重點
速率、瞬時速率、平均速率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
★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率的理解。
★教學方式
班主任啟發、引導,中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班主任提問: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我們早已進行了兩節課的學習,學習了描述運動的幾個概念,你們還記得是哪幾個概念?
中學生回答:質點、參考系、坐標系;時間、時刻、位移和路程。班主任提問:當物體做直線運動時,我們是哪些方式描述物體位移的?
中學生回答:用座標系。在座標系中,與某一時刻t1對應的點x1,表示t1時刻物體的位置,與另一時刻t2對應的點x2,表示t2時刻物體的位置,則?x?x2?x1,就表示從t1到t2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班主任提問:我們早已曉得位移是描述物體位置變化的化學量,能不能說,物體的位移越大,物體運動得就越快?
中學生活動:中學生討論后回答,不能。由于物體的位移與運動的時間有關。
3、就課本19頁“說一說”中述說的故事,展開討論,回答圖1.3-3中的問題。
中學生活動:思索P20“問題與練習”第1、2題,討論后回答。班主任活動:傾聽中學生回答,點評。
(三)課堂總結、點評
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速率、瞬時速率、平均速率三個概念,以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只有把握好這三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系,能夠更好的描述物體的運動。對于這三個化學量的把握,速率和平均速率從定義式上即可解決。速率的大小為v?方向,也為位移變化?x的方向。平均速率的大小為v??x,方向為物體運動的?t?x,方向沿位移的變化?x的方向,?t對平均速率應明晰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時間內的平均速率,時間?t選定不同時,平均速率常常不一樣,它是對變速運動的簡略勾勒。
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瞬時速率的理解。它表示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快慢程度。對它的理解可參考教材中的閱讀材料,對瞬時速率的理解可用“極限”的思想。我們可以把一段變速運動分割成足夠多的小段,使質點在每一小段的運動可視為勻速直線運動,這樣在每一小段中估算出的速率反映了質點在該時刻(或在該位置)的運動快慢和其運動的方向。在勻速直線運動中,瞬時速率、平均速率和速率相同。
(四)實例探究☆對速率的認識
[例1]一門反坦克炮直接瞄準所要射箭的一輛坦克。射箭后,經過t1=0.6s,在炮臺上
聽到子彈爆燃。經過t2=2.1s,才看到爆燃的聲音。問坦克離炮臺的距離多遠?子彈飛行的水平速率多大?(聲音在空氣中的速率是340m/s。,空氣阻力不計)
剖析:由于光速遠遠小于聲音的速率,所以可以覺得t1即是子彈飛行的時間。t2即是子彈飛行的時間跟聲音從子彈爆燃點傳到大炮所在地的時間之和。因而聲音傳播的時間是t2t1)=340×(2.1-0.6)=510m所以,子彈的飛行速率。v??x?510m/s=850m/s
t10.6☆平均速率與瞬時速率的應用
[例2]下述說法中正確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速率的平均值B.瞬時速度是指瞬時速率的大小
C.列車以速率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瞬時速率D.炮彈以速率v從槍口射,v是平均速率
剖析:按照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的定義進行判定。
解:平均速率不是速率平均值;瞬時速度就是瞬時速率的大小;列車以速率v經過某一段路,v是指在這段路上的平均速率,炮彈以速率v從槍口射出,v是強調槍口時的瞬時速率。
(2)由石家莊站開出直到抵達濟南站,運行的平均速率是:528公里-350公里?131.9公里/小時
1.35小時(3)在9時30分時,火車停于石家莊北站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續,瞬時速率是0
★教學感受
本節學習的速率、平均速率、瞬時速率等概念是運動學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這種概念的準確涵義,弄清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是進一步學習運動學知識的基礎。
初步把握速率的矢量性、理解其化學含意,班主任要引導中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實例,積極進行討論、加以區別。
★資料袋:
你已然熟悉,用“速度”可以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而且曉得:“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率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备鶕@些規定可知,假如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越長,即速率的數值越大,物體運動得就越快;反之,假如物體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越短,即速率的數值越小,物體運動得就越慢。
如果我們把速率的定義改成:“在勻速直線運動中,速率在數值上等于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边@樣一改,能夠不能用這樣規定的速率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呢?根據這一新的規定,會得出哪些推論呢?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呢?
從道理上講,這樣改動后速率一直才能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不過根據這些規定,物體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越長,物體運動得就越慢;物體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越短,物體運動得就越快。比如,在排球運動會上,甲跑完100m用了13s,乙跑完100m用了16s,你們就會承認甲比乙跑得快。再如,在掛鐘里,時針轉一圈用lmin,時針轉一圈用1h,分針轉一圈用12h,即便時針走得最快,分針走得最慢。
由此可見,速率這個概念由兩個誘因決定:一個是時間,一個是與時間對應的路程,兩者缺一不可。判定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應兼看這兩個誘因,否則都會片面。至于速率的表示法,即使從原則上講,不論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還是用通過單位路程所用的時間,都還能反映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并且在數學學中我們采用“單位時間里通過的路程”來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這是由于這樣規定會給我們帶來不少便捷,并且已為世人所公認。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是按這個規定來估算速率的。
-56-
第4篇:運動快慢的描述速率學案
運動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學目標
l、了解怎樣描述運動的快慢和方向。曉得速率的意義、公式、符號、單位。能區別質點的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等概念。曉得速率和速度的區別。會計算質點的平均速率,認識各類儀表中的速率。曉得速率是矢量,平均速率的意義。
2、通過描述方式的探求,感受怎么描述一個有特征的化學量,同時通過實際體驗感知速率的意義和應用。通過介紹或學習各類工具的速率,去感知科學的價值和應用。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堅定學習思索探求的信念。教學重點
速率、瞬時速率、平均速率三個概念,及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教學難點
對瞬時速率的理解。教學方式
班主任啟發、引導,中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教學過程
班主任提問:質點的各色各樣的運動,快慢程度不一樣,那怎么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指導中學生通過讀課本,對本節涉及的概念有個總體印象,曉得這種概念都是為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體運動的快慢還要學好這種基本概念
速率
指導中學生仔細閱讀“速度”一部份,同時提出問題:
1、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可以有什么方式?結合你身邊的實例加以說明。
2、什么是速率?為何用速率就可以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3、表示速率的單位有什么?它是矢量還是標量?
中學生活動:中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之后兩人一組交流討論,初步構建起速率的概念。
班主任提問:對于同一個物體,在某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快慢也不是每時每刻都一樣。我?x估算出的速率,能夠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t?x中學生活動:思索老師提出的問題,討論后得出推論:不能。由于v?,只能反應一段
?t們用公式v?時間內物體運動的快慢?
班主任提問:如何精確描述物體在任一時刻運動的快慢呢?
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班主任活動:指導中學生仔細閱讀“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速度和速度”兩部份,同時提出問題:我們日常生活中說到的“速度”是指哪些?請舉例說明。
中學生活動:中學生就老師提出的問題去閱讀教材,尋求答案;之后兩人一組交流討論,選出代表發表看法。
班主任活動:傾聽中學生回答,點評。
四、速度和速度
1.速度:瞬時速率的大小稱作速度.2.日常生活和化學學中說到“速度”,有時是指速度.
思索:平均速度是平均速率的大小嗎?提示:平均速率是物體的位移與發生這段位移所需時間的比值.平均速度是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需時間的比值.因為物體在通過一段位移時,位移的大小通常不等于路程,故平均速度通常也不等于平均速率的大小.特例:只有當物體做單方向的直線運動時,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率的大小才與平均速度相等.
九、板書設計
一、速度
1.定義:位移
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用v表示。
2.化學意義:速率是表示運動快慢的化學量
2.定義式:。
3.單位:國際單位:m/s(或m·s-1)。
常用單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說明:速率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率和瞬時速率
1.平均速率
(1)定義:在某段時間的位移△x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的時間△t的比值,稱作這段時間(或位移)內的平均速率.
(2)公式:v=△x/△t(3)平均速率只能簡略地描述運動的快慢,即平均快慢程度.
(4)描述平均速率時,必須指明是哪一段位移上的平均速率;或是哪一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率.
2.瞬時速率
(1)定義:物體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時)的速率,稱作瞬時速率.
(2)化學意義:精確地描述物體的運動快慢.
(3)方向:與物體經過某一位置的運動方向相同.
(4)物體在從t到t+△t時間間隔內,若△t特別小,以至于△t0,則可以覺得表示的是物體在t時刻的瞬時速率
三、速度和速度
1.速度:瞬時速率的大小稱作速度.2.日常生活和化學學中說到“速度”,有時是指速度.
第5篇:運動的快慢學案
11.2運動的快慢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速率的定義
2、能用速率的公式進行估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曉得平均速率的概念
2、過程與技巧
體驗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式,認識速率概念在實際中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二、新課引入
在實際生活中,物體運動的快慢是人們關心的問題。如:在排球運動會田徑賽事中,人們最關心的是誰得亞軍;人們外出旅行時,總是希望選擇方便的交通工具早日抵達目的地;軍事上總是希望魚雷、作戰客機才能飛得快些??。問題:怎么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三、新課教學
1,速率的定義
在生活中,我們是怎樣來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呢?
活動:討論,在百米賽跑中,我們怎么判別一名運動員跑的快慢?兩種方式:
(1)在某一時刻,跑在最上面的運動員跑的最快。這些方式本質上比較的是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越長,運動越快。
(2)最先抵達終點的運動員跑的最快。這些方式本質上比較的是經過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時間,這個時間最小的,運動最快。
綜上所述,判定物體運動快慢,可以比較相同時間內經過的路程,也可以比較經過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
據此,我們可以把相同的時間規定為一個單位時間(例如說一秒鐘),這樣,單位時間內物體的路程越大,運動越快。
我們用速率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速率等于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速率公式為v=s/ts----路程-----米(m)
t------時間------秒(s)
v------速率------米每秒(m/s或m.s-1)不僅“米每秒”,速率的常用單位還有“千米每小時”符號是km/h或km.h-1。
1m/s=3.6km/h。
例一:書上例題。
2、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
了解頻閃合照。頻閃拍照是在暗室中進行的。每隔固定的時間,閃光燈閃一次,物體被點亮,物體的圖象被記錄出來。多次爆光以后得到的圖象顯示在同一張底片上。按照圖象,我們可以看出物體的位置變化,進而了解物體的運動情況。
按照上圖回答:那個小球運動的時間比較長?甲圖中小球運動速率有哪些特征?乙圖中小球運動速率怎樣變化?
回答:甲圖中小球運動時間比較長。甲圖中小球的運動速率基本不變。乙圖中小球運動速率越來越快。
物體順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稱作勻速直線運動。順著直線運動并且速率變化的稱作變速直線運動。
上圖中甲為勻速直線運動,乙為變速(加速)直線運動。
常見物體的運動速率都在變化。大部份時侯,我們只須要物體在一段時間內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反映物體平均快慢程度的數學量稱作平均速率。
平均速率v=s/t。諸如劉翔在110米短跑中跑出了12.88秒的成績,平均速率
V=110m/12.88s=8.54m/s。
運動快慢學案模板
運動快慢教學反省
中學速率學案模板
速率滑雪學案模板
速率學案模板(共8篇)
《運動快慢描述速率學案模板.docx》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筆記本,便捷收藏和復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